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廉頗藺相如傳讀後感

廉頗藺相如傳讀後感(一)

荀子有言:“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

藺相如便是這樣一位當之無愧的君子。它令人欽佩之處,不僅在於他的智慧明達,能言善辯、有勇有謀,更在於他能容忍流言惡語,容忍眾人的猜忌與不解,只因他有永不熄滅的愛國魂。他的心靈,始終清明污垢。

初出場時,他只是一個小小的宦者令舍人,卑微低賤的身份讓無數人不屑一顧。然而,面對趙王的憂慮,藺相如昂首坦然以對:“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這是何等的膽識與自信!他離趙入秦時,身上的重擔必不比那“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荊軻啊。

他本可以推脫,婉言謝絕——畢竟,這是太過艱難的重任。但他卻主動扛起了這關乎國家榮譽的重擔,置生死於度外。於是我們看到他在秦王大殿上怒髮衝冠,言辭鏗鏘,嬉笑怒罵,以死相爭。一人一玉,是同樣的純粹與執著:寧碎不求苟全,寧死不損國威!史書上只是風清雲淡的幾筆帶過那朝堂上的紛爭,但現實中,又該是怎樣一個驚心動魄了得!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我們見識到藺相如鋒芒畢露的美。在激烈的矛盾衝突中,他的視死如歸、他的怒目而斥,是他血脈里沸騰的愛國情懷。此時的他,如“鞚中懸明月,劍杪照蓮花”的征客,為國立下大功,被拜為上卿,理應風光無限、意氣風發,見誰都要傲三分,才合乎他的尊貴身份。

然而,藺相如之所以為藺相如,其超人之處正在於此。面對廉頗的“我見相如,必辱之”的惡語,面對舍人“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的質疑,他選擇了容忍。只因他要守護這趙國的國土,守護這萬千黎民的家。

當一種感情升華到極致,往往近於水,無聲流動,無處不潤。此時藺相如的愛國情感正是如此。他對國家的熱忱與忠誠,從熱烈的洪流變為潤物細無聲的雨,以容忍和堅守詮釋了愛國的最高境界。那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信仰,讓他在世俗流言中始終堅定不移地守護著國家,清醒地認識到“兩虎共鬥,勢不俱生”,要“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

眾人皆醉我獨醒,而藺相如,寧可孤獨而痛苦地醒,也不願再醉生夢死中,失去自己對國家的信仰!

無怪乎眾多舍人“慕君之高義”,無怪乎廉將軍醒悟後“肉袒負荊”,這樣深沉而濃烈的愛國之情,是藺相如用清澈無垢的心與堅定的信仰製成的絕世佳釀,那醉人的芳香透過蒙塵的時光,透過泛黃的史書,流芳百世,香沁萬年!

藺相如告訴我們,有些人被歷史銘記,不僅僅因為智慧。聰明人與聖人有時只相差一分信仰,而正是這份愛國的信仰,成就了後者的輝煌。“人有兩種,一種在煙花塵世的繁華中張揚而逝,一種在錘鑿剪銼的敲打中塑為永恆。”無數人因為“聰明反被聰明誤”,被歷史長河所湮沒;只有少數人,將畢生的智慧傾注在愛國的信仰上,將人格與靈魂塑成不朽的豐碑。他們,終將被歷史所銘記。

廉頗藺相如傳讀後感(二)

這一篇除了寫廉頗、藺相如外,還寫了趙奢、趙括父子及李牧。

廉頗成名最早,在趙惠文王十六年時就因大破齊國而被授為上卿。藺相如次之,因在完璧歸趙一事中表現出來的勇氣與智慧成名,被趙王拜為上大夫。完璧歸趙的故事應該很多人都熟悉,記得中學課本中學過,這裡不再贅述。基本上就是秦國給趙國製造麻煩,以找藉口攻趙。藺相如捨身幫處於弱勢的趙國挽回了面子,也使秦國暫時不好意思打趙國。

不過,一個國家會不會挨打不是光靠某個人或某些人的勇氣就能決定的,最終還得靠實力說話。這件事後不久,秦國舉兵伐趙,攻下石城,第二年又攻趙,殺二萬人。然後秦王派使者傳話邀請趙王在澠池相會談談兩國友好建交的事。趙王畏懼,不想去,廉頗、藺相如都說“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趙王只好去了,藺相如隨行,廉頗送他們,並說:你們這一去,估計路上行程加上面見秦王商談禮畢再回來,應該不超過三十日,如果三十天還沒回來,“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這話說得很是老成持國,不過不知道會不會對趙王有所得罪。

