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了不起的蓋茨比影評

了不起的蓋茨比影評(一)

剛剛看了影片《了不起的蓋茨比》,不知道這部影片的來歷,看之前也沒了解過劇情簡介,抱著看一部商業大片的心態觀影,所以剛開始看的比較馬虎,但是隨著影片的進展,隨著主人公蓋茨比和深愛已久的女神黛茜關係的一步步進展,本片開始引起了我的興趣。剛開始看的時候這部影片的色彩運用和奢華場景的渲染,讓我不經想起很多年前妮可基德曼主演的《紅磨坊》,猜測應該是同一個導演,看完影片去查了一下,果然是巴茲·魯赫曼。

影片的背景是上個世紀20年代的美國,當時的美國經濟騰飛,尤其是金融業空前發達,道瓊斯指數連連飆升,經濟進入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泡沫浮華時代。畢業於耶魯的高材生尼克也深受影響,於是決定棄文學從金融,加入到這一潮流中去。鏡頭轉向海邊,明媚的陽光,泳裝女郎的歡聲笑語,一切都讓尼克這個年輕人嚮往不已。尼克去拜訪了遠親湯姆,一個富家子弟,想要在金融業和商場大展拳腳,見到尼克的湯姆欣喜若狂,不斷的炫耀著他過去輝煌的馬球生涯,在奢華的客廳里女主人公黛茜,也就是湯姆的妻子,還有高爾夫球手貝克小姐出場,劇情開始展開。

黛茜就像個傻大姐空有美貌,是個典型的情緒化沒主見的姑娘,反之貝克是個深諳世故的女人,對尼克的善意問好表現出一幅不削和高傲。晚飯的餐桌是所有想表現劇情人物矛盾的導演都不會放過的場景。作家尼克喜歡談論田園,農作物,是個典型的樸實文學青年。黛茜愛八卦,對她來說女人就該傻傻的活在這個世上依附男人,這才是女人應該尋求的生活與快樂,正如晚飯後黛茜所說,她希望自己的女兒也是一個蠢女人,美麗的小傻瓜,但是黛茜也不是一個完全的蠢女人,她知道丈夫在外面有情婦;電話鈴響起,是從修車廠打來的,黛茜的臉色變了,她知道電話那頭是丈夫的情婦;女兒出生丈夫卻不在身邊,她知道丈夫是去陪伴外面的情婦;黛茜也是一個渴望愛的女人,她不安和空虛希望有人陪伴,所以她希望尼克留下,在丈夫和情婦電話的時候陪伴她排解苦惱。貝克談話喜歡見縫插針展現了她精於社交,是個十足的交際花式的女人,每次尼克說漏嘴她都能準確的制止。而黛茜的丈夫湯姆是個種族階級觀念嚴重的富家子,他認為人文思想早已過時,社會應該是高階級的人來統治奴役低階級的人。一場晚飯,把四個不同的人物的不同個性,以及他們之間的矛盾展現了出來。

尼克和湯姆坐火車經過紐約郊區的一個礦區,礦產能源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當湯姆急切的跳下火車的時候,我以為作為富家子他一定是想到了什麼投資計畫,誰知道他直衝礦區邊上的一個修車廠,眼睛時不時的往上瞟,原來這個紈絝子弟只是為了來見他的那個風騷情婦。接著就是一場聲色派對,湯姆不但自己沉醉於此,還希望拖尼克下水,但是尼克的骨子裡卻是個地道的作家,是個有人文情懷的文人,站在窗邊看著街道,看著街角處的另外一個自己,尼克感到自己在這浮華內外游離,他身處其中,但又時不時的會跳出來,以旁觀者的眼光看看這個世界。

尼克是唯一一個收到蓋茨比派對請帖的人,我想蓋茨比邀請他的其中之一的原因也許是因為出於對尼克這個人的好奇和好感,因為在紐約這個紙醉金迷的大都市,人人都追求物質享受,但是每當他自己回到那個仿佛田園般的小別墅里休憩的時候,總是能夠看到他的鄰居尼克也和他一樣,遠離浮誇和喧囂待在自己的小屋門口的木椅上休息或是看書,蓋茨比覺得也許尼克會是一個值得交心的朋友。

