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朗讀者第十一期觀後感

朗讀者第十一期觀後感(一)

《朗讀者》每一期的精華在董卿的開場白,整個節目從開場白到嘉賓訪談,再到嘉賓朗讀,相信只有這個環節是最無懈可擊了。有多少人看《朗讀者》是為了等到董卿獨自一人的主題敘述。

第十一期《朗讀者》,董卿將觀眾們帶向「那一天」的記憶。

人這一輩子,不是活過了多少了日子,而是記住了多少日子。

每一個被你記住的日子,都將成為生命里不可複製的那一天。

就像「面對行刑隊時,想起了父親帶自己去看凍的那天」,

這是《百年孤獨》裡奧雷利亞諾上校的回憶。

「再也沒有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有那夜似的好戲」,

那是《社戲》裡迅哥獨特的記憶。

而我們這期節目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安文彬,作為中英香港主權交接儀式的總指揮,說起那一天,他熱淚縱橫。

1997年7月1日零點零分零秒,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為了那一天,一個民族等待了一百五十年。

我們很容易記住那些波瀾壯闊的、力挽狂瀾的、全新蛻變的那一天,

但其實無論偉大還是平凡,那一天都因為它的獨特性,被標註在了時光的日曆上,

它註定了我們是誰。

你的那一天,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

朗讀者第十一期觀後感(二)

那一天,是你我心中的記憶:也許是金榜題名時,亦或是他鄉遇故知;也許是19世紀的某日,左拉、雨果、巴爾扎克坐在塞納河畔的左岸咖啡館裡構思著他們的傳世之作;也許是牛頓在家鄉的果園裡結緣了萬有引力。我們在《朗讀者》十一期中穿越時間的壁障,一起回到郭琨、安文彬、金士傑、劉慈欣、姚建中、江疏影的「那一天」。

安文彬

那一天,紫荊花綻放,五星紅旗飄揚,歷經了百年滄桑的香港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那一天有這樣一個身影,他與英方代表無數次斡旋只為為國爭取2秒,誓讓五星紅旗在1997年7月1日0時0分0秒準時升起!世界婦女大會、香港回歸交接典禮、APEC上海會議,這些都有他的心血和傑出的貢獻。他是安文彬,我國資深外交家。是怎樣的心情和信念讓他在任何時候都扞衛祖國的尊嚴、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利益?

劉慈欣

他是「雨果獎」的獲得者,但他卻並不以此為寫作目的。他是科幻小說的作者,但他能區分科幻與現實的關係。他認為人類應該保持對未知世界探索的好奇心,利用想像力去開發無儘可能性。他的寫作本源是用想像力去衝破現實的世界,去太空旅遊是他未來最想做的事。他被許多科幻迷和文學評論家冠以「中國科幻第一人」的美譽,他就是《三體》的作者劉慈欣。

金士傑

他是實力派戲骨,入行晚卻能震動江湖。他曾抱定獨身主義,卻在花甲之年結婚生子,喜獲龍鳳胎。對台灣話劇演員金士傑來說,在過去的65年漫長歲月里,有無數個時刻讓他難以忘懷,但唯有一天,被他用「奇幻」來形容。那天60歲的他,迎來了兩個龍鳳胎寶寶。

郭琨

1984年11月20日那一天,我國建成了第一座考察站長城站,五星紅旗在南極飄揚,讓國人看到了自豪,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迄今為止我國在南極建設的四座科考站中,有兩座科考站曾經都是由他親自率隊遠赴南極指揮建設。這期間,他經歷過暴虐的環境、經歷過與死神擦肩的驚險瞬間,同時也經歷了為祖國榮譽頑強奮戰的每一天。他就是先後七赴南極,為中國南極考察事業做出重大貢獻,在南極建設第一站「長城站」的站長——郭琨。

江疏影

有人說她外形清麗窈窕,性格淳和雅致。藝術體操出身,表演科班畢業,任性留學,攻讀經濟……每一次青春的挑戰中,她都如梅花般勇敢地成長與怒放。她在《致青春》中的表現可圈可點,演繹的痛快淋漓。而在@江疏影 自己的青春中,又是什麼樣的經歷和磨練讓她成為一個越有困難越迎難而上的女孩?