這一行,藺相如再次表現出外交智慧與勇氣,在酒席上與秦王針鋒相對,秦王借灑意要趙王彈瑟助興,藺相如則請求秦王擊缻“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藺相如近前跪請,秦王仍不同意,相如撥劍以自刎相逼,秦王左右欲殺相如,被相如怒目瞪回去了(這個,大概是因為相如離秦王較近,投鼠忌器吧),秦王不得已敲了一下缻。為什麼雙方要為這件事這么較真呢?因為雙方都有史官在場,對趙王為秦王彈瑟助興,秦王為酒宴擊缻作樂都是要一一記錄在案的,事關國家體面,不能馬虎。後來秦之臣提出“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藺相如答曰“請以秦之鹹陽為趙王壽”,這個有點過分了,想要秦都給趙王的生日禮物。“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於趙。”直到酒席結束,秦王都不能在氣勢上勝過趙國君臣。()其實最後這句最關鍵:“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這一頓鴻門宴後趙王與藺相如等一起回到趙國,“以藺相如功大,拜為上卿”這沒什麼問題,問題出在後面一句“位在廉頗之右”,廉頗不服氣了,認為自己為大將,有攻城野戰之功,藺相如不過靠口舌之爭立功,再加上藺相如出身卑賤,廉頗恥於居其之下。藺相如知道此事後,對廉頗種種迴避,以免與廉頗發生衝突。藺相如的舍人不理解,認為藺相如懦弱,紛紛請辭,藺相如解釋道:我在強大的秦王面前尚且不曾畏懼,難道會懼怕廉頗嗎?躲他只是因為“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害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豈不會讓親者痛仇者快嗎?廉頗聽說了藺相如的話,幡然悔悟,於是去藺相如家負荊請罪,然後就出現了將相和的一幕。然後廉頗兵伐齊、攻魏,得勝還朝,藺相如也帶兵攻齊,“至平邑而罷”。

嗯,這段將相和有點戲劇化了,藺相如那句“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害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是否有點過於目中無人了?感覺廉頗與藺相如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就想把趙國的家當了一樣,趙王知道此事會想到什麼?趙平原君又怎么想?……好吧,也許是我想多了。

寫完將相和一幕,司馬遷掉轉筆頭寫趙奢的發跡。趙奢是趙國的田部吏,收稅的官兒。曾經因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稅而按律殺了平原君家管事的9人,平原君怒,要殺了趙奢,趙奢說了一番道理讓平原君不但不記其仇,反而“以為賢,言之於王”推薦給趙王,趙王任用趙奢“治國賦”從而“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他那一番道理其實很淺顯,完全不深奧,大概意思就是:您平原君是趙國的貴公子,若現在縱容家臣則國家的法律就被削弱,法律被削弱則國弱,國弱則諸侯加兵,諸侯加兵就無趙矣,趙國沒了,還有你平原君的榮華富貴嗎?反過來,“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國強則趙固,而君為貴戚,豈輕於天下乎?”

這話說得,……義正辭嚴,有點像教育小學生,讓我覺得,很佩服平原君的容人之量。我發覺吧,平原君經常很沒面子地被別人教育,或者是教訓,上次在《平原君虞卿列傳》里他就被門客教育了一番後才忍痛殺了取笑跛子的小妾,感覺上平原君是一個性格稍微有點懦弱的老好人,不過他在《范雎蔡澤列傳》裡面對秦昭王的威逼還是表現出了足夠的氣節。

繼續說趙奢。後來秦伐韓,趙王連問廉頗、樂乘,都說道路險狹,難救,最後問趙奢,趙奢說:“道路險狹,譬之猶兩鼠斗於穴中,將勇者勝。”於是趙王派趙奢帶兵救韓。這次戰役寫得很詳細,過程就不細說了,總之就是趙奢領兵救韓贏了。結果是“趙奢於是與廉頗藺相如同位”。

這次戰役結束四年後,趙惠文王死了,趙孝成王即位。趙孝成王七年,秦與趙在長平對陣,這時候趙奢已死,藺相如病重,趙派廉頗出戰,剛開始時秦數次打敗趙軍,然後又多次挑戰趙軍,廉頗固守不出,趙王聽信秦軍間諜的挑拔,臨陣換將,讓趙奢之子趙括代替廉頗領軍。

寫得太長了,剩下的下一篇再寫。到這裡為止,廉頗、藺相如的戲都還沒完,他們後面還有很多表演,暫時無法給他們一個評價,反倒是趙奢的人生走完了,可以蓋棺定論了,但是趙奢的戲又太少,看不出多少個性,主要就兩點:一是執法嚴格,二是待兵親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