一場居所派對本該收到邀請才能來的,可是無數的人都來和蓋茨比攀關係,不請自來,反而有邀請帖的尼克成了尷尬的怪人。派對上的人們談論著蓋茨比,各種奇聞傳說層出不窮,仿佛每個來參加派對的人都和蓋茨比關係非同一般,但當蓋茨比走過人群中時,居然沒人認出他,直到他自己對尼克表露出身份。精於社交的交際花貝克小姐一語中的:在這樣一個大的派對中大家都能保護自己的隱私,反而那些小聚會才會沒隱私可言。這不經讓我感慨,我們當今這個社會,很多人奔走各種大型社交聚會,聚會上大家仿佛關係親密其實只不過是冠冕堂皇,反之朋友的午後小息,沒有太多的喧囂和狂歡,平淡和無聲中才能透出彼此的親密和情感。什麼樣的人就會有什麼樣的朋友,就會遇到什麼樣的際遇,派對上貝克遊走在各種男人和交際圈之間,而尼克整一個愣頭楞腦,派對後前者坐上其他男人的車離開了,也許又是去哪裡尋求刺激了,而後者卻得到了蓋茨比的青睞,一段影片中僅存的真誠友誼展開了。

蓋茨比從來不在乎別人對他的各種傳言,但是在蓋茨比疾馳的黃色跑車上,他問尼克是如何看待他的這些傳言的。車超速行駛,被嚴厲的交警攔截,但是當對方知道車上是鼎鼎大名的富豪蓋茨比的時候,立刻態度良好,又一個準備攀關係的。接下來的一幕讓我感慨萬千,跑車駛過皇后區的大橋,正如尼克所說,在這座城市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即使是蓋茨比這樣的根本不可相信的那些傳言;是啊,美國是個實現夢想的地方,多少窮人家的孩子,多少懷揣著夢想的移民來到這個國度,他們跨域大洋就像蓋茨比和尼克駛過這座大橋一樣,他們和尼克和蓋茨比一樣都懷有一個宏偉的美國夢。

接下來他們去了一個地下酒館,這裡才是那些政客、商人和金融家們互相勾結的真正場所,而尼克這個華爾街人士自然備受青睞,這裡充滿著骯髒的交易,蓋茨比想要發達自然離不開這裡,湯姆當然也是這裡的客人之一,於是在這樣一個場合撞個正著,影片的人物矛盾開始揭開。交際花貝克當然是無所不知,她告訴尼克,其實蓋茨比五年前就結識了湯姆的妻子黛茜並互相墜入愛河,但是因為歐洲戰局的需要,作為年輕軍官的蓋茨比只能趕赴前線和黛茜失去了聯繫,所以黛茜嫁給了富商湯姆,蓋茨比此次回來就是為了挽回黛茜。尼克在蓋茨比家的小樹林裡見到了蓋茨比,當蓋茨比知道尼克願意幫他約見黛茜只是出於朋友間的幫助而不需要任何利益的時候,他著實有些吃驚,也更加確認了尼克和其他的人不同,是個值得交的朋友,而尼克也成了蓋茨比在本片中唯一的朋友。在這樣一個利益當先的社會裡,要找一個真朋友真是不容易。

接著買花布置花園和客廳,待一切準備就緒,蓋茨比焦慮的等著黛茜,這個他將近5年沒見卻思念了5年的女神。與夢寐以求的女神的多年後第一次相見自然各種尷尬和激動,然後一切順理成章的發展下去,蓋茨比風度翩翩,浪漫富有,他願意陪黛茜一起出海打球拍照,一起扔衣服布料,一起瘋,願意把自己的一切和黛茜分享,不否認黛茜曾經甚至現在也是愛著蓋茨比的,但是我想此刻黛茜願意和蓋茨比在一起相信有很大成分也是因為黛茜確實是一個需要男人關愛、需要找個男人依附的女人,她需要一個男人來為她單調的上流社會的生活注入活力。

