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費爾巴哈提綱讀後感

費爾巴哈提綱讀後感(一)

精疲力竭地讀完《關於費爾巴哈提綱》,卻無奈地發現沒有任何的思路,大概這是第一次讀到如此抽象、生澀和難解的文章吧。或許是有些不服氣,當我鼓足勇氣讀過第二遍的時候,卻發現和初讀這篇文章的感覺略有不同,好像有那麼一點似懂非懂的感覺縈繞在心間。欣喜若狂的我而後又重複閱讀了幾遍,再加上老師的引導,終於,我對《關於費爾巴哈提綱》有了深一層的理解。

《關於費爾巴哈提綱》論述的中心是實踐問題,馬克思在批判費爾巴哈和一切舊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觀。

首先,馬克思指出舊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陷,即「從前的一切的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感性的人的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所以,結果竟是這樣,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卻發展了能動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發展了,因為唯心主義當然不知道真正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馬克思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他指出要正確理解實踐的意義,從而正確的解決主體與客體的關係。馬克思反覆強調指出實踐是「人的感性活動」,是能動性與受動性,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即我們並不能單單從唯心主義來理解人的單純能動性,也不能單單從唯物主義的角度來看人的單純受動性,而是要結合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人既受自然性的支配,同時又能以自己的能動性來改變自然,從而實現人與環境的辯證統一。

其次,馬克思在「提綱」中還提到這樣幾個觀點: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是一個實踐的問題;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是一致的,都是實踐;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從中,我們看到了「實踐」的重要性,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然後,馬克思批判了費爾巴哈的宗教觀,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論以及由此導致的抽象的宗教觀。在肯定了宗教的本質是人的本質的同時,批判了其只能把人類理解成一種內在的,無聲的,將人從肉體和精神的狀態中主觀剝離,批判其否定了人可以改變世界的可能。

最後,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實踐是革命的,實踐是人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活動。實踐把居於能動與主導方面的主體和居於依據與基礎方面的客體聯結起來,形成了改造與被改造關係。而人類的不斷進步,恰恰反應了這樣一個觀點。

總之,實踐觀點構成了《關於費爾巴哈提綱》的中心線索和核心思想。通過學習《提綱》使我認識到將唯心主義觀點和唯物主義觀點相結合起來分析問題的必要性以及實踐的重要意義。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全面分析問題,做到一分為二;並且要注重實踐,牢記實踐出真理,只有實踐才知對錯,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

費爾巴哈提綱讀後感(二)

馬克思在1845年寫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標誌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作。

《提綱》共十一條,一千多字。它告別了舊唯物主義,標誌著新唯物主義的發展和實踐唯物主義的誕生。這一新的哲學概念打開了更廣闊的前景,體現了強大的社會功能。

在《提綱》中馬克思著重提出了「實踐」的觀點。在第十條中說到,「舊唯物主義的立腳點是『市民』社會;新唯物主義的立腳點是人類社會或社會化的人類。」這條被稱為是提綱的結論性的一條。這裡「人類社會或社會化了的人類」是從實踐的角度來理解。「實踐」是馬克思哲學歷史觀的出發點。

「始終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不是從觀念出發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物質實踐出發來解釋觀念的東西。」舊唯物主義也是通過對現實的認知來認識世界,但只是在直觀的通過表徵現象去理解食物,這樣單純感性直觀的結果是片面孤立的,不能有效的和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個人聯繫起來。這樣的舊唯物主義理解方法容易導致形上學和唯心主義。感性的現實被人為的分為了自然界和社會兩部分,不是把現實世界看做人的社會和自然環境有機的共同體。

馬克思的新哲學體系出發點是實踐精神,具有革命性和時代性的特徵,從社會的人的感性活動,從主體和主觀方面,從社會人的實踐活動和自然事物的變化,從兩者相互關係的方面去理解世界。在現實世界中,人的社會與自然之間是相互辯證關係,彼此共存,相互作用,相互轉化、變化和發展。

首先,在《提綱》的第一條中,指明了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舊唯物主義的純自然人、抽象人的認識基礎是馬克思新唯物主義中社會人、現實人的認識基礎。舊唯物主義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態度是消極被動的。他們把主體和客體的關係,人和自然的關係,僅僅看做是反映和被反映的關係,舊唯物主義觀點中沒有實踐在社會生活和認識過程中的作用,沒用看到主體和客體以及人與自然該有改造和被改造的關係。所以在舊唯物主義的觀點中,認識脫離了社會關係的純自然人和抽象人。而新唯物主義從人參加生產勞動和實踐活動出發,承認人依賴於自然,並強調了自然的人化,自然社會是人的社會。人在這樣的自然社會中有一定的社會關係,因為人會受一定的關係制約。

在《提綱》第六條中,馬克思還批判了費爾巴哈關於人的本質的觀點。費爾巴哈強調認識脫離社會的、撇開歷史進程的、彼此孤立的抽象個體。費爾巴哈的人的本質是單個人的抽象物。馬克思反對這樣的理解,他從認識社會的,認識在進行生產活動的出發,提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

在《提綱》第九條中,馬克思指出,舊唯物主義對市民社會的直觀是左右單個人的原子結合體看,原子結合體中的原子是孤立的,彼此不發生關係的。《提綱》以實踐為中軸,探索人和社會的關係。

