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高三勵志

高三複習三境界

高三複習三境界

    大家都知道王國維有個「人生三境界說」,是借用三句古詞來說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瀾珊處。)這裡是借用了毛主席的三句詩詞
第一境界: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這是毛主席1935年2月,在《憶秦娥·婁山關》中的詩句。詞作的背景是:遵義會議剛剛結束,接過紅軍指揮權的毛澤東,指揮紅軍在婁山關打了一個勝仗,殲敵二個師,是自從慘敗湘江,損失一半人馬以來的長征途上的第一個大勝利。

    因此,從頭越,就是遵義會議,就是涅槃重生。從頭越,就是否定之否定後的新開始。高四如此,高三也如此。高三複習,是嶄新的衝刺。

    小說《天龍八部》中,有個小和尚叫虛竹,最後成為功力最強的人。其發端就是從化去少林內功開始的。金庸先生情節的安排,包含了人生的辯證與智慧。從頭越,就是一次否定,一次卸載,而後一種新的開始。

    高三一年複習路,雄關林立,漫道曲折,把道路看清楚,把攻克各個關隘的計畫制定完善,從容邁步,不管風吹浪打,抱元守一,堅忍不拔,直到最後勝利,是一種必然的境界。

    我們看張春風的材料,知道他在高二暑假裡,成熟了一個高三複習的「一攬子計畫」,這個計畫肯定包含了心態的定位,衝刺的計畫,科學而個性的方法,從而促使了他在進入高三的時候,雖然還是個「差生」,但從奮鬥精神,自信的心態,高效的方法等整體衡量,他已經是個很優秀的學生,達到了很高的境界。他的「創造奇蹟」,實在是因為優秀而成功。從一個很高的起點上進入了高三的複習,考入北大,是情理中的必然。張春風,就是一個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典範。

    雖然,我們進入複習已經時日不短,雖然,四百天的倒計時已過大半。但我知道,我們許多同學,尤其是高三應屆的同學,依然沒有一個「一攬子計畫」,依然是課程表、上課、考試,被老師的複習進度拽得跌跌撞撞地向前走,從而,心理焦慮,效率低下,在「從頭越」的起始處,缺乏了應有的踏實、穩重與從容。對他們而言,需要剎住腳步,做個理性的觀察、自省與調整,然後,從容「邁步」。

    第二境界: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這句詩,取自毛主席1963年10月作的《滿江紅》。

    「只爭朝夕」是種什麼精神呢?毛主席作詞的63年,正是國家內外交困、經濟條件極差的時期,但是,一年後的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不久氫彈試爆、衛星上天,定格為偉大的「兩彈一星」民族精神。

    當一年一度的高考潮汐回落,不論是重新站在高三起點處的高四,還是新加入這支隊伍的高三,都需要重新反思,需要重新定位,需要在眾多的選項中選準航向,需要借鑑別人的成功經驗。但更需要注意的是,複習,不能有太久的觀望,不需要追求一步達到完美,它需要的是在正確的規劃與部署之後,三個字:就是做、做、做;用六個字表述:就是行動、行動、行動。

    當我像陀螺高速旋轉時,就擺脫了一切的外在干擾。

    當我進入忘時,忘物,忘我的頓覺時,就會領略效率的如影隨形。

    當我每天枕著沉甸甸的收穫感入夢時,就會感受到自信的回歸與快樂的降臨。

    只爭朝夕,是種精神,從字面上看,可以理解為時間上的「天地轉,光陰迫」。但是,這種緊迫,不是體現在心態上,而是體現在計畫的周密,學習的高效,和生活細節的習慣化上。每個班內都掛有倒計時牌,但是這種緊迫,不是時時用倒計時牌上銳減的數字來嚇唬自己,徒增焦慮,而是做好手邊清楚的事,做好每個時刻的選擇,在時時計畫落實到位的踏實感和任務完成的收穫感中,獲得和積累越來越凝重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臨戰「靜氣」,足以戰勝高考的「底氣」和「欲與天公試比高」捨我其誰的「豪氣」。