又是一次蓋茨比的周末大型派對,派對上蓋茨比,湯姆,還有湯姆的老婆也就是蓋茨比的情人黛茜三人相遇,當蓋茨比用帶點諷刺的口氣說湯姆是個馬球手的時候,一反常態的湯姆完全不像影片開頭前炫耀自己的馬球成就那樣自豪,反而馬上顯現出一副尷尬的樣子。這個社會,體育,文化皆下品,只有彰顯出自己的商業價值才是成功,才有能在派對上找到更多掙錢的商機。派對間黛茜背著丈夫和蓋茨比幽會於小樹林,一陣親密纏綿後黛茜提出想和蓋茨比私奔,遭到了蓋茨比的拒絕,也許單純從愛情的角度來講蓋茨比不應該拒絕黛茜,但是蓋茨比的愛情是美國夢的一個縮影,在當時20年代的美國,無數的窮苦家出身的孩子,拼勁全力努力奮鬥,為的就是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獲得名望,地位,財富,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受到社會的尊重,而有了這些才能有真正的受人尊重的愛情,而蓋茨比正是這些窮苦孩子的一員,正如蓋茨比所說的,為了黛茜這個富家女孩、這個夢想中的女神,蓋茨比耗費了那么多心血構建了這一切,實現了自己的美國夢,獲得了人們的尊重,這他美國夢的一個部分,像黛茜這樣一出生就生活在優越環境下的女孩是很難明白的。但是蓋茨比不明白,錯過的是很難再找回來的,他想回到過去,回到他和黛茜相識的那一刻,讓一切重新開始。

終於到了最後做出決定的時刻了,又是餐桌上,蓋茨比,黛茜,湯姆,貝克,尼克圍坐在一起,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餐桌上,蓋茨比要黛茜告訴湯姆:她不愛湯姆。可是黛茜臨陣退縮了,在鎮上酒店的奢華房間裡,蓋茨比再次要黛茜告訴湯姆:她不愛湯姆。黛茜還是說不出口,蓋茨比是愛黛茜的,但是他不了解黛茜,黛茜是那種非常情緒化,缺乏獨立,寧願一輩子當一個傻女人,依附著男人,即使男人有外遇她也會忍氣吞聲的女人。我想黛茜之所以會有這種性格和很多傳統貴族式的等級觀念嚴重的家庭對女人的教育有關,所以黛茜縱然醉心於她和蓋茨比的愛情和浪漫,但要她挺身而出衝破家庭的枷鎖,這是她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在這一點上,湯姆遠遠比蓋茨比這樣一個懷揣著美國夢的年輕人更了解像黛茜這樣的上流社會的女人,正如他所說的,他和黛茜是一種人,是一個世界的人,而蓋茨比不是。所以他只管激怒蓋茨比,壓倒蓋茨比,至於黛茜,走也好,留也罷,哪怕跟著蓋茨比離開酒店房間,他也毫不在乎,更不會去追,甚至還廖有興趣的打算給尼克慶祝生日,因為他知道,像黛茜這種女人,就算走的再遠,遇到麻煩事早晚還是會乖乖的回來。正如在湯姆和蓋茨比吵的最凶的時候,黛茜不是表明自己的想法,而是趕緊緊張不安的去握住尼克的手,尋找依靠和保護,她寧可做一個無主見的受保護受憐愛的傻女人而把自己的命運依附給她身邊的男人。在這場戲中,蓋茨比從最初的冷靜到被激怒失控,看似有些突兀,實則是必然的,因為他把自己的人生追求純粹建立在浮華物質之上,建立在獲得上流社會的人們的認可之上,一旦這層基礎被人動搖,自尊心必然會面臨崩潰,而奸詐的湯姆對蓋茨比的攻擊也正好直指其內心的弱處。

影片的結局是戲劇化的,蓋茨比依然是一個有夢的好青年,即使黛茜開車撞死了人,他先想到的不是替自己澄清事實,而是一心想保護自己的女神,就算在臨死之前走出泳池的那一刻,他內心依然期盼著黛茜的電話,依然相信黛茜會回到他身邊。可惜事與願違,蓋茨比死後,除了新聞記者想挖名人死訊爆料紛紛到葬禮現場,那些曾經蜂擁而至蓋茨比派對的人們一個都沒有來看望蓋茨比,唯一守候在葬禮現場的就是尼克這個蓋茨比生前唯一的朋友。黛茜最後還是和湯姆走了,蓋茨比只是她生命中的過客,一個曾經給她的生活帶來過一絲夢幻和調味的男人。

本片的名字叫《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在想,蓋茨比了不起在哪裡,他愛上了一個不該愛的女人斷送了自己的命,他追求物質的成功,他渴望得到上流社會的尊重,而在我看來僅僅是這樣的表面上的成功在人生意義和價值上都是不高的,那蓋茨比到底了不起在哪裡?這裡不得不提一下美國夢,蓋茨比是千千萬萬個帶著美國夢在美國這篇土地上辛勤奮鬥的年輕人中的一員。當時的美國尤其是上流社會還是階級觀念和種族歧視非常嚴重的,但是經濟的騰飛,工業的高速發展讓一代代心懷夢想的草根青年開始努力去衝破社會的等級制,他們代表著的是一種人民自我意識的覺醒,代表著任何人只要肯努力,無論你來自哪裡,無論你出生貴賤,只要你有勇氣,肯奮鬥,你就能實現自己的夢想的思想意識,而蓋茨比就是這樣的年輕人,從這一點上,蓋茨比是了不起的。但是蓋茨比也是悲劇的,他想改變命運的夢想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最終的建立點是錯的,他在追逐成功和愛情的道路上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他渴望獲得上流社會的認可和那些所謂表面上的功成名就,這樣的一條路注定會是一個悲劇,但是我們不能怪蓋茨比,因為他是當時美國20年代經濟大繁榮的社會背景下一大批年輕人的縮影。

