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情感化設計讀後感

情感化設計讀後感(一)

在心理學上,人類對外界刺激產生的反應包括三個層次:本能, 行為和反思。本書的作者根據這三個層次,對情感化設計進行了闡述。

首先,人的大腦有三種加工水平,其中,本能水平是自動的預先設定層,行為水平支配日常行為中的腦部活動,反思水平則是腦思考的部分。這是全書的核心觀點的基礎。從上至下是知覺驅動,從下至上是思維驅動。作者舉了過山車的例子,坐過山車本身是會引起對害怕的本能感覺,但是過後又會因為是一種冒險刺激行為而感覺良好,還可以作為吹噓的資本,所以坐過山車的行為是本能水平的焦慮與反思水平的快樂pk的結果。

針對這三種加工水平,設計也可以劃分為本能水平的設計、行為水平的設計和反思水平的設計。

本能水平的設計指的是產品的外形。人是視覺動物,對外形的觀察和理解是出自本能的。如果視覺設計越是符合本能水平的思維,就越可能讓人接受並且喜歡。

行為水平的設計應該是我們關注最多的,特別對功能性的產品來說,講究效用,重要的是性能。使用產品是一連串的操作,美觀界面帶來的良好第一印象能否延續,關鍵就要看兩點:是否能有效地完成任務,是否是一種有樂趣的操作體驗,這是行為水平設計需要解決的問題。

反思水平的設計與物品的意義有關,受到環境、文化、身份、認同等的影響,會比較複雜,變化也較快。產品真正的價值是可以滿足人們的情感需要,最重要的一個需要是建立其自我形象和其在社會中的地位需要。當物品的特殊品質使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時,當它加深了我們的滿意度時,我們就會對他產生愛。

舉例說,我們購買外觀可愛有趣的物品,出於我們的本能,哪怕很多東西將來我們用不著,甚至同其它物品並不相配(如房間的各種裝飾),但為了「好看」,有時我們會甘心掏錢;我們購買方便使用的各種工具,出於行為水平的反應,「如果功能不足或者沒有益處,那麼產品幾乎沒什麼價值」;我們購買一些旅遊記念品,哪怕他們看上去很普通,又不精緻,也沒什麼功能,但卻滿足了我們反思水平的需要,在回憶的時候,它們往往十分重要。

在這裡我也想到一個有趣的例子。蘋果在本能水平的設計已經無可挑剔,由於其良好的品牌形象,蘋果已經某種程度上成為特立獨行和簡約高尚生活的代名詞,因此在反思水平上也贏得了用戶,至於行為水平上的設計,用得順手的人當然讚不絕口,用得不順手的人也因為另外兩種層次上需求的滿足暫且忍耐,認為是自己的問題。購買蘋果的產品,不止是為了功能和設計,也是為了一種心理上的滿足,表達自己「想成為那類人」的心愿。從這個角度講,更炫更酷的視覺設計,不止是為了本能水平的設計,還是為了帶來更年輕更時尚的感覺;更多更強的功能,也不僅是行為水平的設計,也是給人以更專業更優秀的感覺;這些設計,雖然說某種程度上犧牲了成本、易用性等等,但都給用戶帶來了情感上的滿足,也是有其存在的意義的。

於此同時,作者認為,產品設計的真正挑戰是:「去理解終端用戶未得到滿足的和未表達出來的真正需求」。用戶從事什麼樣的活動,產品需要支持什麼樣的任務,怎樣的功能可以為用戶提供更方便的服務更優質的生活,這些是不能通過詢問、主題小組、問卷等得到的。因為多數行為是潛意識的,人們真正做的與他們認為自己做的可能差異很大。我們人總覺得自己知道為什麼會做那些自己做過的事,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真的知道,無論你可以為自己的行為加上多少解釋。本能反應和行為反應都是潛意識的,這一事實使我們意識不到我們真正的反應和它們的原因。

也就是說,對於一個產品設計師,用戶的需求是難以捉摸的,何況這些需求可能大部分是隱性的,用戶不一定意識得到、不一定表達得出、不一定有動力去表達。所以,設計師應該首先是一名受過訓練的優秀觀察者,他的設計從理解用戶的需求開始,在產品被使用的任何地方進行觀察和研究,通過在真實情景下觀察用戶的實際使用情況,說出比用戶本人更多的對產品的喜好和厭惡及其原因,發現許多用戶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問題。