    只爭朝夕,確保的是複習的高效率。而攻克一個個難關,一路呼嘯前行,需要戰勝自我的強大的自信力。從多年的實踐中看,自信有個天敵,就是自我動搖與懷疑。在考試成績暫時出現負相關的時候,在名次出現波動的時候,在遇到各種大大小小挫折的時候,自信往往會讓位於自卑,進而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的計畫,懷疑自己的方向,進而某一個時期內,在低效與焦慮中徘徊。究其實,堅定地相信自己了,義無反顧地向前了,前面不遠,就完全是柳暗花明。

    有個材料,曾給我以深深的回味,可能有的同學也看到過。它是這樣說的:

    一班國中生參加軍訓,翻越障礙牆,因為個子都太矮小,教官在障礙牆前的起跳處摞起了兩塊磚,又在上面蓋了一塊帆布。其他學生相繼翻了過去。只有一個學生沒過去。

    第二次,還沒過去,第三次,仍沒過去。他仰面躺在地上,洩氣極了。眼前那兩米高的障礙牆,儼然已是一座高山,無法翻越。

    「再來一次」。教官喝令著,「能加一塊磚嗎?」他試探著請求。教官沉思片刻,點頭應允。教官擺放第三塊磚時,他已重新站在起跑處,深吸一口氣,助跑,起跳,搭手,抬臂,跨腿……終於站到障礙牆的另一面。

    「就差一塊磚」,過去的他嘀咕著。教官一臉嚴肅地把他叫到障礙牆前,讓他揭去覆蓋磚塊的帆布,那一刻,他驚呆了,布下面,摞著的依然只是兩塊磚,第三塊磚,平放在後面。

    「其實,第三塊磚,就在你心裡。」

    許多時候,我們對自身能力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常常希望藉助外力的幫助。而一個人躺倒之前,總是信心先躺倒的。

    我以為,沒有堅定而頑強的自信與嚮往,患得患失,不曾有專注的狀態,決不會有「只爭朝夕」的境界。

    一個農村母親曾用一句話教出了三個優秀的兒子:「一個人連心裡的雜草都拔不掉,怎麼能種出飽滿的莊稼呢?」誰能說這個大字不識一個的母親不是一位智者呢?

    第三境界: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取自毛主席晚年代表作《卜運算元。詠梅》。較之陸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增添的是雍容和大氣。

    我們說:什麼笑最美,什麼笑最攝人魂魄,什麼笑述說人生?睫毛挑著淚珠的笑。

    沒有「從頭越」方向的正確,沒有「只爭朝夕」的拼搏,就可能只有淚珠而沒有笑。

    高考複習,是人生的一段特殊經歷與體驗,當我們用達觀的心態,用智慧的眼光,去挖掘它時,它才能涵養出人生的寶藏,而分數只是它的一種必須。

    高考不是分數,高考是一個結果,分數只是結果中的眾星捧月、冰山之顛。失去了眾星,月本無色;失去了水下冰體,顛峰就只是水面浮標。如果說,高三的分數,得之艱難,那就是說,你還沒有讀懂高三這本大書中包含的辯證。

    當距高考還有一百多天的時候,我們不無遺憾地看到,許多同學的身上還殘存著諸多的惡習,甚至有些還很嚴重而自己不以為然,甚至還在挑釁學校的管理和紀律。

    如果問大家一個問題:湯陰一中的文化底蘊、特色、精神到底是什麼?不知道身處其中、已是高三的各位作何回答?

    兩年前,大家入校的時候,分數最高段上夠得上市一中錄取線的只有五個人,換句話說,大家都是市一中的落選生,再有一百多天,我們和他們將就同一場考試展開競爭,而且,在本科層次上,人數要拼過他們,靠什麼?

    我想告訴同學們的是,湯陰一中的文化背景、文化底蘊、特色、精神,或者說這幾年崛起的秘訣,只有二個字:嚴格。嚴格管理、嚴格訓練、嚴格考核,讓紀律生髮出巨大的力量,推動我們去贏得那場改寫人生的考試,是我們學校以及學校的每一屆同學拼過別人所依靠的唯一資本。

    從外部行為內化到心理,到精神,自覺而愉悅地接受管理中的一切規範,就是作為湯陰一中學生贏得改寫人生所需分數的最大智慧。

    相反,歸寢說話,自習課做小動作,上課分心,課間嬉戲無度,玩手機,進網咖,甚至抽菸打架,逆學校紀律而行,我以為,以此在一中的環境中度過人生最美好的十七、八歲,這才是最大的愚蠢。因為他拒絕了學校為他提供的最好資源,丟棄了學校給予他的最寶貴的成長財富。

