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白鹿原讀後感

白鹿原讀後感(一)

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電影《白鹿原》的預告片,那撲面而來的西北風,那帶著強烈視覺衝擊的鏡頭,一下子俘獲了我的心。暑假閒暇,終於從書櫃中抽出了這部厚重的近五十萬字的小說,這本書出版於1993年,書頁已經泛黃,粘膠也有些脫落,但絲毫不減弱我閱讀它的欲望。整本書語言樸實通俗,帶著關中地區的濃郁色彩,作者陳忠實帶領我們把目光聚焦到渭河平原滋水縣的一個白鹿原上,而又把白鹿原上的所有故事集中在白、鹿兩家上,白嘉軒、鹿子霖、白靈、鹿兆鵬、黑娃、田小娥……一個個人物血肉豐滿、呼之欲出,書中展示了從清末到新中國初期五十多年的歷史長卷,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家仇國恨交錯纏結,白鹿原王旗變幻,那富有張力的故事情節如雄奇的史詩一般跌宕起伏,波瀾壯闊。

《白鹿原》充滿了命運般的神秘玄學色彩,這是它獨特魅力之所在。我覺得最能寄託作者本人思想的,應當是朱先生以及神話般若隱若現的白鹿。朱先生自幼苦讀程朱理學,後成關中名儒。他考取功名,看到時局不穩,拒官不做,素食布衣清心寡欲過完一生。他除罌粟、樹祠碑、賑災民、辦書院、修縣誌,做過許多功德無量的壯舉。他能掐會算,被村民們奉為能占卜問卦的活神仙。他既不像白嘉軒奉行封建禮教頑固不化,又不像鹿子霖善於投機鑽營充滿野心和欲望,他超脫於世,卻又不忘為民謀福,他順應時事,卻又保持精神上的獨立,可以說他是中國眾多文人心中希望達到的一個完美境界,是白鹿原的靈魂之所在。而白鹿,傳說它所過之處,萬木繁榮,禾苗茁壯,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毒蟲滅絕,萬家康樂,它寄託了原上人們對太平盛世安康生活的企盼,給原上帶來了崇尚道德禮儀的樸實風範。白嘉軒六娶六喪,後來他發現白鹿寶地,使了心眼從鹿家人手裡盤過來遷移祖墳,由此人丁興旺,實現家境大逆轉,這又為白鹿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白靈被害之時,白嘉軒徹夜未眠,他夢到了白鹿眼窩裡流著眼淚,看見他未作停留,掉頭朝西飄去了。而朱先生去世時,他的妻子朱白氏則看到書院裡白鹿升天歸去。原上的白鹿,人間的精靈,它久遠、寧靜、與世無爭,它似乎成了一個符號,一種象徵,占有它則興,失去它則衰,正是它的穿針引線,使小說更添一分神秘。

縱觀全篇,我慨嘆白靈、鹿兆鵬倆人具有真正的白鹿精魂。他們都接受了新文化教育的洗禮,思想獨立、性格叛逆。首先在對待婚姻問題上,他們不願屈從於父母的意志,一個不願娶,一個不願嫁。他們敢於衝破封建家庭的牢籠,選擇逃離。在信仰上的南轅北轍,使白靈離開了鹿兆海,最終和有共同追求又彼此欣賞的鹿兆鵬走到了一起,他們比翼雙飛,用青春和熱血,用百折不饒的勇氣,為後人闖出一條嶄新的道路,為著國家和民族光明的未來,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奉獻著,戰鬥著,他們的靈魂會永遠與原同在。但令人惋惜的是,歷史給人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白靈沒有死在敵人的屠刀下,卻在根據地紅色恐怖中被自己的同志活埋;鹿兆鵬,也在革命勝利後,不知所蹤;曾是抗日英雄的鹿兆海,沒有犧牲在日寇的槍炮下,卻在侵犯邊區時被紅軍活活打死。也許這些正是作者要揭示的民族秘史,是他真實而深刻的思考。

看到張雨綺飾演的是田小娥,我不由得特別關注這個苦命女子的悲劇命運。小娥因家道中落,十幾歲就被迫嫁給一個六十來歲的老舉人為妾,()舉人的老婆容不下她,她在那個家充其量只能充當一個傳宗接代的工具,她活得沒有尊嚴,沒有地位。正在這時候,黑娃走進了她的視野,她敢於向命運抗爭,主動靠近黑娃,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最後黑娃帶她回到白鹿原上,他們這樣的結合自然是強大的封建宗法制度所不容許的,倆人只能棲生在荒郊野外的一孔破窯洞中,田小娥沒有嫌棄這樣生活,和黑娃踏踏實實過起了日子。可好景不長,鬧農協失敗後,黑娃被迫遠走高飛,這個弱女子在人們的白眼和唾棄中艱難度日,為了救黑娃,她在鹿子霖的威逼利誘,被迫投入他的懷抱。田小娥,她就像一葉無助的扁舟,在變幻莫測的河道上隨波逐流,下一刻會漂到哪些,又會有怎樣的風浪在等待,她不知道也無法左右。勾搭白孝文,完全是鹿子霖的主意,加上白嘉軒對她一直是置之死地而後快,這個不幸又很有個性的女人,選擇了用這樣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式實行報復。應該說,田小娥本性不壞,在看到白孝文因為和自己勾搭,被族長父親毫不手軟地嚴懲時,她倍感自責和難過,在鹿子霖得意忘形地前來尋歡時,她充滿嘲諷地一把尿到了鹿子霖的臉上。這樣一個不幸的女子最終慘死在公公鹿三的梭鏢下,她回過頭來,驚恐絕望地喊聲:“大!”的情景似乎還定格在我的眼前。她的結局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她生命的句號畫得既不圓也不滿,留下了一聲聲長嘆飄蕩在風起雲湧的白鹿原上空,令人同情和嗟嘆。後來作品中描寫到了一些詭異的故事:她的鬼魂附體到她公公鹿三身上,並使鹿三神情恍惚,呆滯遲鈍,早早地死亡。算是張揚了一下弱者對社會的抗爭與吶喊,為自己報不平了吧!