在《提綱》第十條中提到,「舊唯物主義的立腳點是『市民』社會」,舊唯物主義是資產階級的世界觀,階級立場是舊唯物主義產生的根源和基礎。有的時候,會把市民社會直接等同於資本主義社會,把市民等同於資產階級。《提供》中的「市民」是指資產階級,「市民」社會是指資本主義社會。事實上,「市民」是18世紀資產階級學者使用的術語,用來表示當時的財產關係和經濟關係。馬克思借用了這一術語,說明「舊唯物主義哲學是一種建立在資本主義經濟關係上的,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資產階級世界觀。」《提綱》指出了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舊唯物主義思想中的人是單個的人,是脫離了社會關係的孤立的個體。舊唯物主義不是理解人是社會實踐活動中的人,而是簡單的把社會看成由孤立的單個人相加組成。「市民」在舊唯物主義的觀點裡脫離了一定的社會關係,同其他人沒有關聯,而只是自己活動的個體。《提綱》第十條中「新唯物主義的立腳點是人類社會或社會化的人類。」從階級立場來看,新唯物主義是為共產主義奮鬥的世界觀。馬克思指出了人的社會聯繫,反駁了認為人是脫離社會,並不相互依賴的錯誤觀點。人為人和社會是不可分割的,人是社會中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

在《提綱》第十一條中說到,「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容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這句話體現了馬克思的新哲學和舊哲學的根本區別。舊哲學只知道一味的解釋世界,新哲學著重考慮人對世界的認識問題,要解決實際問題,光靠直觀的理解是不行的,還要感性的改造性實踐活動才能實現,正是「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在進行改造性實踐活動時,必須具備充分的條件。首先要對改造的對象,這裡包括自然事物和社會事務,要有正確的認識。其次,必須在正確或真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建構一個改造性實踐的概念。馬克思強調的實踐是使主觀形式與客觀內容的內在統一展現出來,正如馬克思說的,「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著是併合理的理解為革命的實踐。」這裡的「環境」不是僅僅指原生自然環境,還要包括社會自然,對這種環境的改變,首先是在人的思想觀念中形成的。正是有了這樣的前提,才有了人對自然事物和社會事務的改造性實踐活動。「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這樣的狀態才得以存在。

實踐觀是《提綱》的核心和靈魂,實踐觀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是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礎。實踐觀從根本上劃分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包括費爾巴哈在內的一切舊唯物主義哲學。《提綱》全篇是以時間觀點為核心,以人的問題為層面展開。在關於人的問題上,新舊唯物主義在對待個人與社會的聯繫上有著根本分歧。

實踐唯物主義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它給出了現實批判的合法性,從理論上解決了改變世界的要求,這一點將唯物主義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費爾巴哈提綱讀後感(三)

馬克思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這篇文章很簡短,與想像中的長篇大論相差甚遠,閱讀提綱,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清思緒去理解馬克思的思想。眾所周知,馬克思是近代最先進的哲學家、思想家,他彌補了過去的哲學家的不足之處,使哲學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在高中的課本上曾介紹過費爾巴哈,他曾經是「青年黑格爾派的成員」,但是在1839年,他發表《黑格爾哲學的批判》,對黑格爾的唯心論作了分析批判。其實在某些方面,費爾巴哈的思想中也包含著唯心論的思想,他並不是一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早年的唯物主義哲學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他們都不能將自然與社會都列入唯物主義的隊伍中,總是把自然認為是上帝創造的,因此陷入了唯心主義的困局。

唯物主義的發展階段分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黑格爾和費爾巴哈都生活在18、19世紀,那個時候正是處在工業革命時期,物理和化學領域發展迅速,機械唯物主義取代了古人摸索出來的古代樸素唯物主義,這是哲學史上的一個進步,可是它的歷史觀是唯心主義的,因此,處於這個時代的哲學家們不可避免地在歷史觀上會陷入唯心主義。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是馬克思哲學綱領性的檔案之一,馬克思早年曾信仰黑格爾哲學,深受其思想的影響,後來又在費爾巴哈的影響下轉向唯物主義,但是由於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並不是完全的唯物主義,他沒有認識到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並沒有從社會實踐出發去看待事物,抽象地談人的本質,把它認為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把人的本質理解為「類」。因此,這個提綱是馬克思為批判費爾巴哈以及處於與他同時代的哲學家的舊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和主觀性而寫的,批判他們的唯心思想。在提綱的開篇,()馬克思指出了過去的唯物主義的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只管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做人的感性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觀方面去理解,所以唯心主義得以抽象地發展了能動的方面。馬克思說費爾巴哈沒有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客觀的活動,僅僅把理論的活動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動,而對於實踐卻沒有準確的把握住,他不了解「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意義。馬克思主要強調實踐的重要意義,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一切認識活動都要在實踐中才能得出結論。馬克思糾正了費爾巴哈在社會實踐問題上的和在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礎問題上的錯誤理解。

在這個提綱中,馬克思反覆強調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和人的本質,馬克思提出: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體,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在此強調人的社會性,人總是處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的,所以人的本質也是具體的歷史的。他認為人的本質和社會生活都應該從社會實踐的角度來理解。馬克思在最後強調哲學家不僅是要解釋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變世界。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的重要標誌,從中可以看出,社會實踐的觀點和唯物辯證法思想是貫穿全文的主旋律,反覆強調社會實踐的重要性。

通過閱讀這個提綱,我回憶起了許多高中時學過的哲學知識,生活中處處都有哲學,今天學校組織大一學生去義賣報紙幫助殘疾人和留守兒童,這不僅是人的主觀活動,更是客觀的社會性的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我們檢驗出了它的客觀真理性。馬克思的哲學對社會主義國家來說是一盞指路明燈,它為無產階級指明了奮鬥目標和努力方向,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必然滅亡的秘密,提出了我們的最高目標是建設共產主義社會。中國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思想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重心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最後,衷心地希望我們的祖國發展得越來越好,自立自強地屹立於世界名族之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