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書筆記

教育教學讀書筆記

教育教學讀書筆記(一)

工作之餘喜歡翻看《影響教師的100個經典教育案例》這本書。雖然有些案例已看過多遍,但每當再次拿起依然愛不釋手,因為讀它能給我許多教育的靈感和啟示。

1,對待孩子要多一些耐心

其中的一篇案例記敘了一個可愛的8歲小男孩,不愛寫作業不愛靜心讀書,一到下課就愛跟在老師後面:“胡老師,昨天我被狗咬了”;“胡老師,李強上課踢我”。“胡老師,我不想和趙小路坐一位了”。看著他說個不停,他的老師總會不耐煩地對他說:“知道了,知道了。老師很忙,今天就這樣吧。”而他並不生氣,很寬容,慢慢地扭頭走了。一天,當他的老師布置完作業準備去開會,他又站了起來,沒等他開口,他的老師先說話了:“又有什麼事?快點,我忙。”“我沒有本子,還有……”“好了,自己想辦法吧!”說完老師就去開會了。等開完會來到辦公室,這位老師便看到自己位上放著一個色彩鮮艷的小蛋糕,旁邊還放著一張小紙條:“胡老師,你很忙,也不知道你有沒有時間看我的紙條。今天是我的生日,原先我想當面告訴你,讓你和我分享快樂。可你太忙了,那就請你品嘗小蛋糕,好嗎?”這位老師很慚愧,撥通了孩子家的電話號碼,給他送去祝福,並告訴他其實老師並沒有那么忙。

讀後,我和那位教師一樣的慚愧:曾經我也覺得自己很忙。感覺與學生交流是浪費我寶貴的時間,有了這些時間我能改多少本作業、有了這些時間我能備多少節課。殊不知,在自己打著“我很忙”的旗號拒絕傾聽學生的心聲時,喪失的是為人師的耐心、愛心、丟失的是學生對老師的依賴和親密。

2,關心愛護問題學生

盤圭禪師是一位誨人不倦的禪宗良師。他的一名弟子卻染上偷竊的惡習,當其他弟子請求盤圭禪師趕走這名偷竊的弟子時,盤圭禪師卻把眾弟子召來對他們說:“你們都是明智的人,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不對,只要你們願意,到什麼地方去學都可以。但是這位兄弟甚至連是非都還分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誰來教他?”這番飽含深情的話語溫暖了偷竊者的心靈,也滌淨了他的心靈。從此偷竊的衝動如煙消散。

讀了這則故事,我們不禁被盤圭禪師大慈悲的胸懷所感動。教育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情懷,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關懷。在現實中,不管教育表現形式多么紛繁複雜,但“愛”應該是它的核心。教育不能沒有愛,可我們現在的教育由於種種原因,卻逐漸偏離了這一核心。教育需要呼喚愛的回歸,需要一個充滿愛的心靈去震撼另一個心靈。盤圭禪師的故事不僅向我們告知了這樣一個真理,同時也用它完美的結局證實了---愛,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3,以人為本,創造適應人的教育

設計迪斯尼遊樂園的美國哈佛大學校長格羅佩斯,在設計遊樂園的路徑時受啟發於一位葡萄園主老婦人,這位老婦人因缺少勞動力而讓買葡萄的人到園裡自己摘葡萄。於是,他讓工人在遊樂園所有的空地上都撒上了草種,不幾天小草發芽了。格羅佩斯讓遊樂園提前三個月對外開放。一開始,因沒有路,遊人不敢走,格羅佩斯告訴遊人,在遊樂園裡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沒有任何限制。於是,幾天過後,草地上清晰地呈現出被人踩出的優雅自然的小道。這些小道,走的人多的地方就寬些,走的人少的地方就窄些。格羅佩斯就讓人沿著人們自然踩出的痕跡修了路。因為遊樂園的路徑設計既和諧自然,又滿足了遊人的需要,尊重了遊人的自主選擇,因此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

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我們的教育教學,並且感觸很深。在過去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有誰能夠像格羅佩斯那樣,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大多數教師唯恐學生走了歪路,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始終牽著學生不肯撒手,到後來活潑可愛充滿創造精神的兒童都被我們“培養”成了統一標準的“老實”“聽話”的學生。實際上,過多的束縛,違背了教育規律,違背了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只能壓抑學生的天性,只能阻礙學生健康的成長,而“順其自然”,因勢利導,才能令其茁壯成長,趨向完美。教育必須是而且只能是適應人的教育,而不是使人適應教育的教育。我們要學習格羅佩斯“以人為本,順其自然”的思想,讓教育適應學生的成長規律,促進學生有個性的發展。

教育教學讀書筆記(二)

時間過得飛快,也體會到了作為教師的酸甜苦辣。

前不久看了《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一書,思緒萬千,感慨不已。既感嘆其教育思想的時代性和切實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針對性、多樣性,“同為人師,為何一些簡單不過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運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為看魏書生書的同時時常徘徊在腦海中的問題。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我們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了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秘,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是息息相關的。也只有這樣的教學,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說才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作為教師,自己的責任心很強真是把他們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對他們嚴格要求,關愛有加;可是今天想來,自己對他們又了解多少呢?又有多少時間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朋友那樣與他們聊天、談心,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靈?

在了解學生方面,我們也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了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對那些上課認真聽講,下課也不調皮搗蛋的孩子老師當然是越看越喜歡,也自然給他們的機會多一些;而那些所謂的“不討人喜歡的孩子”有時就被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忽略了。長此以往,孩子的發展當然是越來越失衡。這些都是我們所不願看到了。因此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特殊規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普遍規律,不僅善於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於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好學生和後進學生的區別只在於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為後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階段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諧了。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教師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斷地變化。以前教師說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行老師的安排。現在我們更多的是關注人文性,也在不斷提倡“人性化服務”。說到底其實我們的教育更應人性化,我們一直在說: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就是要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性。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說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麼是教書育人,什麼是為人師表。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