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觀暖春有感

觀暖春有感(一)

前兩天看一個朋友都的部落格,說是出了一部心電影叫《暖春》很感人。於是到迅雷上下來看了一下,真的很感人,感動的我哭了。影片大部分很壓抑,只有結尾讓人感到欣慰,一邊看一邊思考,這個影片所影射出來的東西太多了,太最讓我能深刻思考的是人的本性,影片中所體現出的人性的東西對現實社會背面的東西給予很大的衝擊,一個大字不識的老人能為兩個孤兒付出了自己的一輩子,一輩子沒有娶老婆。反而遭到兒子和兒媳的不孝,剛看了一個博友娶參加自己親人的葬禮後寫的感想,百善孝為先。

其實有的時候我們真應該多看一看像《暖春》這樣的影片,然後沒事的時候我們仔細的想一想我們都做過什麼,有些事情是不是已經違背人性的東西。如果我們連做人的最基本的東西都丟失了。那我們生存的意義又何在呢。

我們已經被這個社會的金錢,利益,權利蒙蔽了我們的雙眼,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下我們雖然改變不了什麼,也不得不為了自己的生存去追求金錢,利益,權利。我想說的是在我們追求那些東西的時候,別失去了我們人的本性。不然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在看看我們每個人都能被上幾句的《三字經》。

觀暖春有感(二)

大家一定都看過《暖春》吧,我也一樣看過《暖春》。與你們不同的是,我被《暖春》里的主人公——小花與寶柱爹深深感動了。

說說寶柱爹吧,他收養了兩個失去父母的孩子小花和寶柱。為了讓寶柱相信自己是個有娘的孩子,寶柱爹帶著寶柱來到了一個離自己家鄉相隔千山萬水的小村子——棗花村,並一輩子沒有娶媳婦。看到這裡,我忍不住流下了同情的淚水,一個男人怎么可能一輩子沒有娶媳婦呢?而且這是為了一個和自己素不相識、毫無血緣關係的孩子呢?

再說說小花吧,她並不是沒有爹娘,而是小花的媽媽因為難產死了,爸爸在塌方事故也離開了世界,這時寶柱爹站出來,把小花領回家撫養。這樣,小花就叫寶柱爹為爺爺,寶柱爹叫小花為花兒。小花自從有了爺爺,對爺爺特別好,還給爺爺做菜糰子吃。

《暖春》這部電視劇雖然已經播完了,但小花的乖巧懂事和寬容,寶柱爹的善良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永遠抹不去的記憶。

我為小花感動,為寶柱爹祝福,祝願所有善良的人們永遠平安、幸福!

觀暖春有感(三)

昨天又看了一遍《暖春》,這是唯一一部讓我觀看時幾次淚流滿面的電影,影片圍繞著一個無家可歸的小女孩小花展開,她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暖春》是以小花在悲冷的黑夜中逃離苦海時驚慌失措的場景開頭的,這種開頭方式在觀眾心頭拋擲下了一塊因愛的缺失引發悲劇的重石,壓得觀眾無法喘息,並且在這種窒息的環境下引發人們的深思。一邊是因遭受生存生活打擊而離家的小女孩,她忍受著飢餓、寒冷,在驚嚇中逃亡,沾滿淚的小手撫摸著的是自己滿身的傷痕;另一邊是早已安然人睡的孩子,他們衣食無憂,在關愛中成長,長得白白胖胖、結結實實,讓觀眾在對比中找到同情和愛心。

電影的開篇場景與《暖春》二字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反差,反射出了小花的不幸。小花是不幸喪失親情而孤苦伶仃的典型,在不開放的山村環境中,在不富裕的艱難條件下,小花是很難獨自生存的。因此,小花被同村的無子嗣的家庭收養,生活的艱辛和寄人籬下的無奈,使得不滿十歲的小花過早擔起了生活的重擔,為了有頓飯吃,她學會了洗衣、做飯。但是人性在艱難貧苦的條件下,在傳統的養女不如親生女的舊觀念下發生了扭曲,他們只不過是把小花當作免費的女傭,這也就造成了小花的命運悲劇。

本片是愛與善同人心冷漠、傳統觀念的衝突對抗,並在激烈的矛盾衝突中昭示愛的偉大。封閉的環境造就了山里人封閉的思想,貧困的農家生活轉變了人性本善的優點。當小花被救到村子時,當遇到有誰來收養小花的難題時,在場所有的人避開了。此時最能顯現人心的冷漠,說句好聽的同情話誰都會,但當要他們以實際行動承擔時,所有的理由與藉口都顯得那么蒼白,所有人的弱點也暴露無疑。其實人性本善良,只不過是他們在私慾或傳統觀念下迷失了自我。寶柱爹是善良力量的代表和化身,而嬸娘和寶柱則是受到各種觀念失去自我的代表。嬸娘和寶柱因為生理問題一直沒有自己的孩子,寶柱爹領養小花的舉動在一定意義上刺激了兒媳,再加上他們觀念中存在著自己的孩子更貼心的思想,使得他夫妻倆對父親領的女娃特別反感。再加上生活的艱難等因素,就構成了嬸娘兩次送小花離開的緣由。其實,寶柱和嬸娘本心善良,只不過他們迷失在了風言風語中,迷失在了傳統觀念中。

