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一鼓作氣讀後感

一鼓作氣讀後感(一)

最近,我懷著激情澎湃的心情讀了《一鼓作氣》這個故事。它發生在春秋時代,寫得妙筆生花,栩栩如生,讀時起伏不平,讀後盪氣迴腸。

這個故事主要說了魯莊公放了管仲,齊桓公便拜他為相,還派鮑叔牙出兵攻打魯國。魯莊公氣得翻白眼,派曹劌發兵在長勺與齊兵大戰。第二天,鮑叔牙讓將士擊鼓衝鋒,而曹劌卻命士兵堅守不出;第二次也一樣;等到第三次的時候,齊兵已經白沖了兩次,都懶洋洋的。誰知,曹劌命軍士把鼓打得震天響,魯兵像雹子打荷葉似的,把齊兵殺個七零八落。魯兵正要追趕,曹劌查看了一下敵人的車輪子,才下令「快追」。魯兵從齊兵那得到了好多武器、糧食和車馬。事後,魯莊公問曹劌為什麼要等第三次才進攻,曹劌說:「第一、二回將士很有勁,第三回就差了,也沒多大精神。趁敵人沒勁時我們『一鼓作氣』打過去,怎麼不贏呢?還有敵人逃跑也許是個計,看一看車輪子是不是亂的,否則就中計了,這回齊兵的車輪子全亂了,所以我才下令追。」

正因為曹劌使用了「一鼓作氣」才使他大獲全勝。而我也深有體會,有一次,我在做語文閱讀時,有一道題太難了,我想:先放一邊吧,過一會兒再做;第二次還沒讀完又不想做了,等我玩膩了,再去做,結果我讀了三遍,足足花了半個小時的時間才完成它。我想如果我當時一鼓作氣一次讀完它,然後認真想一想,也許用不了10分鐘就可以完成。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學習「一鼓作氣」的精神,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半途而廢,就會事倍功半。

一鼓作氣讀後感(二)

今天,我讀了一則成語故事《一鼓作氣》,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準備攻打魯國,曹劌用一條妙計擊退了齊國大軍的故事。齊軍在第一次擊鼓時曹劌不出軍,齊軍第二次擊鼓時曹劌還是不出軍,齊軍第三次擊鼓時,曹劌才出軍。魯軍大獲全勝,打敗了齊軍。後來丞相魯莊公很奇怪,問道:「是怎麼回事?」曹劌說:「他們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正旺;第二次減弱;第三次士氣全沒了,勝利當然就是我們的了。」

讀完這則成語故事,我為古人的智慧感到驚嘆,這則故事對我們也同樣有很大的啟示和幫助。比如做事不要拖沓,要乾脆果斷,在學習方面也是一樣的,不可以懶惰,不可以把今天的事放到明天做,如果養成這樣的習慣,就會造成我們學習上怠慢,對學習失去興趣。

一鼓作氣讀後感(三)

中國的歷史故事很多,但最令我難忘的是《一鼓作氣》。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齊桓公拜管仲為相國,魯國知道後,非常生氣,覺得他不把魯國放在眼裡,準備和他斗一斗(打一仗),看到底誰厲害,並且魯國還請了一位高人,幫他出主意,告訴他該不該打,該不該擊鼓,戰士們也一鼓作氣,不停地向上沖,最後把他打敗了,別的國也向著魯國,最終當了首領。

讀完後,我知道了幹什麼都要一鼓作氣,不停地向上,也許你是個小國,但別人看到你們那麼勇敢,也許就不敢打了,而且魯國並沒有為此而很生氣,一直想辦法,所以非常順利,但我卻沒有象他們一樣一鼓作氣,比如我以前看書時,每一本總看一點,有些帶漫畫的就只看漫畫,不能一鼓作氣的把內容全部看看,所以,如果書是敵人的話,那時侯我就打不敗它。()還有一些事也是一樣,如果你不把它堅持幹完,就不能得到其中的快樂。

這篇故事雖然短,但告訴了我深刻的道理,讓我知道做事要堅持做完,一天比一天進步。

一鼓作氣讀後感(四)

這個故事講的是春秋時代,齊國想滅掉魯國,魯國的皇帝帶了一個機智的大臣曹劌一同去作戰,齊軍連續擊戰鼓兩次,魯軍都不動聲色,齊軍擊第三次戰鼓時,魯軍才擊第一次戰鼓,魯國的士兵們進行了猛烈攻擊,打敗了齊軍。當皇帝問曹劌為什麼要在齊軍第三次擊戰鼓時,才擊第一次戰鼓進攻呢?曹劌說打仗靠的是士氣,齊軍擊第一次戰鼓時,齊國的士氣正旺,第二次士氣低了一半,第三次士氣全無,魯國才擊第一次戰鼓,士氣正旺的士兵們當然能贏。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事,都要學習魯國這種一鼓作氣的精神,做什麼事情都要鼓起勁兒頭,一下子把事情做完,千萬不要錯過了最佳的時機。

以前,我寫作業總是玩一會兒寫一會兒,從來沒有一口氣寫完,結果每次都寫到很晚,才能把作業寫完。以後,我放學回家,應該趁著老師上課時講的內容記得還清楚,一鼓作氣把作業寫完,然後再高高興興的玩。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論是學習知識,還是在生活中做事情,都應該一鼓作氣學好做好,不能拖拖拉拉的讓最好的時機失去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