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陶行知教育思想讀後感

陶行知教育思想讀後感(一)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給我很大的啟示。

教師沒有愛就不能教育學生。對學生愛是教師高尚職業道德的自我體現。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祥的態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真人的規範導之以行,或示範,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施教又無不浸透著期望和成功的喜悅。沒有對學生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靈的溝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只愛一部分學生,意味著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那是偏愛,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醜為取捨」的選拔法,他辦育才學校施愛於所有難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難童,他做到了如諺語所說的那樣:「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教師有「不偏愛學生的義務」由此我想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產物。師愛是包含教育目的愛,而且通過這愛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稱學生為「愛人」,說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愛和教育視作天生的結緣。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於是教育產生效果。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麼偉人還大。」陶行知先生這樣尊重學生。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而好惡之而褒貶之,絕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視為「朽木」。有的教師口誅之餘,施以體罰,更是辱人之舉。任何一種體罰都是使學生肉體痛苦,它不僅於事無補,反教學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們摔破罐,撐破船。陶行知最反對體罰,他準確地說明了體罰的危害:「體罰是權威制度的殘餘,在時代的意義上說它已成為死去的東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兒童改善行為,相反地,它是將兒童擠下黑暗的深淵。」作為現代學校的教師,我們要記住陶行知的話:「我們奮鬥的工具是愛力不是武力。」動武,意味著教師自身的失職。

其次,陶行知先生對學生的愛還表現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即父母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師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們現代教師做學生「親人、朋友和導師」三個角色。

當然,愛不是放縱,愛里有嚴,愛里有教育,陶行知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又囑之以儉樸為美德,絕不可浪費,特別是看到學生出現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就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找到前進的路。作為現代的教師更應如此。

老師們,熱愛自己的學生吧!當我們對學生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感情而一時不理智地做出有傷學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這學生也許是一塊特殊的鋼坯,需要更多的愛去熔煉鍛造呢?教師愛學生,就不能沒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須要「制」的,否則既無補於事又傷神傷身,久之反倒說明自身無能。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點,「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師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

陶行知教育思想讀後感(二)

在一個春意盎然,草長鶯飛的美麗而溫暖的季節里,我們一批走在教育改革的先行教師隊伍懷著求知,創新的理念滿腔熱情地奔赴在南京「行知」路上。

初見和藹可親年過七旬的湯老師,被她的博學多才所吸引!被她的旺盛精力和神采飛揚所驚詫,被她的求知、傳知的精神而折服!被她的『忘我「境界而感動!

我們敬愛的湯老師,連著三天給我們講授」陶行知思想「,出口成章,聯句成文。字字珠璣,聲情並茂,聽得我們入境入情,茅塞頓開…

行知思想,行知教育才是正確的教育。有幸結識湯老師作為教育引路人,給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和目標。我們將以」行知思想「為指導,積極開展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

以前,我們只是機械的傳授知識,教法死板、老套。只知道一味的灌輸,不知道讓孩子實踐。聽了報告,我們明白了不能讀死書,死讀書,不能一味的追求分數。要把課堂變得靈動活躍起來,貴在實踐和參與。」行知行「就是通過實踐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行動才有真正意義上的收穫。要解放孩子的頭腦,眼睛,嘴巴,手腳。讓孩子去盡情的想像,盡情的看,盡情的說,自由的跑…家長放手,老師放手,讓孩子走進大自然,擁抱大自然,親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在清香的泥土中鍛鍊自己,在偉岸的大山間,在潺潺的溪水旁,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我們的孩子是鄉村的孩子,我們的學校是鄉村的學校。我們有優勢,我們有資源。我們要利用我們的優勢和資源。讓孩子參與耕、種、收。讓孩子憑著興趣和熱情自己去開展一些鄉村活動,親自實踐,掌握技巧,技能。從中獲取知識,明白道理。一次實踐活動遠比在課堂上聽一百遍要深刻的多!所以要重在」動「。只有多做,多動,多實踐,多參與,才會有最大的收穫!