姚建中

總有些瞬間令人印象深刻,總有些時刻讓我們希望將其定格。無論國家領導人的拍攝抑或平常人家的紀念,一張張相片集成了他與父親人生中一個個難忘的那一天。中國照相館是聞名中外的「中華老字號」,80個春秋見證了無數經典時刻,其元老級攝影師姚經才之子姚建中,如今子承父業近四十載。

朗讀者第十一期觀後感(三)

「人這輩子,不是活過了多少日子,而是記住了多少日子。」每一個被你記住的日子,都將成為生命里不可複製的那一天。

那一天,一定是讓你難忘的一天:也許是金榜題名時,也許是洞房花燭夜;也許是19世紀的某一天,左拉、雨果、巴爾扎克在左岸咖啡館構思著傳世之作;也許是阿姆斯特朗自身的一小步,代表人類的一大步被載入史冊。如果說,時光的藤蔓攀爬著光陰的故事,「那一天」一定是千迴百轉的一枝。

在《朗讀者》節目裡,讓我們聆聽一位又一位的朗讀者的「那一天」,追憶他們心底的「那一天」,感受「那一天」的美好。

那一天,劉慈欣敢於想像才成就偉大

劉慈欣,中國科幻第一人,他將中國科幻文學推向了世界的高度。

2015年8月23日,《三體》系列第一部摘下被譽為科幻界諾貝爾「雨果獎」,劉慈欣實現了亞洲人在這一獎項上零的突破,這也是中國科幻走過國門走向世界的那一天。

「宇宙之廣闊遠超過我的很天真的想像力」,童年的那一次仰望星空,目睹人造衛星划過星空,讓他充滿了對科幻世界的好奇和嚮往。看完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的那一天,他對宇宙充滿敬畏之情,在心裡播下了科幻的種子。「偏遠的環境中,人們有突破這個環境去看世界的願望」,他待在小縣城娘子關,用想像力寫出四十萬字的科幻文學作品。

劉慈欣朗讀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獻給把他帶上科幻之路的阿瑟克拉克。「我們生存在一個奇妙無比的宇宙中,只有憑藉非凡的想像力才能鑑賞其年齡、尺度、狂暴甚至美麗。在這個極其廣袤的宇宙中,我們人類所處的地位似乎微不足道。」他的精神家園,來自宇宙深處,正是對宇宙的想像力和好奇心,才促使他去體驗無窮無盡的宇宙魅力。

那一天,姚建中用瞬間定格永恆

姚建中,「中華老字號」中國照相館特級攝影 師,他用鏡頭記錄美好,定格永恆。

周總理那張熟悉的肖像照,正是出自姚建中的父親姚經才之手。1956年12月的一個星期天那一天,周總理沒有提前通知 突然造訪中國照相館,跟普通人一起排隊照相。拍照時,為了不讓姚父緊張,周總理還主動聊了聊家常來緩解氣氛。這張照片,最終也被鄧穎超選做了總理的遺像。

1947年10月12日,那一天,對大多數人來說,那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但是對於王起洪和吳文霞來說,這是他們倆的一個特殊之日,那是他們走進婚姻殿堂的大喜之日。而後每隔五年的那一天,也自然成為姚建中兩代 人用鏡頭記錄美好,幫他們拍攝結婚紀念照片的日子。

王起洪、吳敏霞夫婦朗讀了木心的詩《從前慢》獻給中國照相館的幾代攝影師。「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那些用鏡頭記錄下的流逝的時光,也是二老伉儷情深的見證。

那一天,安文彬嘔心瀝血創造歷史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為了那一天,中國人等了一百五十年,當米字旗緩緩降下,當五星紅旗在香港的上空冉冉升起,當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三軍齊發,那一天,所有中國人的心緒久久難以平靜。

為了那一天,為了確保國旗在7月1日的零時零分零秒升起,外交官安文彬先後和英國大使談判了16輪。升國旗同時要奏國歌,奏國歌需要指揮,指揮棒抬起來一秒,落下去一秒,為了爭取這兩秒鐘時間,他和英國人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用勇氣和智慧贏得了英國人的尊重,終不辱使命。

1997年7月1日零時零分零秒,當國旗升起,國歌奏響那一刻,安文彬的心情是激動、感動、揚眉吐氣的。當時他激動得流下眼淚,自言自語道,香港你終於回來了。回顧那一天那一刻,他再次熱淚盈眶,不能自已。「不到現場的人是體會不到那種感情的」,這就是他的愛國情操,是國家在他心中的分量!

安老朗讀了方誌敏的《可愛的中國》獻給20年前香港回歸祖國的那一天。「這時,我們的民族就可以無愧色地立在人類的面前,而生育我們的母親,也會最美麗地裝飾起來,與世界上各位母親平等地攜手了。」安老他們彈精竭慮、嘔心瀝血,用血淚去扞衛祖國尊嚴,維護祖國主權,向他們致敬!

