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愛心與教育手記六讀後感

愛心與教育手記六讀後感(一)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不得不為李老師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老師對學生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真正的愛而不是掛在嘴上的愛。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利用周末時間請學生去家裡做客,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遊山玩水走;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著愛的火花。

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了解他們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們有哪些快樂和痛苦。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居高臨下的,而是發自肺腑的愛。當學生失意的時候,給他一些鼓勵,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他一點幫助;學生悲傷的時候,給他一點安慰;學生高興的時候,走到他們中間一起分享快樂……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做老師,更會吧我們當做他們的朋友甚至親人。愛學生就讓我們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吧。

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對於孩子,要教導他們,有時很困難,有時也很容易,只要真正愛他們,他們會愛你得更深、更真切。當愛存在與師生之間的時候,就無堅不摧。作為一個教師,當然需要淵博的知識,也需要紮實的基本功本領,但更需要愛。

愛心與教育手記六讀後感(二)

寒假裡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他運用了手記的方式來呈現。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就像是被李鎮西老師帶到了他所描述的世界裡,又或者是在觀看著某部教育性的連續劇。

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小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對學生的真愛。特別是對後進生,他也始終如此。在他的手記二中描述的是他自己與一個後進生的故事。在文中,他說了這樣一句話「離開了後進生學生的研究與關注,素質教育不但是虛假的而且是虛偽的。」在書中他就寫了自己與萬同的故事。

其實,在每個教師自己的教育過程中都會有像萬同這樣的學生出現。面對這樣的學生,可能更多的老師是埋怨自己,怎麼運氣這麼不好接到這樣一個學生、甚至在心裡有點排斥這樣的問題生。包括我,有時候碰到調皮搗蛋的幼兒、自理能力差的幼兒、動手能力差的幼兒就會他們有一種「頭大」的感覺,會把他們和一些乖巧的孩子作比較,然後就是感慨,怎麼同樣年齡的孩子差距就那麼大呢?雖然我們面對的是幼稚園的小朋友,和書中李老師碰到的萬同是兩個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反應的真實情況自然也會不同。但是像萬同這樣國中年齡段的孩子處在叛逆階段,如果要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則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懷與關心,更適合他的方式方法,還要細心的發現他的微妙變化,用心找出他的優點等等。()但是這一切對於李老師來說好像應對的如此順利。每次我讀到萬同闖不同的禍時,都覺得這個學生是沒得救了,如果我是他的老師我應該會束手無策了。但是再讀下去,李老師總會有辦法能使這樣一個怪癖的學生接受他的要求,從而使他一點點的進步。為了這個學生,他可以為了一個不詳細的家庭地址去家訪,因此找了好幾條的路才找到。為了這個學生,他可以努力協調其他任課老師單獨給他出卷。為了這個學生,他抓住萬同每一次的閃光點,為他爭取到「國旗下的演講者」這樣的機會……像萬同這樣的學生是幸運的,因為他碰到了這樣一個難得的你好老師。

「當我自然而然地走進『後進學生』的心靈,而他們也樂於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這句話也是書上的原文。同時讓我領悟到了我們應該有一顆包容的心,去擁抱每一個孩子!

愛心與教育手記六讀後感(三)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剛一看,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才看了手記一,就被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書中,李老師說看到蘇霍姆林斯基的那段真誠的話,他感動的眼睛都濕潤了。同樣,在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也是如此。

整本書,可以感受到是李鎮西老師用心來寫的,它並不是純理論的說教,不難理解,也不枯燥乏味,幾乎全是實例的敘述和真情的流露,娓娓道來,又讓讀者有所領悟和思考。充斥在這本書每一個角落的愛心,讓我感動,也佩服李老師對學生的關懷備至。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送上大大小小的生日禮物,對生病的學生更是關愛有加,在風雨交加的日子裡,背著學生步行上醫院。同時,他與學生之間沒有代溝,親密無間的朋友關係也著實讓我羨慕。

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情感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而我們的教育,面對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他們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喜好。作為一名幼稚園老師,對待幼兒更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要關注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分享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每一點滴,為他們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而由衷的喜悅。

看著這本書,會讓我聯想到許多許多。書中的學生唱著《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讓我不由想起了年少的我。對於這首歌,我也是印象十分深刻。它是我學生時代最後一個兒童節的合唱表演曲目,當我們走上表演台後許久,都沒有聽到音樂響起,我們就這樣站著,尷尬而著急。最終,我們的表演就這樣因為伴奏帶的問題而夭折了。當時的我們,又難過又無奈。現在想起,仍是有些許的遺憾的。

或許只是一件微小的事,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很重要。老師的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一個擁抱,都會異常珍貴。

李鎮西老師認為,教育不應違背兒童的天性,如果教師本人也保持或培養一點兒童的天性,那麼,可以使師生之間的心靈融為一體。在幼稚園里,當與小朋友們一起生活、遊戲時,一張張純真爛漫的笑臉也會感染大家。當我們充滿著童心和愛心對待每一個孩子,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和他們一起快樂、憂傷,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融入到他們的隊伍中去,更有利於了解、關心他們。我想,他們也會回饋更多,從而達到心與心的交流。

書中有一個故事講到學生給他過生日。這樣類似的事,在我的學生時代,和我的同學們也做過。在平時上課的時候,班長通常會喊:「起立,敬禮!」。而我們的語文老師,每一次敬禮,都是90°,比我們還認真而嚴謹。在教師節的這一天,語文課上,和往常一樣,只是我們的敬禮更認真了,並且還加了一句話「×老師,教師節快樂!」。雖然對她來說,從教多年,這樣的祝福不會少,但是我們仍可以從她的眼睛裡看到感動。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名老師,她把她的愛心傳遞給她的學生,她的學生也將把這份愛心傳遞給下一代。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這是李老師的教育名言。手記一愛心與童心,用老師與學生、朋友間真誠的情感交流深深的打動了讀者,更讓我們對教育工作有了一個嶄新的認識,受益匪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