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書筆記

矛盾論讀書筆記

矛盾論讀書筆記(一)

《矛盾論》這篇哲學論文,是毛澤東為了克服存在於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作為那個時代的思想指導,它不僅幫助中國的無產階級革命走向勝利,在現今社會仍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嚮導,具有無可替代的現實意義。這裡,我著重以我個人生活經驗觀之。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說『就本來的意義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開篇之句,便是告訴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會涉及廣泛的方面以及諸多哲學問題。這正說明了毛主席的嚴謹:哲學論不可能隨隨便便幾句話便能闡述清楚的,必須綜合事物的各個方面來全面看待。隨後毛主席從對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以及鬥爭在矛盾中的地位這些問題的討論最終很好的闡釋了矛盾論。這其中有很多話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當著我們研究一定事物的時候,應當去發現這兩方面及其互相聯結,發現一事物內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兩方面及其互相聯結,發現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許多事物的互相聯結。」不認識矛盾的普遍性,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普遍地原因或普遍地根據,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事物不同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也就無從辨別事物,區分科學研究的領域。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帶特殊性,其內部也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而我們研究事物總是由認識個別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擴大到認識一般的事物,同時相互聯結,即統一辯證的看待這些矛盾,然後才有可能更進一步地進行概括工作,認識諸種事物的共同的本質。矛盾促成事物的發展,矛盾也同時為我們研究事物提供了方向。

其次,認識事物需要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而研究問題時,「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人們需要如實地反映這些情況,而不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們,認識事物的互相聯繫,研究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須在其聯絡上、在其總體上去看,而且必須從各個階段中矛盾的各個方面去看。

再次,矛盾通常是分主次的,而且主次並非是絕對的。「過程發展的各個階段中,只有一種主要的矛盾起著領導的作用。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著兩個以上矛盾的複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並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轉化著,事物的性質也就隨著起變化。」因此,研究任何過程中首先要捉住其主矛盾,這樣一切問題才能迎刃而解。萬千的人們,不懂得這種方法,結果如墮煙海,也就找不到解決矛盾的方法。

總的來說,事物矛盾的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因而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差異就是矛盾,無可避免。原定的計畫與未知的偶然相矛盾,遠大的理想和無情的現實相矛盾,繁忙的都市生活節奏和碧溪垂釣、靜賞夕照的閒情也相矛盾。由《矛盾論》而引發聯想,則知生活之中無處不存在著矛盾,絕對的平和與純淨只是理解上的片面與偏差,存在於理想國度之中。

譬如進入大學之前總是心存僥倖,以為熬過高考之後世界或便該是一片陽光燦爛,前程無憂,然而行至今日也不過如此,仍然需要在各種矛盾之中排解調和以求平穩生存。學業愈重與之對立的對閒適生活的渴望也愈重,一方消失後另一方也對應消減。是以甫入大學,時有空虛之感,而又不得不繼續鞭策自己,在壓力之中尋求動力。

人也是如此。人性之中的善與惡是一對手拉著手旋轉的對立統一體,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不同的只是在各人的成長過程中,一部分人將心底里的惡念轉化為善,由行為思想上加以引導,而成為善人。然而成為善人的人心中也不會沒有一念之惡,他們一生將之壓制並幽閉在內心的某個角落,縮至無限小,但依然存在。另一部分人則放縱心靈中的各種欲望,違背道德與公理,成為與良善之人相反相成的陰暗面。上下、左右、乾坤、陰陽,社會與人生都是由這種兩極對立所組成,人總在試圖轉化矛盾當中吸取經驗與教訓,獲得成長,並將矛盾長久地持續下去,直止死亡。因為有對生的憧憬與嚮往,才有對死的虛枉的恐懼。

矛與盾,其實不可分割。矛盾的一方推動另一方前進,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正因為有了諸般念想,人性因而漸趨複雜成熟。換而言之,了解了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也有助於更清楚地認識世界與生活,對各種矛盾作出正確的判斷,採取效的方法,將矛盾之差異的級別化減到最小程度,化解對抗,使生活與思想在矛盾之中螺旋前進。

