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書筆記

全球通史讀書筆記

全球通史讀書筆記(一)

喜歡買書,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買了半年了,一直並沒有看過。今天百無聊賴,取過來看看。還是蠻有趣的。特做筆記如下:

社會變革滯後於技術變革是人類歷史上諸多災難的根源。

作者將人類歷史的演進劃分為兩個階段,即1500年之前諸孤立地區的世界和1500年以後西方的興起並占優勢的世界。

作者在考察歐亞大陸文明的興衰時指出:如果其他地理條件相同,那么人類取得進步的關鍵就在於各民族間的“易接近性”;因為易接近性既為各民族提供了發展的機會,也製造了淘汰的壓力;歐亞大陸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是歐亞大陸內部的遊牧部落和周圍的各大河流域文明區之間的歷史;農業文明結束了長達數千年的種族平衡,建立起一直延續到今天的蒙古人種、高加索人種和黑人的優勢;在古代文明的數千年里,中東一直是創造力的中心,但到了古典時代,中東的優勢漸漸消失,除了宗教領域外,中東不再是創造發明的重要發源地;古典時代形成的,並在許多情況下一直存續至今的新思想和新制度,都是原先從歐亞大陸諸邊緣地區發展起來的文明的產物,如希臘和羅馬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國文明;正是歐亞大陸的西方古典文明比其他文明遭受了更徹底的破壞,無法復原,被一種嶄新的東西所代替,才使西方走在了世界的前面;西方衰落了,但西方開啟的現代革命卻蔓延到全世界,因而西方也是成功的。

60年代的新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殖民地革命的產物。而90年代的新世界則正如教皇保羅六世所言,是“科技的神奇影響力”的結果。

全球通史讀書筆記(二)

今天閒來無事,隨手翻看了一下以前寫的讀書筆記,看到《全球通史》時,覺得有幾句挺不錯的,整理了一下。

當穆斯林帝國與中國對外界文明不屑一顧時,歐洲人卻被其他民族的文明所吸引,所著迷。

16、17世紀時,歐洲人驚訝,在掠奪時仍表現出謙卑,有時候甚至焦急地探求良知。但之後,歐洲變得越來越粗暴、冷酷和褊狹。對待古老文明正如曾經被對待的輕蔑,習慣於自己的領先地位。

歐洲初始資源的貧瘠,和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他們不斷尋求對外學習和擴張。將自己置於最低位,以一種謙卑的心去看他人,或許會有許多新的發現。中國的落後當然在於它的自大,儒家文明一直向國人灌輸著中庸之道,卻忽視了長此下去,當儒家本身完全成為了一種統治工具時,沒有新的思想的碰撞,安於現實,乃至自滿情緒的不斷上漲。“天朝上國”的自居使得統治階級完全忽視了外來文明,不僅摧毀了剛剛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萌芽,也扼殺了中國當時的一切希望。

在古代,存在著一種反對將創造性的學習與體力勞動結合起來的強烈偏見。近代以前,()思想家與勞動者一直是分開打。歐洲繼承了古希臘的形上學思想,對具體事物,實際技藝不感興趣,而追求世界的本源,萬物的本質。近代,隨著資本的擴張,文藝復興階段的影響,歐洲人為了尋求更大的利潤,開始重視技術,為科學革命奠定了基礎,也就帶來了歐洲的繁盛。

科學革命所帶來的改變之所以遠遠高於農業革命所帶來的在於它的研究方法——科學本身包含了無限進步的可能,而且它是屬於全人類的。

18世紀80年代生產力的驚人進步似的機械化工廠體系不再依賴現有的需要,而是創造出新的需要,不斷去刺激消費。

英國之所以可以首先發起工業革命,當然不僅僅是瓦特的功勞,更在於它獨特的背景條件:社會結構的合理,重商主義的流行,商業制度的建立,流動資本的豐富,海外市場的刺激,科學、哲學底蘊的爆發。

在我們分析事情原因時,不能僅僅局限在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聯繫歷史、地理、人文等因素的背景條件,探求根本原因,以及預見它所導致的結果。

全球通史讀書筆記(三)

在我們老家的高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即農村的孩子數理化方面的成績要優於文史方面。很多人都認為農村的孩子不善於學習文科課程,更善於學習理科課程,所以在高二文理分科的時候,大部分農村來的孩子都選擇了理科,我就是其中一個。我們村與我同一年考上重點高中的人大概有七八個,無一例外都選擇了理科。事實上,我們高一的時候文科課程的成績也確實一般,根本沒有辦法與城裡的學生競爭,選擇理科也應該是非常明智的決定。直到前一段時間我讀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之前,我都下意識地認為我不是學文史哲的料。尤其是歷史,在此之前我始終覺得這個東西非常枯燥無味。