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對這個社會徹底悲觀或對蓋茨比這樣的年輕人感到絕望,我們也要看到他們身上的光輝之處,從他們身上看到一種希望。在影片開頭有段獨白,是尼克的父親告訴尼克:Always try to see the best in people。我想這句話的含義是說,要努力看到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在任何時候都要對此懷有希望。

了不起的蓋茨比影評(二)

不知有多少人是因為村上春樹才讀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只是其中的一個。村上多次在他的作品裡提到過菲茨傑拉德和《了不起的蓋茨比》,如果沒記錯的話,第一次知道菲茨傑拉德是因為讀《挪威的森林》,後來好奇,就看了一遍《了不起的蓋茨比》,不求甚解。

菲茨傑拉德用了第一人稱內聚焦的敘事方式,通過尼克的回憶來講故事,他既是當局者,又是旁觀者。作為當局者,他是蓋茨比的鄰居,是黛西的遠房表哥,是湯姆的舊相識,他和喬丹交往,參加蓋茨比的奢華派對,幫蓋茨比搭起與黛西重聚的橋樑,他目睹湯姆與蓋茨比之間的衝突,知道茉特爾出事的真相,他處理蓋茨比的後事… …作為旁觀者,他從不識蓋茨比到成為蓋茨比的送殯人,這短短日子裡的經歷令他最終看透了他接觸過的那些人,看清了他所生存的那個“黃金”年代的美國社會… …

在今年的電影中,有一部電影一直是我期待的,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在電影預告出來我一直期待的他的上映,好在近日電影終於是上映了,我也有幸第一時間觀看了這部電影。

影片以尼克·卡羅維(托比·馬奎爾)的角度,通過講述他眼中的富翁鄰居蓋茨比(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向人們展示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夢”的絢爛和覆滅。窮小子尼克偶然的機會進入了上流富豪—他的鄰居蓋茨比的生活,後來才知道蓋茨比對他的注意只不過是因為他的遠房表妹戴茜(凱瑞·穆麗根)。尼克因此知道了他這位了不起的鄰居因為戰爭離開心愛的人,卻在回來時看到愛人嫁作人婦,因此誓要成為上流富豪、在昔日愛人家對岸建豪宅、豪宅里日日笙簫開Party只為引起愛人注意的一眾往事。有著同情心,也對奢華生活有著想像和嚮往尼克越來越接近他們這些所謂上流人士,便也親眼看到了這樣浮華生活下的糜爛和空泛,直至蓋茨比死亡。

通過影片我們能看到,原著小說中愛情的部分顯然更能吸引巴茲·魯曼這位擅長拍愛情片的導演。經過他和編劇的改編,蓋茨比的愛情幻滅成為要表現的重點。雖然這是每一位改編作者的權利,但不可否認這樣的設定大大削弱了悲劇力量,對戴茜模糊的性格設計和戴茜最後對蓋茨比沒有答案的答覆,符合了導演對愛情和人性所抱有的希望,沒有將“幻滅”進行到底,負面評論也多因此而生。

蓋茨比是一個沉溺於自己想像中的人,對愛情執著到瘋狂,極端的文藝范,他可以在吻她之前仰望天空,也可以站在甲板上許久地望著對面的綠燈,五年的精心籌劃,都是為了等她來喝一杯茶。樹下的他看上去寂寞又憂傷,可是在五年後第一次見到daisy,他卻緊張無措的像個孩子。這樣的人注定悲劇。他想像中的那個人並不是真的daisy。在這個浮華的社會裡,女人更加現實地屈服於物質。五年的時間足夠可以改變人的心,她愛兩個人,daisy說出的這句話是無情的也是真實的。作者毫不猶豫地通過daisy說出這個可怕的真實,和蓋茨比五年的執著的愛形成鮮明對比。所以daisy並不會離開丈夫,也沒有給蓋茨比打電話,即使蓋茨比被謀殺,她也沒有任何表示。一個無情,一個偏執,這是這個物質時代的悲劇。?

