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過去的教師讀後感

過去的教師讀後感(一)

踏上工作崗位已經多年了,對於教師這個職業的快樂和艱辛有了更深的體會,也有了一些職業倦怠感,每天似乎都在疲於應付。而《過去的教師》這本書,讓我重新找到了工作的動力和方向。這本書匯集了季羨林、錢學森、蘇步青、汪曾祺、豐子愷等名人大家對自己的學生時代以及恩師的回憶,書中記述了這些名人大家的老師是怎樣教書、怎樣治學、做人的,透過這本書,可以看到昔日教育者的風貌,了解過去教師的生活狀況,了解他們的處世和治學之道。

讀了這本書,感動於他們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對民族危亡所承擔的那份責任。面對日本人的侵略,他們痛心疾首,傾其所有辦教育,讓學生們明白只有學習才能救國。在國家危難之時,他們又義無反顧地拿起了槍,奔赴戰場。在經歷文革不公平待遇時,他們心中念念不忘地還是那份教育,割捨不斷的還是那份教育的情懷。

讀了這本書,感動於他們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的那份堅守。商友敬在先生在這本書的前言裡說:「過去的教師很苦,他們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不如今天豐裕,他們的工資待遇也不如我們高,還要遇到戰亂、災荒、顛沛流離,而且上有老下有小,養一大家子的人,他們的日子同全中國的老百姓的日子一樣,都在受煎熬。」「但是,從這一篇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活的很充實,很自得。因為他們心中有理想,有對教育的理想,他們不是把教育當做職業來做,而是當做事業來追求。

讀了這本書,感動於他們超前的教育思想。教育是需要思想的,急功近利的教育很難培養出真正的大家,也很難支撐起一個民族的騰飛,錢學森在回憶中學生活時說他們那個時候沒有像現在這樣受罪。他們不怕考試,不突擊考試,沒有考不上大學的。不死摳課本,提倡多看課外書,並且有很多選修課,學生的知識面很廣。季老先生從小看《彭公案》、《濟公傳》、《七俠五義》、《封神榜》這樣的閒書。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他們簡直是」不務正業「,但或許正是這樣寬鬆的環境,這樣」淡定「的教育方式才造就了這些大家。

讀了這本書,感動於他們高尚的品格。《過去的教師》的編者商友敬老師在本書的序言中寫道:教師的品格的高低,就在於他對學生的態度。《過去的教師》中的先師們還對學生的高尚人格進行薰陶,這讓學生們終身受益。陳志華教授在回憶自己的老師時說他已經記不清老師是怎樣講課的,但是老師怎樣教他做人讓他終生不能忘記,令我想到,今天的三維目標,三維目標雖然各有側重,但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他們對立又統一,應該三維並舉,而不是選完成一個目標,再去完成另外一個目標。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實現更需要教師身體力行,以自身的一言一行去感染教育學生。

過去的教師讀後感(二)

《過去的教師》真的值得我們一讀,本書的序言的最後寫道:」希望今日年輕的老師,在繁忙的教務之暇,把這本書抽出來看上一篇兩篇。就像在歷史的大樹下納涼,有一點領悟、有一點警策、有一點會心、有一點激勵,這就夠了。當然,最好能如孔子所說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真的,不管時代怎樣變化,富有愛心、陽光親和、育人有方、智慧聰穎、博學有愛的老師都是最受歡迎。

這些「過去的教師」,執著於自己的理想。那個時代可謂內憂外患,而教育者卻能堅守理想,創造出教育奇蹟,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傑出人才。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很平凡的教師,並沒有絕倫逸群之處,但卻對無數學生的一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我深刻地認識到:我們的先輩之所以能在那麼清貧與平凡甚至是戰火頻頻的歲月培育出那麼多祖國的棟樑之材,()不僅是因為他們博學多才,更重要的是他們善於在學生的心靈里播種理想。

時代不同也許對優秀教師的評價也不同:以前老師的形象以威嚴居多,學生普遍敬畏老師;現在的學生對老師的外在形象和氣質以及親和力要求更高。據有關材料表明:富有愛心、陽光親和、育人有方、智慧聰穎的老師更受歡迎。但我想不管時代怎樣變化,一個博學有愛的老師永遠都會受到學生的愛戴。

過去的教師讀後感(三)

商友敬先生主編的《過去的教師》,說的是朱自清、豐子愷、朱光潛…這些名師的故事。我對這本書產生興趣,不僅是因為書中有著這些閃光的名字,更想看到隱藏在這些名字後面的那些閃亮的思想。下面說說讀了這本書後的其中一點感受——啟迪學生的智慧,照亮一條知識路。

在這本書中,啟功先生回憶了他的恩師——史學大師陳垣先生。

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深刻:陳先生常常指著某件字畫問學生是否知道作者。如果學生知道,陳先生必大為高興,會講到很多關於這人的事情;如果學生不知道,陳先生只是稍提一下,例如只說「他是一個史學家」,之後就不再說什麼了。學生們往往自覺羞愧,回去後查遍關於此人的資料,準備下次見到先生時再討教。以陳垣先生的學問,他完全可以在學生不知道時把自己了解的知識告訴學生,但他沒有這麼做,而是點到為止,只給學生提供了一條線索,其他的就要學生自己去尋求了。

不由得想起了蘇霍姆林斯基說的一句話:「老師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開拓道路,照亮一條知識路。」如果教師利用自己的智慧過多地強調學生的無知,以顯示自己作為教師的某種優勢,這將是一件十分有害的事。教師的智慧就在於給學生以知識的啟迪,引發他對知識的興趣,並照亮他尋求知識的道路。我想,陳垣先生正是啟迪了學生的智慧,給學生照亮了一條知識路。

該書編者商友敬先生也是一位被世人尊敬的學者,商先生已經去世,從這個意義上說,他也是一個「過去的教師」了。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透過商先生的序言以及他寫在每一篇文章前面的導讀文字,聯想到他的生平、著作,我們就會堅信:商先生正是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過去的教師」某些特有的精神。

生命會消逝,但那些閃亮的思想永存。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