然而,《全球通史》卻完全改變了我這種非常幼稚的想法,我認為農村的孩子文科成績不好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農村中學教育不重視文史教育,這是一種誤導;二是教材本身的原因,傳統的歷史教材缺乏必要的邏輯闡釋。農村的孩子從小接受“重理輕文”的思想,習慣於邏輯推理的方法,所以在遇到一些缺乏邏輯的教材時,不免產生厭煩失掉本應有的興趣。然而真正的歷史遠非如此,例如為什麼中國會出現唐宋元明清這些王朝的興替,並不是下一個王朝擁有比上一個王朝更先進的制度,而是因為舊有的王朝經濟的繁榮往往伴隨人口的增長,人口增長即意味著人均資源會不斷的下降,由於缺乏技術進步,人們的收入也會不斷減少,人口的增加最終會迫使人們的生活維持在生存水平狀態。此時如果再有貪污腐敗亂臣賊子,再加上天災人禍外邦入侵,內憂外患之下邦國必然分崩離析。當然,多數情況下歷史並不是只有唯一合理的解釋,歷史更不是要告訴你鴉片戰爭爆發在哪一年,而是要解釋為什麼會爆發鴉片戰爭,為什麼鴉片戰爭不是在更早的一個世紀中發生,為什麼不是更晚的一個世紀。為什麼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並沒有得到普遍的認可,甚至遭到各國的唾棄。然而自漢以後,儒家思想又重新得到了青睞,並逐漸成為影響中國社會的最重要的思想,以至於有人將其稱之為“儒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猶太教等並列,為影響世界文化最重要的思想。為什麼會發生工業革命,為什麼發生在西北歐,為什麼沒有在更早的一個世紀發生,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在希臘、印度、中國這些文明古國發生?這才是歷史!

歷史事實是歷史研究必不可少的一塊內容,其背後的邏輯則更加重要。有人從經濟的角度來解釋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文明古國希臘、印度和中國,從文化、種族、制度等等不同的角度來解釋,這誠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這些因素卻無法解釋工業革命為什麼不是在更早的一個世紀或更晚的一個世紀發生。也有人從經濟的角度來解釋非洲為什麼落後,利用兩百多年前的奴隸貿易與非洲現在的人均收入做回歸分析,遺憾的是這可能是錯誤的,因為工業革命促使宗主國向殖民地不斷的掠奪資源、並限制殖民地的工業發展,而影響最深的往往都是這些主要的奴隸輸出國,因為這些國家最初都是收入相對較高、且人口密度相對較高的國家,他們的資源和地理條件都相對較好,進而成為歐洲國家掠奪的對象。儘管分析者使用了工具變數,但這種變數更多的可能是制度的替代。在所有的這些解釋中,經濟似乎只能扮演一個無足輕重的角色。

中國是世界上惟一具有連續文化的國家,我們的科舉考試選撥人才的制度比西方世界早了一千多年,我們的社會生活水平與西方國家相比只是在中世紀以後才開始逐漸落後的,算上公元前的發展我們整整領先了近兩千年。儘管我們現在處於落後地位,但中華民族仍然是一個非常值得驕傲的名族。我們近代發展落後是因為我們的國家與世隔絕,缺乏交流競爭。但是我們現在改革開放了,與世界各國都在從事各方面的合作交流。西方的很多制度固然可取,但也不必完全照搬照抄,什麼都學習西方的。中華民族不能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喪失自我,我們必須保持自己的特色,文化多元和文化差異才是創新的源泉。中國堅持走有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這不是喊口號向國家獻媚阿諛奉承之類的觀點,而是從世界文化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的。當年,毛主席正是因為沒有對蘇聯模式照搬照抄,沒有完全採取共產國際的那套做法,才成功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毛澤東是一位傑出的共產黨領袖,他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絕了只能依靠城市無產階級進行革命的這一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原則。他根據對農村的直接考察斷定,占人口70%的貧農是”革命的先鋒“,沒有貧農便沒有革命,這對莫斯科來說純屬異端邪說,但毛自行其是,將農民組織起來,建立了獨立的軍隊和政府”。(《全球通史》)

最後,《全球通史》雖然是關於世界各國的發展史,但作者也不忘將各國文化習俗進行比較,在談到各國對女性地位的歧視時,他通過舉例來反映當時的女性地位。例如,在德國,基督教新教的創始人之一路德認為,男人的臀部瘦小,所以應該在外從事生產活動,女人的臀部肥大,所以應該待在家裡,生兒育女。在中國,人們要求女人裹腳是為了防止她們出遠門;在印度,丈夫過世之後,女人在丈夫的靈前自焚是一種非常高的榮譽等等。總之,更多更詳細更精彩的內容,請大家自己到《全球通史》中去發掘。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