現在是課堂講授多,實踐活動少。孩子聽得多,而做的少,看的少。所以多數孩子有知識無能力。變成了所謂的」書呆子「。

要想實現中國夢,實現民族復興,我們的教育就要順應陶行知思想,從娃娃抓起,從現在做起。邊學邊做,邊做邊學。注重差異,因材施教。把一代代的孩子培養成具有能力和魄力的健全人才。

鄉村文明教育需要陶行知思想,陶行知教育思想在鄉村教育中是一顆璀璨的明珠,永放光彩!

我們要以湯老師為榜樣,牢記湯老師的教誨。湯老師的播陶,傳陶,研陶精神激勵著我們將在」行知「路上闊步前進!勇往直前!相信會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來,陶友隊伍不斷壯大,讓陶的種子遍撒每一個角落!

陶行知教育思想讀後感(三)

假期翻閱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感覺受益匪淺,陶行知先生開闢了一條中國教育的新路,並同時創立了」生活教育「學說,這在世界上引起了各方教育家的關注。所以說陶行知先生被譽為」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可謂當之無愧!今天結合實際來讀《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又有了更深的感受。

一、陶先生是熱愛學習的楷模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從陶先生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對好教師的殷切期望。他對自身成長提出了四個問題,叫做」每天四問「。陶先生認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建築人格長城的基礎,就是道德。一個集體的成員,若人人以集體利益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個行動都為集體著想,則這個集體會越來越壯大,這個集體定是有希望的集體。否則,多數人只顧個人私利,不顧集體利益,則集體的根本必然動搖。陶先生的」每天四問「為人們提供了進德修業的參考,當作一面鏡子,時刻對照自己,」必然可以見出每一個人身體健康上有著大的進步,學問上有著大的進步,工作效能上有著大的進步,道德品格上有著大的進步,顯出水到渠成的進步「。

作為一名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現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著變化。一個有強烈使命感的人,應有一種危機感。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學。正如陶先生說的那樣:」學習,學習,學習,學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們要虛心的跟一切人學,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的專,也要學的博。「人類發展永無止境,科學永無止境,肩負著生產新知識,傳遞新知識的教師隊伍建設永無止境。教師要適應知識經濟的需要,就要時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及時獲取相關的信息,不斷進取,發展自己,完善自己。

二、陶行知是熱愛學生的典範

讀陶行知文章,他的平易近人、熱愛學生,在書中處處能感受到。在《實際生活是我們的指南針》一文中他說道:」我雖覺得我有好多地方可以幫助諸位,但指志針確是有些不敢當。我和諸位同是在鄉村里摸路的人。我們的真正指南針只是實際生活。「一席話,不僅使人感到他非常謙虛,更體現陶先生求真、務實的態度,既不誇大自己的作用,也不輕視自己的作用。在給《吳立邦小朋友的信》中,他寫到:」平時得了小孩子的一封信,如獲奇寶:看過了即刻就寫回信:回了信就把它好好地收藏起來。每逢疲倦的時候,又把它打開一讀,精神就立刻加增十倍。小朋友的信啊,你是我精神泉源!「一個不是真心關心兒童、從內心愛護兒童的成年人是不會有這樣的感受的。一個孩子給他的信,陶先生都給予這樣認真的回覆,待人之誠懇、做事之認真可見一般。

三、陶行知所倡導的教育理論和方法與新課程理念不謀而合

陶先生提出」教學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認為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教學一方面要老師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於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教師應不斷研究,才能時常找到新理,只有學而不厭,然後才能誨人不倦。如今,新課程倡導的也正是這種教育理念。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確,選擇了教育,就選擇了奉獻。有人將教師比作園丁,但是,」園丁的汗水,在綠葉上閃光,教師的汗水,在心靈中結果。園丁的夢境,常常是花的芳香,葉的濃蔭,教師的夢境,常常是雅甜的笑臉,朗朗的書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才能打到心靈的深處。「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把你和你學生的生命放在大眾的生命里,這才算是盡了教師的天職。「陶行知為了使大眾掌握文化知識,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展文化教育活動。在我們前輩中間,也有許許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無怨無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揮灑在教書育人這塊神聖的土地上。沒有流芳百世,沒有權力財富,有的只是年復一年的耕耘,有的只是清貧與艱辛。

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給我的啟示很多,作為一名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先生的教誨,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盡最大的努力去踐行這些先輩的指引,從而讓自己更好的完成教師的責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