《白鹿原》是小說,是構建在真實歷史背景下的小說。我們不能把它當做歷史來讀,但同時我們又不能不把它當做歷史來讀,因為它的故事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甚至超越了時代的局限,形成作品鮮明的藝術特色和令人震顫的真實感。

白鹿原讀後感(二)

這本書給人厚重的歷史感。從辛亥革命前,一直寫到文革。雖然作品的時間跨度很大,涉及到許多人和事,然而,主要人物也就朱先生、白家軒、白靈、白孝文、鹿三、黑娃(學名鹿兆謙)、鹿子麟、鹿兆鵬、鹿兆海、冷先生、小蛾、大拇指(芒兒)、岳維山、田福賢這么十幾個。這些人物的命運,被作者安排在三條矛盾的線索上發展。一是窮人與富人之間的矛盾;二是政黨之間的矛盾;三是情慾與道德之間的矛盾。

就像台灣作家林清玄的《桃花心木》這篇文章裡面的一句話:“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鍊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裡面樹木的“不確定”是指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而人的“不確定”是指生活是變化無常的,可能會遇到一些坎坷、曲折、磨難,甚至是不幸。在不確定中生活,經得起風風雨雨的考驗的人,才能成為堅強、有作為的人。

是的,主人公白慕軒像桃花心木一樣,是個一個錚錚鐵骨的硬漢子,是現實社會的頂樑柱,一生腰桿子挺得筆直,尤其是遇到困難時,他是眾人的主心骨。他是個品德高尚,光明磊落的人。這樣的人理應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愛戴。當然也會受到一些人的嫉妒和暗算。他需要承擔太多太多的來至四面八方的壓力,堅強地痛苦地活著。他身上那股與生俱來的霸氣,是後天學也學不來的。

一個人很難管得了自己,更難管得了他人,那怕是自己的兒女。白慕軒有子白孝文有女白靈靈,鹿子霖有子鹿兆鵬,鹿三有子黑娃。哪一個父母不想子女按照自己為他們設計的生活軌跡成長做人呢,可又有幾個能如願的呢。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幾份是自己所能把握得住的!好人蒙冤,壞人得志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問心無愧的生活在世界上,得到的失去的都由著它去。

我想起被殺的公雞,死前無論作多大的努力,在主人眼裡也是徒勞的。還有河塘里的鵝鴨,夠快樂的吧,可是他們卻不知道自己僅僅只是主人準備著的下一頓盤中餐。想想人生實在無味。冥冥之中早就有一個主人安排好你的命運,看著你在演戲。世事變化,不是在人的意料中的呀,世上到哪兒去尋先知先覺的諸葛亮。

朱先生是好人,是聖人,讀書明禮,活得還算瀟灑,儘管他的內心深處比旁人活得要累得多。白慕軒是好人,是正直的人,同樣活得也很累。他們是令人尊敬的人。其他的人真的很難定性,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生活中的人就是如此難辨難說。

像鹿三,在他應該成為好人的時候卻成了壞人,是土匪,是全族人的叛徒。在他應該成為壞人的時候卻成了好人,旁人的思想得跟著轉變過來。在他已經成為好人的時候卻又被當作壞人給槍斃了,使他又留下許多冤情,讓他死不明白。

有人說,《白鹿原》主要是寫白鹿兩家的矛盾,那是根本就沒有讀懂這本書。在這眾多矛盾里,黑娃是個焦點人物。他是白家軒家的佃農鹿三的兒子。白家軒對鹿家父子很厚道的。鹿三的親事都是白家軒一手操辦的;鄉里辦起私塾後,白家軒也資助了黑娃入學。可是,黑娃仇視白家軒。黑娃仇視白家軒,起初並沒有什麼個人的恩怨,而是黑娃對富人的一種本能的仇恨。

人總是由不習慣到習慣,經歷從心不順到心裡順暢的過程。想和老天對著幹的人想想也真是十分可笑。寫文章的人都喜歡將心中的一腔憤怒傾訴在字裡行間,從屈原從史馬遷就已經是這樣了。

總而言之,全面地讀,往深處讀,讀出了人生的沉重,讀出了世界的複雜,讀出了太多太多的無奈。對我最有啟發的是“聖人”朱先生,淡薄名利,不追崇時尚,超然於世。他告訴我,人應該怎樣地活,怎樣才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危難,太多太多的陷井,首先自保,然後救人,造福蒼生,造福社會。

是的,讀書明禮,古聖人的大量言語就是人生在黑暗中引路的明燈。這就是我在這本書中最深的感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