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國王的演講影評

國王的演講影評(一)

由湯姆.霍伯2010年執導、科林費斯主演的英國電影《國王的演講》,在2011年第83界奧斯卡提名單上獲得12項提名,並最終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科林。費斯憑藉此片獲得金球獎最佳戲劇片男主角。湯姆。霍伯因為之前拍短片,並不為影迷所熟知,但2011年2月的第83界奧斯卡頒獎典禮中,他憑藉對《國王的演講》沉穩有力的掌控而一炮走紅。

改變人生的故事很多,影片《國王的演講》是一個關於自信的主題。在影片《國王的演講》中,最令人折服的便是導演用自己風格的電影語言對故事的講述形式。在敘事風格上,導演用了一種極其客觀的心理視點,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結巴的人被幼年時期的心理隱痛困擾多年,他在心理醫生(沒有醫生執照)萊諾的幫助下從長期的困惑中走出來,克服自卑,重新建立自信,從而改變自己人生的故事。這個結巴的人就是有著特殊身份的英國喬治六世國王。

影片中的情節建構採用了傳統的敘事結構,通過兩條主線穿插,在時間和歷史背景下以約克公爵(伯蒂)自信心的逐步建立悄悄推動故事的發展。好的故事,首先是對一件事的建構――不僅是列舉一系列事件,而且將這些事件組織成一種連貫而有力的形式,先建立一個有趣的矛盾點,然後對這一敘事事件進行構建。湯姆。霍伯深諳此道,他先是以伯蒂在一開始演講中的結巴作為矛盾點,然後圍繞著萊諾為他治療結巴和國家處於嚴峻歷史形式的轉變下,將兩條主線穿插剪輯。一方面是國家局式的內憂外患,歷史使命迫使伯蒂擔當國王的重任,演講是他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伯蒂和萊諾的關係從不平等到平等地直呼其名,從不信任到信任的積極治療再到坐下來傾心長談,再到萊諾的對症心理療法,發生了一系列事件,使治療結巴成為必然,把伯蒂推上國王的風口浪尖,從而最終建立自信,成就一場偉大的演講。

男主角科林。費斯在刻畫有著特殊身份的伯蒂時,用他那豐富細敏的內心表演,將伯蒂的性格缺陷表現得淋漓盡致。他一緊張便說不出話來的結巴,拿著講演稿惴惴不安的神情,盯著麥克風對播音員善良的忠告聽而不聞的茫然,他那不知如何安放的眼神,暴燥易怒的焦慮,在父親和哥哥面前的極度自卑……伯蒂幼年所留下的影響他多年的心理隱痛在科林。費斯的表演下,得到很到位很傳神的刻畫。在他主動坐下來與萊諾傾心長談時,我們看到了他多年困擾於心的隱痛,他的心結在慢慢打開,慢慢消融,他的自信在一點一點地建立。

1925年,國王喬治五世的二兒子約克公爵作為他的代言人,在倫敦溫布利的英帝國博覽會閉幕式上發表講話。影片一開始便出現一個突兀的圓形麥克風的1個半的正/反打空鏡頭,緊接著,觀眾就看到演播室里,約克公爵在妻子的陪同下,低著頭靠在牆上盯著自己手中的講演稿口中緊張不安地念念有詞。他那拿著講演稿惴惴不安的神情,在演講時間一點點迫近時,緊盯著麥克風對播音員善良的忠告聽而不聞的茫然,他那不知如何安放總是躲閃的眼神,站在麥克風前緊張地結結巴巴字不成句的表情,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因為結巴而失敗的演講。但那時候他還不是國王。

不難看出,故事是圍繞著結巴從這裡展開。對於約克公爵來說,演講將作為他工作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為此,他不得不面對多年來早已不抱任何希望的治療。在妻子的陪同下,他極不情願地來到羅格語言矯正中心接受治療。羅格是個與眾不同的人,一切從簡是他的處世原則,儘管他知道約克公爵的真實身份,但一開始他便直呼約克公爵的名字伯蒂,並也要求伯蒂同樣亦稱他萊諾,且直言相告,接受他的治療,首先要求平等和信任。這是治療的基礎,也是治療的關鍵。