    人的聰明才智,不在於改造環境,而在於對環境的順應,並從中借得它的文化所包含的固有的推動力量。用智慧去戰勝對手,贏得高考,為自己的人生四十歲奠基,絕不只是一句冠冕堂皇的口號。

    取得高考理想成績,需要才智、習慣、心態、方法等各方面做得優秀產生的合力,而才智、習慣、心態、方法等,無論哪個方面出了問題,都足以在那場考式中使你一敗塗地,而不論其他方面是不是做得更好。

    托爾斯泰在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扉頁上寫著一句話: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這句話,我以為:贏得高考的經驗都是相似的,輸掉高考的人各有各的致命缺陷。只是,這缺陷可能只是微不足道、自己從來沒有意識到的生活細節。只是,每年的那些落榜者,在反思自己的時候,都毫不例外地看到那個學科基礎不好、那些題沒做好、哪部分內容沒有複習好,而忽略查找自己身上哪種習慣是那個「馬蹄釘」,是那個「小石塊」(駱駝之死),於是這些人即使進入高四,習題多做了幾本,書多學了幾冊,再和高考狹路相遇,依然要走「麥城」,依然鎩羽而歸。

    良好的個性習慣是成才的決定性因素,這句老話是我再次送給大家的最重要真理。看名人傳記,讀成功學著作,閱勵志故事,聽成才報告,你可以什麼都不記住,但這一句話,一定要刻入你的思想,輸入你的血液,成為你一切行為的金科玉律。

    許多同學倒下,不是倒在試卷上,而是倒在各種不同的習慣上,倒在那些習慣的不以為然、積重難返上。

    我給大家演講,很少講如何取得好分數,因為我認為,第一,沒有絕對訣竅,雖然,也有一些技術上的原則。第二,就成績說成績,無異是拔著自己的頭髮使自己離開地面一樣荒誕。

拒絕個性習慣的磨鍊,等於是拒絕了成功與成才。

拒絕了個性習慣的矯正和培植,等於拒絕了高考伸向你的橄欖枝。

一個人是否成長為有用之才,不取決於其他的,完全取決於擁有什麼樣個性習慣的他自己。

一個學生能否贏得高考,不取決於其他東西,完全取決他擁有了什麼樣的個性習慣。個性習慣如何,取決於擁有了什麼樣的心態。

2006年8月12日,《中國教育報》以通欄標題「健康心態讓他們在高考中勝出」報導了河南部分高分考生。文章指出:在人生健康的四大基石中,健康的心態在相當程度上左右人生健康的走向。高考成績中,心態的作用應提到與學習訓練並列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位置才行。它把好的心態歸結為這幾個方面:吃苦、關心別人,善於和周圍的人交流,負責任,善良。其中寫到濮陽油田一中的王琳瓊,這位高考成績可以隨便選學校和專業的女孩,在老師眼中是:樂觀向上,善於苦中作樂。在她身上,看不到苦的影子,她把自己每一天的學習,調節得像一首歡快的歌,是哼唱著這支歡快的歌享受著自己艱苦的高中生活的每一天。這位在今年文綜普遍反映較難的情況下,選擇題只錯了一個的女孩,高二時成績在班上僅僅算箇中等,幾位老師一致認為,得益於她一個好的心態:善於和老師溝通,經常和同學討論,課堂上注意聽講,加上刻苦的鑽研。文章中這樣介紹她的心態:王琳瓊同學之所以能「龍門一跳」,首先是勝在心態。她波瀾不驚,總是氣定神閒。她總能為自己確定科學合理的目標,她不像有些同學,考好了或考差了都要拿出目標來端詳一番,或大喜大悲,在無數次的自我精神折磨中,那目標離自己卻是漸行漸遠以致於無影無蹤了。王琳瓊是一旦目標明確,就把它放在心底的最深處,只是有計畫有步驟地學習,有條不紊,勝敗不驚。就像蚌把那粒沙子結結實實裹在腹中,然後就是全心全意地孕育,直至把它變成珍珠的那一刻。