那一天,金士傑幸福降臨

金士傑,他既是演員,也是編劇和導演。他是《暗戀桃花源》中永遠的江濱柳,是《繡春刀》中銅臭佞臣魏忠賢,同樣是《師父》中的領頭津武館館主鄭山傲,更是《剩者為王》中和女兒一起堅守愛情的好父親。他被人稱為老戲骨,他雖然入行晚,卻能震動江湖。

2011年5月那一天,對金士傑來說是人生如戲的一天,是幸福降臨的一天,他60歲高齡喜獲一對龍鳳胎。「因為我越來越愛他們,就越來越捨不得時間這個東西。」他多希望那一天能提早一些到來,那樣就可以和孩子再多走一走,在他們上學、戀愛、求職、結婚以及之後的很多時候,能夠陪伴他們左右。

金士傑老師朗讀了米其·阿爾博姆的《相約星期二》獻給他的龍鳳胎寶貝。「你必須追尋生命而且擁抱生命!而且,當你這麼做了的時候,生命也會同樣來擁抱你,而這種經驗 是你永遠沒法想像的!」劇本再精彩,也不如生活豐富,當一個很固執還有些衰老的金士傑和最鮮活的生命擁抱的時候,我們總算明白了,「愛是唯一理智的行為」。

那一天,江疏影青春無悔執著夢想

江疏影,她是《致青春》裡的校園女神阮瑩,是《一仆二主》中一心想嫁好老公的顧倩倩,也是《好先生》裡的千金烈女江萊。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有著梅花不畏嚴寒的倔強之勁,江疏影是一個人如其名的女子。「我想走屬於我江疏影的路,我覺得這條路沒有正確和錯誤,因為那是我的選擇。」上戲畢業那一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執著於夢想選擇出國留學。儘管留學歷經千辛萬苦,但執著和不服輸的精神讓她越發突破自己。正是那段刻苦銘心的留學經歷,才造就江疏影的今日。

江疏影朗讀了瑪格麗特·米切爾的經典小說《飄》,謹以此片獻給那些並不想索然無味過一生的自己和大家。「她具有她的家族那種不承認失敗的精神。」這是江疏影的真實寫照,不服輸、勇敢倔強,因為堅持夢想那一天,她才有今天。

那一天,郭琨歷經艱辛完成南極建站的壯舉

郭琨,曾經的南極科考隊領隊,他親自率隊指揮建設了兩座南極科考站——長城站和中山站。他經歷過暴虐的環境,也曾與死神擦肩而過。

1984年11月20日那一天,一個由科學家、軍人、建築工人、船員、記者等591人組成的南極科考隊,從上海出發奔赴南極,郭老他們將要在南極建設我國第一座南極科考站——長城站。

「一言不發,二目無光,三餐不食,四肢無力,五臟翻騰,六神無主,七上八下,九(久)臥不起,十分難受。」這一路穿越了五個風帶、四個季節、十三個時區,路程漫漫又何其艱辛啊!完成南極建站,波蘭用了三年時間,而郭老他們只用了四十天。這樣的奇蹟壯舉,源於他們不捨晝夜的血淚付出。長城站落成典禮那一天,郭老他們喜極而泣。

後來,郭老又帶隊前往南極圈建設中山站,途中遇到冰崩,他們甚至做好了為國殉難的準備。「在南極遇到困難和犧牲,也是正常的,為了國家獻出自己的生命也是光榮的」,所幸上天眷顧,他們得以死裡逃生,最終不辱使命,完成中山站的建設。

正在為南極事業奮鬥在一線的新一代南極科考隊員們在長城站現場朗讀了舒婷的《獻給我的同代人》,獻給所有建設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前輩們。「為開拓的心靈的處女地走入禁區,也許,就在那裡犧牲,留下歪歪斜斜的腳印,給後來者簽署通行證。」郭老他們一輩,用生命讓五星紅旗飄揚在南()極,用血淚維護中國在世界的榮譽。

那一天的寒江孤舟里,柳宗元遺世而獨立;那一天的夢遊天姥中,李太白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那一天,徐志摩輕輕地揮手告別了康橋;那一天,三毛一切隨心尋找自由……那一天,溫暖了歲月,驚艷了時光,我們生命有了特別。那一天,記錄了光陰的故事,註定是難忘的回憶。

就像面對行刑隊時,想起了父親帶自己去看凍的那天,這是《百年孤獨》裡奧雷利亞諾上校的回憶;再也沒有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有那夜似的好戲,那是《社戲》裡迅哥的記憶。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