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數位化生存讀後感

數位化生存讀後感(一)

《數位化生存》描繪了數字科技為我們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娛樂帶來的各種衝擊和其中值得深思的問題,是跨入數位化新世界的最佳指南。該書可以說是二十世紀信息技術及理念發展的聖經,此書的流行和傳播對上個世紀資訊時代的啟蒙、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深入淺出了講解了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趨勢和套用、巨大的價值和數字時代的宏偉藍圖,闡明了信息技術、網際網路對時代和人們生活的影響和價值。

該書總共分為比特的時代、人性化世界和數位化生存三個部分:

在比特時代中,一般人不怎麼了解頻寬,尤其在今天,光纖已經帶著我們從較窄的頻寬文步跳躍到近乎無限的頻寬。頻寬指某個特定信道傳送信息的容量,大多數人都把它想像為管子的直徑或高速路的車道。但現在可以證實的是,如今人們對此早已熟悉。多媒體一方面代表新的內容,一方面也代表用不同的方式來看舊內容。多媒體即是本質上互動的媒體,隨著比特數字通用語的出現而產生。同時,它也與計算機成本降低、威力增大和呈爆炸式增長的局面息息相關。事實上,「多告訴我一些」這一概念正是多媒體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同時它也是「超媒體」的根基。沒有頁碼的書「超媒體」是「超文本」的延伸,超文本這個詞指的是互聯程度很高的文字敘述,或具有內在聯繫的信息。

數字世界的情況卻全然不同。信息空間完全不受三維空間的限制,要表達一個構想或一連串想法,可以通過一組多維指針,來進一步引申或辯明。閱讀者可以選擇激活某一構想的引申部分,也可以完全不予理睬。整個文字結構仿佛一個複雜的分子模型,大塊信息可以被重新組合,句子可以擴張,字詞則可以當場給出定義。這些連線可以由作者在「出版」著作時自行嵌入,也可以在出版後,由讀者在以後的時間裡陸續完成。

在人性化世界裡,這裡作者首先提出了一個問題:創造完美的人性世界為什麼「數位化生存」如此辛苦?作者說:多年來,我每天至少在電腦面前度過3個小時,但有的時候,我仍然發現自己飽受折磨。搞懂電腦就和搞懂銀行結算單差不多同樣困難。為什麼電腦非得毫無必要地弄得這麼複雜呢?為什麼「數位化生存」竟是如此辛苦呢?

而事實上,電腦並不複雜,數位化生存也不需如此辛苦。計算的發展速度飛快,但直到最近,我們才獲得了足夠的成本低廉的計算能力,可以隨心所欲地將其用來改進入與電腦的雙向交流。過去,把時間和金錢花在用戶界面上,會被認為是愚蠢而浪費的行徑,因為電腦的運行周期太寶貴了,應該把它全花在解決問題上,而不是花在人的身上。未來,今天我們所謂的「代理人界面」將崛起成為電腦和人類互相交談的主要方式。

在數位化生存的後資訊時代中,大眾傳播的客群往往只是單獨一人。所有商品都可以訂購,信息變得極端個人化。人們普遍認為,個人化是窄播的延伸,其客群從大眾到較小和更小的群體,最後終於只針對個人。

便捷的聯繫僅僅數位化是不夠的。作者採取了辯證的思考方式,給我們打開思路:當你閱讀這頁文字的時候,你的眼睛和大腦不斷把這種印刷媒介轉換成你可以當作有意義的文字來處理和辨識的信號。如果你想把這頁內容傳真出去,傳真機上的掃瞄器會繪製出一幅由一條條線組成的精細的圖形,並用0和1分別代表有墨跡和沒有墨跡的黑和白。無論你的傳真機掃描得多麼精確,傳真件最終也只是原件的複製圖像罷了,它既不是字母,也不是單詞,而是像素。

縱觀整部作品,作者通俗的把很技術活的問題表達出來,見解獨特,而且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見,適合諸多人群的品味,值得肯定。

數位化生存讀後感(二)

在此次的必讀書計畫中指導老師讓我們讀了三本書並選擇其中的一本完成一篇讀後感於是我便選擇了《數位化生存》一書。

該書的作者是尼葛洛龐帝,他是美國痲省理工學院教授及媒體實驗室的創辦人,同時也是《連線》雜誌的專欄作家。那麼《數位化生存》一書呢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比特的時代,從生活中點滴入手,描述數字時代的到來,為人類生活方式的變革帶來的巨大影響。第二部分:人性化的世界,將數字時代變化帶來的影響深入到人們之間的交往方式的變化,人們交往的變化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比特化」。最後一部分:數位化生存。在這一部分引出了整個書要討論的主要議題:數位化環境下,我們的生存觀。本書通過對後資訊時代,便捷的關係,從遊戲中學習,無所不在的萬事通,以及新電子保護主義等小節的描述,充分表現出作者所持的觀點,他在對數位化的生存方式的悄然到來是有所預料以及樂觀積極應對的態度的同時,也相信「每一種科技或科學的饋贈都有其黑暗面,數位化生存也不例外」。

該書向人們昭示出數學既是必要工具更是先進武器,儘管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但數學卻永遠是美妙無比的道理。看完這本書,我也就有了很大的啟示。在生活中的點滴到學習的種種。很多時候生活中發生的一切都已經成為過去式的時候,我們卻還在哀嘆氣利弊得失。卻不知變化與挑戰已經一點一滴延伸至我們的生活學習。

看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數位化的世界裡,人只是一個個維護節點的「工程師」。知識的進步變成了節點的新增,()嵌入,蔓延和複製。知識體系變成了網路資料庫。我們重複的無數次的貼上複製,無數次的另外儲存為,都想著將來有一天能夠用得上,但真正回過頭再去看的機率又有多少呢?

當閱讀變成了蒙太奇般的隨風飄蕩,「擁有」的知識變成電腦網路上的節點時,當我們的記憶腦細胞純粹用於記錄信息地址而非處理的信息時,當我們的腦容量僅作為信息的索引而存在時,知識只能作為分子的形式而存在,是不是命中注定要慢慢消逝?我們的大腦還能容納它們嗎?它們還有生存的空間嗎?讀完這本書,我大概看到了他們的出路,它們雖然眼前看來像是後時代的存在,然而,在比特的世界裡,既然數學可以分解為比特,那麼比特重構成分子,也同樣不會困難,知識也將隨之而生。

而這部著作反覆的告訴人們的是:人們即將遭遇的比特世界與傳統的原子世界具有哪些重大差異。作者認為,數位化生存必將出現四個改變人類生活結構的特徵:分散權力,全球化,追求和諧與賦予權力。顯而易見,這四個特徵更為投合尼葛洛龐帝的政治思想。

作者希望網路有助於填平貧富懸殊的巨大鴻溝。在他看來,傳統的階級範疇開始過時了。新的一代將從數位化的環境中脫穎而出,網路的特殊結構可能使他們擺脫傳統的偏見而產生某種新型的親善關係。尼葛洛龐帝本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但卻給開發中國家的數位化生存給予了樂觀的描繪。

信息技術的革命將把受制於鍵盤和顯示器的計算機解放出來,使之成為我們能夠與之交談,與之一到旅行,能夠撫摸甚至能夠穿越的對象。這些發展將變革我們的學習方式,工作方式,娛樂方式—一句話,我們的生活方式。

在人類已經步入資訊時代化的今天,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滲透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計算機的廣泛運用和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的變革是多方面的,深層次的,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們正處在數位化的社會,學會掌握並運用工具,才能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數位化生存》給我的最大啟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