在人性回歸的問題上,貢獻最大的應該是我們的小女主人公--小花。小花的努力是嬸娘和叔叔改變態度的關鍵因素。小花在艱難的環境中過早地成熟,她深刻地體會到了幸福的可貴及來之不易,即使在艱難的條件下,小花從來沒有對社會喪失信心,反而在爺爺身上看到了希望。也正是帶著這種希望,小花一直在堅持著,她無怨無悔地幹著家務,希望得到嬸娘和叔叔的認可。當自己的餅子做得最好時,當有了村長送的大米時,當嬸娘被藥燙傷時,小花不顧一切去幫忙,因為她知道自己沒有選擇和放棄的權利,她也不想放棄。從生活來講,小花給嬸娘送的大米解決了嬸娘的生活之憂,嬸娘看到了小花孝順的一面;從傳統的親子理念上講,小花的表現勝於親子,嬸娘一次次欺騙,而小花卻是用愛化解了仇恨,為嬸娘送去好吃的玉米餅,忍著傷痛去叫人救治嬸娘,想盡辦法為嬸娘捕捉螞蚱。這份真情、這份寬容、這份理解,像春風化雨,像細雨潤物,溝通了相互隔膜的情感,感化了嬸娘和叔叔冰冷的心靈,喚醒了嬸娘內心的親情。

寶柱爹是一個善良樸實的勞動人民,卻以自己的平凡做出了不平凡的善舉。這位誠懇樸實的老人放棄了自己的幸福,卻以高尚的人格品嘗到了人間的芳釀。老人的慈善征服的不僅僅是村長和全村的人,而是整個被“欲”和傳統觀念泯蓋住人心本善的社會;老人的愛心喚醒的不僅僅是兒子和兒媳的冷漠,而是全社會為慈善事業而傾注的愛心和力量。是的,當被一切世俗觀念泯蓋住的人性爆射出善良的火焰時,溶蝕了的是傳統式的冷漠,消解了的是陌生的情感隔閡。善是社會中人性的主流,愛可以戰勝一切私慾,我們在善與迷失的人性的衝突對抗中看到的是春天的陽光和暖色,而不是冬日屋檐下無奈的冰寒。

《暖春》的故事情節設定巧妙,有力地抓住了觀眾的心,同時注重細節的描寫,給觀眾多而不膩的感動元素。使影片更加有血有肉。為了供小花上學,老人拖著年邁的身體上山砍柳條編筐;老人與孩子互讓叔叔送來的幾塊雞肉,細微的動作,謳歌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間真情;小花識字的那段情節,短短只分鐘,寥寥十餘個畫面,便將小花的童真、聰明與老人的和藹、心酸展露無遺。在老人為小花買新鞋的情節中,更是只用一個鏡頭就達到了震撼的效果,老人臉上的皺紋,孩子的大眼睛,在一個箇中近景鏡頭中,傳神地表現出人物的內心世界。()最為巧妙的是風車的設定,影片於不同階段在人與人的關係中插入了三個風車,用風車作為故事的旁線,寄託了人物感情。影片把畫面的色彩做得很足,冷暖色調分明。例如,影片開始的夜幕,運用了黑色和藍色的冷色調,表現出小花內心的痛苦與不安。再如,那個大雨瓢潑的傍晚,運用冷色調來表現老人和小花心中的苦澀等複雜情感。在拍攝莊稼、房屋等景物的大全景、全景畫面時,影片則大量採用暖色調,不僅切合了《暖春》的片名和人間真情的主題,也為感人的故事情節做了良好的視覺陪襯。

《暖春》的故事很簡單,它所表達的情感很質樸,它通過挖掘當代人的內心世界,傳達出一種樸實中蘊涵著的震撼人心的力量,這是一種毫無雕飾的人性美,是一次人性的回歸,是一回尋根溯源、喚醒生命本真的探索。導演烏蘭塔娜採用溫馨、細膩、樸實的創作手法,使影片在優美流暢的畫面中真實地敘述著一份感動。《暖春》是呼喚真情的自然之歌,這對於習慣了觀賞複雜曲折的情節、氣勢恢弘的電影場面的觀眾,無疑是提供了一種新的審美經驗。這不是那種由大片、巨製所造成的感官和心理上的巨大震撼而帶來的感動,也不是那種由沉重罕見的挫折、痛苦、悲傷、冤情而帶來的感動。它沒有大起大落,也沒有大喜大悲,就像一道淺淺的溪水,柔柔地、緩緩地在你的心田輕輕流淌;就像一座雪山在靜靜地融化,逐漸泅濕你整個心扉,最終讓你沉浸在情感的汪洋之中。它讓你流淚,讓你哭泣,讓你不知不覺中淚流滿面,最終讓你的眼淚如開閘之水,但這種哭泣是那么地溫馨,那么地恣肆,那么地無可遮攔、暢快淋漓。它沒有離奇曲折的情節,沒有叱吒風雲的人物,沒有豪華精緻的製作,也沒有什麼新潮的技巧和經驗,更沒有什麼時髦的觀念和手法,幾個簡單的小故事,幾個卑微的小人物,但卻是如此有力地打動著你,感染著你。這種打動和感染你的是一種再簡單不過的東西,那就是在我們之間延續了幾千年的最單純、最真誠、最普遍又最平常,既是大雅也是大俗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真愛、摯愛、大愛--人類之愛。

但願一部部像《暖春》這樣的好電影能夠為中國電影帶來真正的暖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