也許是影片過於追求還原美國二十世紀20年代的時代背景,導演把通過鏡頭所造過於奢華和空洞,影片太多表現出了對物質過於追求,沒無法刻畫出小說中那種對時代的諷刺和傷感,以至於在影片最後蓋茨比最後死亡的時候,我們只有唏噓。

以下內容為繁體版不知有多少人是因為村上春樹才讀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只是其中的一個。村上多次在他的作品裡提到過菲茨傑拉德和《了不起的蓋茨比》,如果沒記錯的話,第一次知道菲茨傑拉德是因為讀《挪威的森林》,後來好奇,就看了一遍《了不起的蓋茨比》,不求甚解。

菲茨傑拉德用了第一人稱內聚焦的敘事方式,通過尼克的回憶來講故事,他既是當局者,又是旁觀者。作為當局者,他是蓋茨比的鄰居,是黛西的遠房表哥,是湯姆的舊相識,他和喬丹交往,參加蓋茨比的奢華派對,幫蓋茨比搭起與黛西重聚的橋樑,他目睹湯姆與蓋茨比之間的衝突,知道茉特爾出事的真相,他處理蓋茨比的後事… …作為旁觀者,他從不識蓋茨比到成為蓋茨比的送殯人,這短短日子裡的經歷令他最終看透了他接觸過的那些人,看清了他所生存的那個“黃金”年代的美國社會… …

在今年的電影中,有一部電影一直是我期待的,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在電影預告出來我一直期待的他的上映,好在近日電影終於是上映了,我也有幸第一時間觀看了這部電影。

影片以尼克·卡羅維(托比·馬奎爾)的角度,通過講述他眼中的富翁鄰居蓋茨比(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向人們展示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夢”的絢爛和覆滅。窮小子尼克偶然的機會進入了上流富豪—他的鄰居蓋茨比的生活,後來才知道蓋茨比對他的注意只不過是因為他的遠房表妹戴茜(凱瑞·穆麗根)。()尼克因此知道了他這位了不起的鄰居因為戰爭離開心愛的人,卻在回來時看到愛人嫁作人婦,因此誓要成為上流富豪、在昔日愛人家對岸建豪宅、豪宅里日日笙簫開Party只為引起愛人注意的一眾往事。有著同情心,也對奢華生活有著想像和嚮往尼克越來越接近他們這些所謂上流人士,便也親眼看到了這樣浮華生活下的糜爛和空泛,直至蓋茨比死亡。

通過影片我們能看到,原著小說中愛情的部分顯然更能吸引巴茲·魯曼這位擅長拍愛情片的導演。經過他和編劇的改編,蓋茨比的愛情幻滅成為要表現的重點。雖然這是每一位改編作者的權利,但不可否認這樣的設定大大削弱了悲劇力量,對戴茜模糊的性格設計和戴茜最後對蓋茨比沒有答案的答覆,符合了導演對愛情和人性所抱有的希望,沒有將“幻滅”進行到底,負面評論也多因此而生。

蓋茨比是一個沉溺於自己想像中的人,對愛情執著到瘋狂,極端的文藝范,他可以在吻她之前仰望天空,也可以站在甲板上許久地望著對面的綠燈,五年的精心籌劃,都是為了等她來喝一杯茶。樹下的他看上去寂寞又憂傷,可是在五年後第一次見到daisy,他卻緊張無措的像個孩子。這樣的人注定悲劇。他想像中的那個人並不是真的daisy。在這個浮華的社會裡,女人更加現實地屈服於物質。五年的時間足夠可以改變人的心,她愛兩個人,daisy說出的這句話是無情的也是真實的。作者毫不猶豫地通過daisy說出這個可怕的真實,和蓋茨比五年的執著的愛形成鮮明對比。所以daisy並不會離開丈夫,也沒有給蓋茨比打電話,即使蓋茨比被謀殺,她也沒有任何表示。一個無情,一個偏執,這是這個物質時代的悲劇。

也許是影片過於追求還原美國二十世紀20年代的時代背景,導演把通過鏡頭所造過於奢華和空洞,影片太多表現出了對物質過於追求,沒無法刻畫出小說中那種對時代的諷刺和傷感,以至於在影片最後蓋茨比最後死亡的時候,我們只有唏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