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書筆記

名人傳內容梗概

《名人傳》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列夫·托爾斯泰三個偉大天才傳記的總稱。下面我們分別對三部傳記的內容作簡要概括。

《貝多芬傳》1770年貝多芬出生於德國的波恩。父親很早就對他進行嚴酷的音樂訓練,貝多芬的童年很少感到溫馨。17歲時,他的母親病逝,貝多芬過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1792年,貝多芬離開家鄉去維也納,開始音樂創作。1796年,他的耳朵失聽,這種疾苦一直伴隨貝多芬一生。貝多芬還不斷經受著情感的折磨,他絕望苦悶,甚至想結束生命。靠著堅強的意志和對歡樂之聲的熱切渴望,貝多芬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將個人身心的慘痛升華為一支又一支的樂曲,如《英雄交響曲》等。1806年貝多芬與布倫瑞克訂婚。甜蜜的愛情對這位音樂家的創作產生了明顯的影響。他的《第四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熱情奏鳴曲》等都是這時的產物。與特雷澤的婚約最後幻滅了。1810—1813年,貝多芬在音樂事業上進入他的盛年,先後寫作了《第七交響曲》、《第八交響曲》等。人們把他看作是整個歐洲的光榮。輝煌之後是暗淡。音樂口味轉向義大利的風格,貝多芬的朋友和贊助人又或者棄他而去,或者離開人世,貝多芬進入異常孤獨寂寞的時期。他的耳朵完全聾了,疾病導致他的指揮徹底失敗,他為自己的失敗而痛苦萬分。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才完成了多年的心愿。1824年,《第九交響曲》(《合唱交響曲》)在維也納舉行第一次演奏,其激動人心的場面是空前的:當貝多芬出場時,民眾五次鼓掌,許多聽眾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貝多芬也在結束後感動得昏了過去。1827年貝多芬離開這個世界。他的一生就是:「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米開朗琪羅傳》1475年米開朗琪羅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出生。六歲時母親去世,便寄養在一個石匠家中。從小迷戀繪畫,為此他經常遭受家人的毒打。他堅持自己的選擇,後來進入雕塑學校。1494年米開朗琪羅先後去了威尼斯和羅馬,完成了雕塑作品《哀悼基督》,一舉成名。1501年開始他著名的雕塑作品《大衛》的創作,卻遭到當時民眾的誤解。1505年米開朗琪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召赴羅馬,從此開始了他生涯中的英雄時代。教皇要他造一個能夠和古羅馬相稱的陵墓,由於米開朗琪羅的仇敵的挑唆,教皇突然放棄建造陵墓的計畫,而決定重建聖彼得教堂。米開朗琪羅為此債台高築,又失去教皇的寵愛,最後他不顧教皇的命令,離開羅馬。後被俘。尤利烏斯二世死後,大主教梅迪契不久成為教皇克雷芒七世。克雷芒七世委託他主持梅迪契家廟和墳墓的建築,勸他加入教派。米開朗琪羅突然改變主意,拒絕教皇的薪俸,想丟下手裡的工作。1527年佛羅倫斯爆發革命,米開朗琪羅做了守城工程的總領導。而當城市被教皇的軍隊圍困時,米開朗琪羅又匆忙出逃。克雷芒七世饒恕了他,但他必須繼續為教皇服務。1534年米開朗琪羅重返羅馬,他以後的全部歲月就是在羅馬度過的。1547年他又被任命為聖彼得大寺的建築師兼總監。他認為這是神聖的事業,()因此拒絕任何薪俸。但他的敵人百般刁難,以至米開朗琪羅最終未能完成。他的晚年是在極其孤獨的境況下度過的。1564年米開朗琪羅在度過了他漫長而苦痛的一生後,在死亡中獲得了永遠的平靜。

《托爾斯泰傳》列夫·托爾斯泰1828年出生在俄國。兩歲時母親去世,九歲時父親離世。父親的死讓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魂中充滿了絕望」。托爾斯泰的姑母成了他的監護人,姑母虔誠而富有愛心,這些卑微的心靈幫助他認識到愛以及愛所帶來的快樂,對托爾斯泰的一生影響巨大。1844年,托爾斯泰進入喀山大學讀書。由於不滿於學校的教育,他自動退學回家進行農莊改革。1851年,托爾斯泰去高加索服兵役。1855年底,他回到彼得堡,重新開始農事改革,希望通過興辦教育來提高農民的覺悟,促進社會進步。哥哥尼古拉的陣亡讓他再次思考死亡問題。1862年,托爾斯泰與索菲婭·別爾斯結婚。幸福的婚姻生活使托爾斯泰迅速進入創作的高產期。他完成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1882年他參加人口調查工作,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俄國大地上的滿目瘡痍,改變了自己的貴族生活,根絕一切享樂,自己去鋸木、煮湯、縫靴子,要用自己額上流著的汗來換取麵包,並終生與文明的罪惡和謊言對抗。他的妻子和家人不能理解托爾斯泰的這些行為,夫婦之間經常為此爭吵。他後期的重要作品《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最真實的詩。1900-1910間,他最主要的精力都消耗在社會問題的論戰中,他反對謊言,反對暴力,抨擊各種迷信。他的思想使他與家人之間的溝壑越來越深,1910年10月,82歲的托爾斯泰突然離家出走,在阿斯塔波沃火車站與世長辭。臨終前,他對身邊的人說:「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你們大家為何都在這裡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