另外,書中還有很多見解都使我受益匪淺,比如:在審美上令人感到快樂的東西能使人更好的工作;特別的東西都是能夠喚起往事的,這種特別很少集中於東西本身,重要的是故事,是一個回憶的特殊時刻;不要通過詢問潛在用戶意見來評估一項創新;最好的設計始終遵從一個有凝聚力的主題,具有明確的視覺和重點。通常,這樣的設計是由一個人的想像力所驅動的,所以如果想要一個成功的產品,就測試和修改它;如果想要一個偉大的產品,就讓它由某人的一個明確觀點驅動;設計的精髓是把許多東西放入一個小的空間而且保持一種美感……

總的來說,我覺得這本書應該算作一本科普讀物,作者書中涉及的方面很廣,並沒有用一些生澀的專業知識從技術上加以更深層次的討論,就像是書的副標題所表述的一樣,這本書就是告訴讀者「Why We Love (or Hate) Everyday Things」,什麼樣的事物才是讓人喜愛的,什麼樣的設計產品才是讓人動心的。其實這樣的問題很難回答,因為人有千面,各有不同,每個人因為自身經歷的不同,喜愛的產品和事物也各不相同,但如果從更廣的角度來看待,這樣的問題都有一個答案,那就是——情感。

情感化設計讀後感(二)

過去,人們往往站在技術的立場去看待這種關係,見物不見人。當設計人員設計一個產品時,他們首先想到的是產品的功能、而不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去體會用戶的感受。簡而言之,就是在人與技術之間,人們只注重技術,而忽略了用戶的心理和情感(也就是情緒),以及其所起的作用。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人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人類自身。於是,就提出了「以人為中心」或「以人為本」的口號!作者Don Norman 就是站在「以人為本」的角度去思考人與技術的先行者。在書中, Don Norman一直在向我們透漏一個潮流:情感化、藝術化、美觀化,已經不僅局限於傳統的娛樂休閒產品,而是在更廣泛的商務領域得到重視。Don Norman 的《情緒化設計》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吧設計和設計的目標簡明的劃分為三個層面:本能層、行為層、反思層。也是三個設計必須考慮的水平。本能水平的設計只注重外形,行為水平的設計注重的是操作,反思水平的注重形象和印象。我們國家近幾年在物質方面發展十分快,各種產品、無論家居還是商務,都要求洋氣、新穎和奢華,但是在奢華的表面下,往往忽略了其實用性,忽視其能不能長期於用戶建立長久的感情紐帶,也就是在行為水平和反思水平做的還不到位。Don Norman的書帶給了中國設計師很多思考和想法,這將會有力的改善我們的設計。

單純運用良好的產品或許並不能得到用戶的喜歡。因為人都有感性的一面,對待事和物,出了理性分析之外,還有感性認知的因素。很多時候,感性認識比理性分析對人們作出決定的影響更大,以此足以證明情感因素的重要性。Don Norman告訴我們,一個成功的設計者,必須在重視場頻的實用性和易用性的同時,還要強調產品對用戶產生的情感影響。

諾曼在書中指出,人腦有三種不同的加工水平:本能的、行為的和反思的,與其對應的設計水平也有三種水平(我在上文也提到多次):本能水平的設計、行為水平的設計和反思水平的設計。設計師在設計產品的時候應該綜合運用這三種設計水平,設計出既美觀有富有個性的產品。創作一個產品時,我們設計者要考慮很多因素:材料的選擇、加工的方法、產品的行銷方式、設計的成本和實用性,以及理解和使用產品的難易程度等。()但是,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在產品的設計和使用的過程中有很濃重的情感因素。

諾曼講:「設計要把情感融入到產品之中。」我體深深體會到,如果一個產品給人的感覺的機械的、冰冷冷的、毫無人性的,誰還會去使用它,整天面對著一個沒有生機的機器。但是當你把產品注入情感後,美化外觀、還使用貼心、操作簡單,自然而然人們對產品的喜愛就會與日俱增。日本做過一個調查,設計者做了兩個功能差不多的自動提款機,但是其中一台的操作界面和外觀做了一些變動,放在市場上去運行,之後調查結果出來後,人們對做過改動的自動提款機的喜愛程度遠遠大於沒有做過改動的,一個小小的變動卻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一個體貼的設計足以影響用戶對產品的情感!所以,設計師要在設計中站在用戶的角度去設計產品,這樣才會設計出讓用戶喜歡的產品。

對於我們而言,Don Norman在書中所講述的一切,是具有顯示意義的。它帶給我們很多思考、很多新的想法和視角,這會改變我對設計的認識。作為一個以後和設計相伴終生的人,這是一本啟發性很大的書籍。我們都需要讀一讀的書,比Don Norman的上個一著作《設計心理學》更完善,寫出了《設計心理學》中沒有講述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