矛盾論讀書筆記(二)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最根本的法則。」毛澤東在其著作《矛盾論》的開頭這樣寫道。那麼,具體該怎樣來認識矛盾法則呢?毛澤東認為我們要了解以下幾個問題: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兩種宇宙觀

一種是形上學,是唯心論的宇宙觀,就是以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認為世界是靜止不變的,如果有變化,也是數量的增減或者是場所的變更,而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主要來自於事物的外部因素而非內部因素。因此,該觀點不能解釋質的多樣性,不能解釋質變現象(教條主義者即持此種觀點)。

另一種是唯物辯證法,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其他事物的關係去研究事物的發展。該觀點認為,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部,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而一種事物與其他事物的聯繫和影響是事物發展的次要原因。單純的外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機械運動,即數量的增減、範圍的大小,不能說明事物何以有性質上的千差萬別及其相互變化。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與所有的事物之中,矛盾的存在推動著事物的發展。有兩方面意義:一是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

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不一樣,都帶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一種矛盾區別於其它矛盾的根據,()普遍性存在於特殊性當中。不同質的矛盾必須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決,正如列寧所說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事物的認識過程有兩個:從特殊到一般(認識階段),再從一般到特殊(套用階段),這兩個過程循環往復就是對事物的認識不斷擴展、不斷提高的過程。

研究問題,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要做到客觀、全面(矛盾的雙方都要研究)和深入。事物的不同發展階段,其矛盾的特殊性會有所改變,必須從各個階段中的矛盾的各個方面去研究,才能提出解決矛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複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有許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且只有一種是主要矛盾,由於它的存在和發展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而矛盾的兩個方面中必有一個是主要方面,主要由它決定著矛盾的發展方向。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轉化推動了事物性質的變化,只有準確地找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及其與次要方面的差別,才能對事物的發展規律很好地把握。

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同一性有兩層含義:一是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他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存於一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轉化。鬥爭性是指矛盾中兩方面的決定因素絕對是相互鬥爭、相互轉化的。有條件的相對統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鬥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

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對抗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而不是一切形式。有些矛盾只有當矛盾鬥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出現對抗(如3月29日發生在河南中牟縣的施工糾紛輦人致死事故是矛盾升級後的結果),有些矛盾則是由對抗性質轉變為非對抗性質(如在民事糾紛過程中雙方通過談判和解)。

矛盾論讀書筆記(三)

我在寫這篇讀後感前,仔細地讀了《矛盾論》幾次,雖然對其中的理論只能理解部分,但是依然覺得毛澤東的這片文章的深深的哲理性,還有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和革命狀況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讀來,也能透過深入淺出的文字悟懂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

《實踐論》以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為基本線索,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主要內容,本質特徵和重要意義,堅持和發展了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闡述這以下四個基本問題:(1)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2)認識的辯證過程,即從實踐認識的過程,又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3)批判「唯理論」和「經驗論」。(4)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關係。

文章提到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兩者有著密切的聯繫。對於這點我是十分贊同的。以下就對這兩點說一下自己的觀點。

古語有云:「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自然界有矛盾,人類社會更有矛盾。人不可能脫離矛盾而生存,矛盾是客觀存在的,人必須生活在矛盾當中。也就是所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穿於一切事物過程的始終,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文章中說「生命也是存在於物體和過程本身中的不斷地自行產生並自行解決的矛盾;這一矛盾停止,生命亦即停止,於是死就到來」,這觀點很正確,但值得關注的是,這矛盾結束了,另外的矛盾又產生了,因為同化、異化的矛盾運動停止了,仍然存在著物理的、化學的矛盾運動。所以,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由矛盾個體組成的社會乃至整個宇宙都存在矛盾。

基於矛盾的普遍性,我們必須學會怎樣對待矛盾的普遍性,從而使我們在發展的道路上少碰釘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