另一位考生叫張超傑,高考數學滿分,河南理科狀元。家住新鄭市龍王鄉田王村。他的秘訣是:一個好的環境,制訂一個切實可行的計畫,自信而不張揚,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計較得失,獨立而不依賴,放鬆而大膽。年前鄭州市第一次模擬,全市亞軍,春節後,又參加考試,卻只考了個班內第五名。班主任找他談話,他只是很平淡地說「正常」,因為假期看《周恩來傳》《愛因斯坦傳》等課外書,生疏了書本知識,只是分析原因時的那份冷靜是同齡人很難做到的,甚而讓老師驚訝。

南非總統曼德拉說過:心是身體最強壯的部分。內心已經戰勝自己的人是不會失敗的。

喜歡圍棋的人都知道有個叫李昌鎬的,當他被譽為「世界圍棋第一人」時,這位二十九歲的韓國小伙子,已稱霸世界棋壇十餘年。他下棋有一個最大特點,就是不管形勢好壞,不管結果是贏是輸,始終心神篤定,面無表情,如同木雕泥塑一般,得綽號:「石佛」。他之所以如此沉穩,主要是因為他的心理素質特好,不管是多麼重大的比賽,面臨多麼大的壓力,都能沉著應對,毫不緊張,這源於他一以貫之,從不動搖的自信。他在戰勝老師曹薰鉉,實現棋聖挑戰賽十一連冠,接受記者採訪時,李昌鎬竟不知道這是連續第六次在棋聖挑戰賽中戰勝恩師,更對十一連霸渾然不知。他說:「我從沒有特意去記住在哪裡,和誰下,或者幾次奪冠,我只知道把棋下好。」論天份,很多棋手與李不相上下,論棋藝,也有不少棋手與之難分伯仲,為什麼其他棋手總是輸給他呢?所差的是棋外功夫。

狄更斯說: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都更有力量。

我們不是對成功魂牽夢繞嗎?健全的心態也就是成功的心態。

成功的心態是什麼?陳安之說:「成功者做一般人不願意做的事,成功者做一般人不敢做的事,成功者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把一般人不願做的事,不敢做的事,做不到的事做了,也就說明你具有了成功者的心態,當然,你也就從一般人中脫穎而出。

成功的心態是什麼?是活在當下。一位西方哲學無意間在古羅馬城的廢墟中發現一尊「雙面神」,感到奇怪,問:「你為什麼有兩副面孔呢?」雙面神說:「這兩副面孔,一副用來察看過去,一副用來展望未來。」「可是,你用哪副面孔來注視現在呢?」哲學家問,雙面神語塞。

就是因為沒有把握住現在,羅馬城才被敵人攻陷,而雙面神也被人視為敝屣,丟在歷史的廢墟中。過去是現在的逝去,未來是現在的延續。無視現在,即使對過去瞭如指掌,背負千年的智慧,對未來充滿渴望,非北大清華不上,又有什麼意義呢?

成功的心態是什麼?是處處都能發覺成功的力量。雨後,一隻蜘蛛艱難地向牆上爬去,由於牆壁潮濕,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來……

第一個人看到了,他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我的一生不正如這隻蜘蛛嗎?忙忙碌碌而無所謂。」於是,他日漸消沉。

 第二個人看到了,他說:「這隻蜘蛛真愚蠢,為什麼不從旁邊乾燥的地方繞一下爬上去?」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

第三個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屢敗屢戰的精神震動了。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

成功的心態是什麼?是對責任自覺的承擔而不成為負擔。一個小姐姐背著胖乎乎的小弟弟氣喘吁吁,汗流滿面,一位朝聖者十分同情地問:「孩子,你背得這麼重,累壞了吧?」沒料到小女孩氣呼呼地說:「我背的是我的親弟弟,不是一個重量。」是啊,做父母有父母的責任,做兒女有兒女的責任,人生階段不同,責任也不同,但不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中,生命都應該因為責任的承擔而大放光彩。人生不僅是一種存在,也是一種使命。生命有了使命才會升華。