在伯蒂第一次勉為其難接受治療的片段,有一個畫面:伯蒂坐在一張沙發上,萊諾搬了一把椅子坐在他對面,然後自言自語卻有意對著伯蒂說的「不能離得太近」又把椅子向後移了一點。在這個畫面里,他們的距離那麼遠――不是親密距離,不是友好距離。在這個片段的兩人對話中,導演使用了長鏡頭並大量地用了正/反打鏡頭,開始用了3個正/反打鏡頭,緊接著又用了17個正/反打鏡頭,再接著用了6個正/反打鏡頭。在這些大量的正/反打鏡頭中,我們看到了伯蒂對萊諾的不信任以及他們關係的不平等。伯蒂對自己喪失信心,並對治療抱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固執,並有著很強烈的牴觸情緒和暴燥易怒的性格。

熱愛沙士比亞劇並從不言棄的萊諾將伯蒂的這些表現一一看在眼裡。沒有一個人生下來就結巴,他不動聲色地察顏觀色並循循善誘,他知道,在伯蒂的內心深處一定有著難以言說的隱痛。他要挖掘他的病因所在並對症下藥,心理療法必不可少。伯蒂對談論自己的隱私非常敏感,他不願談論過去。不得已情況下,萊諾讓伯蒂在強烈的音樂聲里讀沙翁劇本中的句子。其中的一句「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其實對伯蒂有著暗示作用,但拒絕治療的伯蒂根本沒有意識到萊諾的良苦用心。萊諾只得用流聲機將伯蒂在音樂中朗誦的句子記錄了下來並交給了伯蒂。

影片剪輯中,兩條線索緊密穿插。

老國王的身體每況愈下,令人失望的大兒子大衛,希特勒對英國的虎視眈眈,老國王對國家前途憂心忡忡,他開始有意栽培伯蒂,演講便是其中一項內容。伯蒂意識到,作為國王,演講必不可少,結巴問題必須面對。在一次無意中,伯蒂驚疑地聽到自己錄在唱片裡連貫流暢的聲音。這些,使他對自己生出信心,態度發生了明顯的轉變,並促成了他的第二次治療。見到萊諾時,伯蒂真誠地對他說:「我願意努力配合治療。」

接下來的一段敘事,影片巧妙地運用了剪輯的電影語言,穿插著講述了伯蒂治療中的進展與其在使用治療中的技巧在演講中產生起色的效果。

老國王的死不瞑目,繼位的哥哥對國家大事的不關心,使伯蒂的心情很糟糕,他主動找到萊諾敞開心扉。這一次的畫面里:兩個人圍桌而坐,他們離得那樣近,氣氛溫馨融洽,伯蒂將他內心的隱痛一點一點地呈現給萊諾。此時,鏡頭大多對準了伯蒂,偶爾出現的萊諾是個心靈相通善解人意的傾聽者。酒和飛機模型,這些場面調度,成為他們之間親密無間的道具。父親臨死時對別人說的那句話「伯蒂比他任何哥哥加起來都勇敢」,讓伯蒂大感欣慰並信心大長,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當他在飛機模型上邊塗膠水邊難過地講述他幼時的隱痛時,萊諾終於看到了他坦誠的真實內心,看到了他結巴的癥結,並從中看到了孤獨善良的伯蒂。這時,他們之間的關係才真正的平等和信任。

然而,事情的發展並沒有預想得那樣順利。身為國王的大衛繼續令人失望,英國和德國的大戰在即。萊諾開始針對伯蒂的內心癥結對症治療,並從中看到了伯蒂當國王的潛質,當他把這一想法告訴伯蒂時,伯蒂勃然大怒,兩人不歡而散。在大衛正式宣布退位,對自己能力懷疑並對哥哥愧疚害怕當國王的伯蒂不得已被推上王位。這時,他才真正理解了萊諾這樣做的意義。他主動找到萊諾道歉,兩人握手言和,再一次圍爐而坐傾心交談。伯蒂終於擺脫了父親和哥哥在他心中的陰影,當上了真正的國王。

加冕儀式,伯蒂將萊諾帶到教堂準備儀式上的演講。在大主教的挑唆離間下,伯蒂發現一直被他信任的萊諾沒有醫生證書,沒有行醫執照,他對萊諾大發雷庭。冷靜的萊諾故意採用激將法坐在他的龍椅上,逼他在盛怒下說出了他從前不敢說出的話。此時,他的自信才真正找了回來。

加冕儀式上的演講,成為影片中的高潮。這次演講,伯蒂重新找回了他失去的自信,以英國喬治六世的身份站在英國民眾面前,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意義非凡的演講。在他自信而又勇氣十足的聲音里,鏡頭頻頻在他與民眾之間切換。平民在聽,播音室里的工作人員在聽,萊諾在聽,廣場上的人在聽,大衛在聽,土兵們在聽,工人在聽,母親、妻子在聽,邱吉爾在聽…在一片欣慰和振奮人心的掌聲中,萊諾悄悄告訴他說:「W的音有些停頓了。」伯蒂自信滿滿地答:「不能太流利了,免得懷疑是替身!」

