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心聲讀後感

心聲讀後感(一)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花朵,老師是培育這些花朵的辛勤的園丁。一位合格的老師,是能公平、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給予每個學生相同的關愛和發展機會的。然而,把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能做到這些的。

《心聲》中,李京京要求在公開課上朗讀課文,可他被老師以“嗓子沙啞”為由拒絕了。他非常傷心、難過,想到自己的遭遇竟與課文中的“凡卡”極為相似,不由得悲從中來,他的心與凡卡的心產生了共鳴。最後,在公開課上,李京京偶然地得到了機會,並聲情並茂的朗讀了課文。

作為一位老師,就不應該對學生存有偏見,應該客觀、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朋友,關心他們、愛護他們、體諒他們、幫助他們,甚至關愛他們勝於愛自己。如果每位老師都能夠做到尊重學生、關愛學生,那么,又怎么會出現老師體罰學生、學生頂撞老師等等諸如此類的事件呢?

我想,老師和學生之間是不是太缺乏溝通了呢?我們不妨“換位思考”:做學生的,多體諒體諒老師;做老師的,應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從何說起呢?有時候,聽取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改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足,那便是尊重;有時候,把自己當作是學生的朋友,與學生在一起,談天說地,沒有一絲隔閡,把他們看作是可以交心的知己,那也是尊重;有時候,贊同一個學生讀獨到的見解,那也是尊重;有時候,給學生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那同樣是尊重。

老師應該尊重學生,給學生一個機會,同樣,也是給自己一個機會。《心聲》里的程老師,為什麼一開始就不給京京一次機會呢?主要原因還是對學生不能公正、平等地對待。要是她能夠給每個學生相同的機會、相同的愛,靜靜也不會如此悲傷了。

“老師,給我一次機會吧!”不知有多少學生的心中蕩漾著這句話,希望老師能夠給自己一個表現的機會。但願所有的老師,面對這些舉著小手的孩子們,給予他們一份愛——一個機會,叫出他們的名字。

心聲讀後感(二)

《心聲》講述是的是京京想讀《萬卡》,但程老師不願讓聲音吵啞的京京念,但是京京想到爺爺,卻用心讀書。全開時,趙小楨讀不敢舉手,京京就舉了手。最後,京京用他的心靈之音征服了老師和同學。

京京被告知不能念《萬卡》的故事時,京京垂下頭,他多么喜歡這個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幾行字的那么小段呢!他準能念好。朗讀課文難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嗎?這段寫出京京的沮喪,對故事的喜歡他的期望和他的疑惑。

這篇《萬卡》之所以能抓住京京的心裡因為他同萬卡一樣。有一愛他的爺爺,京京的爺爺在鄉下,他是在爺爺那裡長大的,他不經回起他和爺爺在鄉下的場景,後來他去城裡上學,再也看不到爺爺了。他的爸爸媽媽又總是吵架,他就像可憐的小萬卡盼望爺爺接他回家一樣,京京也盼著爺爺哪一天來看看他。這個萬卡寫的信多好啊!京京還沒有給爺爺寫過信,他不知道自己能寫成什麼樣子。

他和萬卡一樣有一個要好的女孩,叫妮兒,就住在爺爺家對門。

京京甚至想像得出萬卡寫信時的心情,那種期待,盼望,急切的心情,()他真想大聲地讀一段,用上全部感情去讀。

當胖胖的趙小楨像一個愛撒嬌的小姑娘奶聲奶氣的讀書時,京京心想:不,不是這樣的,萬卡不是個妖滴滴的小姑娘,他那時才九歲,一個人孤零零地在城裡當學徒,吃不飽,還要挨打,他傷心極了,盼望爺爺去救他,他是在懇求,在哭訴,絕不該有這種撒嬌的腔調,所以說要好好讀一篇文章,要用心去讀,用心去體會文章的語言,主人公的心裡活動,只有準確把握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才能把課文讀好。

程老師的目光在全班同學臉上掃了一遍,課上要求大家表情朗讀。大家把講義拿出來。

那天由這幾個同學朗讀。

這個現象反映了一個現在教育的弊端,公開課流於形式化,公開課由於這種形式化逐漸成為一個精心準備的節目。

京京想念一段問老師可以嗎時,老師說不行,你的嗓子沙啞得厲害,念不好。

表現了老師對個別學生的不肯定,學校本身就是要把一群愚昧的人帶入知識的殿堂,而不是讓本來就很優秀的學生拿來展示的。

心聲讀後感(三)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心聲》。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名叫李京京的小學生。京京的班主任程老師宣布,幾天以後,京京他們班要上一節公開教學課。公開教學課講的是一篇小說《萬卡》,京京很喜歡這個故事。程老師點了六個同學的名字,讓那六個同學明天留下來練習課文。京京希望自己也能讀一點兒,卻被老師否定了。京京很傷心,放學後京京到樹林裡去讀課文。因為萬卡的經歷和京京十分相似,京京就投入了所有的感情來練習讀課文。上公開課時,有一個同學太緊張,忘了詞。京京就舉起手,站起來繼續讀。他讀的很好,讓所有的人大吃一驚。

讀完這篇文章,我想: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為什麼僅僅因為京京嗓子沙啞就不讓他讀課文?人和人之間應該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機會。程老師可能不知道,她這樣做雖然是為了學校的榮譽,可她卻深深的傷害了一個孩子的心啊!朗讀課文就一定要有唱歌的嗓子嗎?上公開課有不是開藝術學院,京京為什麼只能躲在樹林裡讀書呢?

這是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