曾有同學問我,您老是說心態,到底心態是什麼?我給他打過一個比方。我從南校回家,經常採用的一般有三種方式,坐汽車,騎腳踏車,步行。你們認為,在我的感覺中,哪種方式速度最快,哪種方式速度最慢?可以告訴大家的是,感覺最快的是汽車,感覺最慢的是腳踏車。為什麼不是步行呢?有事要辦或要趕時間,如果沒有汽車,當然首選是腳踏車,但因為心中有事,所以總嫌腳踏車走得慢,用的時間太長。而步行呢?一般就是沒有什麼事,順便鍛鍊一下,因為心中無事,也就腳步輕鬆,還沒感覺到什麼,就走到了,挺快的。我說,這就是心態。

什麼啟示呢?一,步行的時間比腳踏車還是用得多的,這是事實,但這種實際上的慢並沒有給自己帶來浮躁,帶來急功近利,關鍵是有個自然而灑脫的心態,沒有把目標看得太重,沒有把每個過程看得太功利。二,步行感覺快實際上還有一個因素,也就是可以邊走邊思考問題。這種收穫一點也不小於因步行鍛鍊而帶來的心靈上的愉悅。這是不是可以說,度過最為枯燥的時光,最好的辦法就是有事可做。生活充實了,節奏加快了,其它的雜七雜八的東西就會被擋在思想之外,保持心態的一種單純,充實心靈的空虛,克服對於前程的焦慮和恐懼。

一個叫王文靜的女孩在《用智慧照亮人生》中說:背《新概念》,背了就忘,是一個苦苦思索卻得不到解決的問題。後來知道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雖然你忘了,但是你所花的時間都在那兒,時間花掉了一定有產出。她說:「那個時候,我還不明白這個道理,直到聽了俞洪敏的講座。老俞說,新概念要背200遍。我明白了為什麼背了就忘,因為我沒背200遍。從此之後,我就不亂想了,心無雜念,就衝着200遍去背。實際上,就是因為我不亂想了,正是符合了學習中的一個最高境界,學習是什麼?學習就是用心專一。」用心專一是什麼?心態也。

佛家說:「心魔即魔,心佛即佛。」

是啊,春天來了,漫山遍野的山花競相怒放,梅花仍然如故,在山花的簇擁下,笑意盎然,而這笑,因了山花的襯托,更顯得燦爛,壯美,不同凡響。因為它的笑不來源於別處,而是孕育於「已是懸崖百丈冰」時的心態。在冰刀雪劍中對信念的堅守,「猶有花枝俏」。

「待到山花爛漫時」,何謂高三之「待」?

二戰後的日本,經濟發展奇快,尤其是那些個大公司。這引起美國一個叫戴明的成功學家的注意。他專程到日本進行研究,幾個月後,帶著他的研究成果回到美國,為成功學新增一條定律:每天進步1%。是啊,每天進步1%,一年也就會成長為自身的3.65倍。3.65個自己,打敗一個高考,不是很容易的事嗎?這是一種「待」法。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貫通。在通車慶典上,胡錦濤用八個字概括了「青藏鐵路精神」: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用長期施工在一線的建設者的話說,就是「艱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風暴強,意志更強,海拔高,追求更高。」這也是一種「待」法。

用靜氣的我戰勝浮躁的我;用陽光的我戰勝陰暗的我;用灑脫的我戰勝狹隘的我;用簡約的我戰勝複雜的我;用有序的我戰勝盲打的我;用計畫的我戰勝低效的我;用不屈的我戰勝自卑的我。這七個戰勝,促使生活中的每個細節轉化為積極向上的因素,轉化為分數,也就是高三的「待」法。

因此,高三複習的「三境界說」,從根本上說,依然說的是心態。

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拿破崙·希爾在《成功定律》一書中把積極的心態稱作黃金定律。天才和偉人之所以與眾不同,其決定因素不是智商的超常,更不是技能的高超,而是適時調整的積極心態。

「有一種力量遼闊得如草原的胸襟,有一種力量深邃得如燦爛的星空,有一種力量豐腴得如碩美的田野,有一種力量深深地震撼人的心靈。這種力量,源於一種對生命的執著信念。它告訴我們,駱駝為什麼在沙漠裡一直往前走,是想著前面有泉水、有綠洲,這就是一種信念和希望,只要信念不息、希望還在,生命的泉水會汩汩流淌,人生的綠州會生機盎然。」

謹把這段優美的文字,送給我親愛的充滿希望的同學們。

 推薦閱讀:[高三勵志演講:讓青春在奮鬥中飛揚] [高三畢業典禮致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