影片最後的鏡頭裡,我們看到,兩條穿插的線索水到渠成匯成了一條河流,促成了最後的國王的演講,一個全新的伯蒂昂首挺胸地向我們走過來。

國王的演講影評(二)

終於看到了去年(應該說2010年)最期待的電影,湯姆霍珀這個英倫學院派的當紅導演,醞釀了多年,終於在昔日《伊莉莎白一世》的驚艷之後,再次攜帶著《國王的演講》站到了世界電影舞台的中央。早在2008年,他的HBO迷你劇《約翰亞當斯》就已經在美國引起了轟動,將美國的第二任總統傳奇的搬上了銀幕,如今借著昔日的雄勁風頭,《國王的演講》撲面而來。

歷史傳記一直的霍珀的拿手好戲,將那些歷史上的傳奇偉人恰當、生動、傳神的擺到銀幕上,一直是其看家本領。對於這些高高在上的人,改編成電影向來十分難,功力不夠就會砸場子,尤其許多爭議性的人物更是如此。霍珀通過豐富的史料,合理的填充,對細節的精益求精和苛刻,以及演員高超而精準的演技,呈現出來的作品,一次次獲得廣泛的讚譽和呼聲。

《國王的演講》再次將鏡頭對準了英國的皇室,約克郡公爵,即後來的國王喬治六世。他在登基之前,因為嚴重的口吃,極大的影響了其公眾形象和日常工作。喬治五世逝世後,哥哥愛德華八世即位,但是他的任性、多變以及自私,將王室帶入了一場危機之中。愛德華八世被迫遜位,由弟弟來繼任皇位,這是英國歷史上第一次。巨大的壓力和個人強烈的意願與責任感面前,他的口吃帶來了更加巨大的痛苦。不過,在私人醫生羅格的細心呵護和幫助下,喬治六世終於慢慢戰勝了心魔,走出了陰霾,找到了自信。用他的演講,在二戰的重幕拉開之時,給國人以無限的勇氣和力量。

這部電影,導演再次展現了其駕馭人物和故事的高超技巧,完美的平衡感和細節鮮活而飽滿的將喬治六世展現在了觀眾面前。

英國王室一直以來都是隱藏在深深的宮闈與高牆之後的,諱莫如深,對世人來說,他們是那麼遙遠而尊貴,永遠是一個國家的象徵那樣神聖和難以觸摸。歷代的英國國王,也因此只變成了符號一樣的東西,難以真實的被世人認知。

要拍攝這樣人物的傳記,首先就是要真實還原人物本身,不能看起來如同宣傳片或者海報里那樣太遙遠與神聖,也不能太媚俗而變成濫觴。英國國王應該是怎樣一個人,喬治六世應該是怎樣一個人。國王也是人,雖然尊貴,可是人的七情六慾也是有的。愛德華八世在世人眼中是如此的浪漫,人們貼滿了天佑吾王的標籤支持他,不愛江山愛美人,可是實際上卻不見得那麼有愛,反而是自私和缺乏大局觀念的。他為了一個結過兩次婚的女人,改造宮殿,奉送禮物,千恩萬寵,而對於即將到來的大戰和王室的公眾形象卻拋諸腦後。每一句台詞,每一個細節,都展現出了這個君王的內心的矛盾與善變。

喬治六世,表面上看起來冠冕堂皇,是皇家的傑出代表,英倫紳士的榜樣。知禮節,有尊嚴,識大局。但是私下裡,卻也壓抑了諸多凡人的苦惱。影片通過了許多側面來表現這個君王的成長以及內心的煩惱。國王的內心是不能被世俗知道的,所以,長期的壓抑和得不到傾訴的痛苦,極大的折磨著這個表面堅強和勇敢的國王。他的口吃,表面上的生理上的疾病,其實卻是心病。所以,醫生說一開始就給出了治標還是治本的選擇。喬治六世開始的肌肉鍛鍊,繞口令等治標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改善其口吃,但是當在觸及內心痛苦的壓力環境下,就完全失效了。他小時候被保姆虐待,為了保持皇家的形象,穿上鋼製的矯正儀器來糾正腿型,與哥哥和諸位兄弟之間的爭寵和親情,父親高壓式的愛,皇室命運的變遷,家庭的殷切期望,國家事務的壓力,現代科技的進步,都成了壓在他肩頭的一座座大山。口吃,就是這種無奈和畏懼。

喬治六世的內心,其實就是糾纏在一系列矛盾之中的。在登基典禮之前,喬治六世緊張無比,他的眼睛不斷盯著牆上歷代先王的畫像,那是他的壓力所在。之前每一次緊張的演講,導演要麼使用很深的鏡頭,要麼就是廣角鏡,來突出觀眾的多與密集,造成視野上的壓力。國王不是普通百姓,他的生活要滿足皇室的要求,也要滿足百姓的期望。喬治六世正是在這兩方面,有能力,卻缺乏自信。和羅格在教堂的爭吵,他高呼「天授神權」,另一方面,確實教堂外億萬子民的寄託和期望。這又是個人野心和責任之間的矛盾帶來的痛苦。羅格說,他正在幫助的是一個有能力完成偉業而不能的人。

羅格後期,就是要堅定的走治本的路線,不斷去碰觸國王內心最隱秘和脆弱的地方,這也就把劇情直接推向了高潮。當最後那一場短暫而漫長的演講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國王是怎樣在羅格的引導下,一點點接近勝利,一點點戰勝自己,一點點走出陰霾,一點點尋找自信。不得不佩服科林的演技,同樣是君王的威嚴,演講前的刻板與演講後的自信通過同樣的肢體語言來表達。

一系列的精巧的細節安排,從每一個道具,到裝飾到禮儀的舉止,都真實的貼合了歷史。而對國王的合理的猜測和填充,充實了這個遙遠的、高高的形象。他的軟弱,他的粗口和世俗百姓一樣,他也需要朋友,他也渴望被人傾聽。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光鮮的背後,也是平凡。亨利四世曾經說:「朕即國家。」而喬治六世的故事,卻深切的告訴我們應該是「朕即凡人。」所以,輝煌的太陽法蘭西很快衰落,古老的王權被徹底抹平,而英國的君主,至今還在接受子民的愛戴。

電影只有120分鐘上下,所以,對於這樣一個複雜的人物不可能如同《莫扎特傳》那樣進行全景式的描繪。只是以「口吃」這樣一個線索來展開。敘事方式還是偏向於經典的學院主義。先是通過一系列演講,來表現口吃帶來的巨大困惑,以此揭示矛盾;然後是求醫的爭執以及反覆的爭吵,羅格將治療停留在機體上,治標不治本,來推進矛盾;之後,通過羅格和喬治兩人在治療上更加深入內心而發生的激烈爭執和碰撞,來激化矛盾,這也是全戲最考驗兩人演技功底的地方;最後,通過背景大戰氣氛的逐漸增強,來慢慢烘托和將矛盾推向高潮,並且得以解決。敘事的安排十分緊湊和精煉,多一分嫌多,少一分不足,每一個部分的時間和節奏也都是經管反覆探討的。

所以,我說,這部電影是一部精雕細琢的傳統藝術品,就像那些古老的教堂雕塑或者古典油畫一樣,細膩完美,功力深厚。本次奧斯卡大獎另外一部熱門的強勁對手《社交網路》則充滿了現代的個性。兩者的碰撞,最終誰勝誰敗,難以言說。

國王的演講影評(三)

《國王的演講》我很早就下載了,一直沒想看,知道其呼聲很高,但打內心不喜歡西方有關於皇室,尤其是國王的片子,了解到此片是關於英國王喬治六世二戰前演講的故事,頭腦里變呈現的是一個偉大的國王在發表一次慷慨激昂、振奮人心的戰時演講。看過之後,回味悠長,我看到的不是王,而是一個有點自卑的兒子,一個充滿愛心的爸爸,一個很不錯的丈夫,一個外表高傲而內心懦懦的摯友,當然最重要的是一個可愛的結巴。

喬治六世,原名阿爾伯特,影片的開始就給出了一次演講,老國王讓阿爾伯特代其發言,這次演講,我們知道了,阿爾伯特患有嚴重的口吃,當然,這種口吃也分場合,隨後,影片又給出了阿爾伯特的第二次「演講」,就是讓這個可愛的爸爸給自己的兩個可愛的女兒講故事,講的雖然不怎麼流利,但是導演在這裡告訴了我們,阿爾伯特口吃的原因是心理上的,不是生理上的。

阿爾伯特排行老二,繼承王位的是他的哥哥聰明勇敢的愛德華,在宣布由哥哥繼承王位時,愛德華正為情所睏覺得當王會很痛苦,還有些不情願;而阿爾伯特在內心感到的是解脫,國王對這個結巴來說,實在是太難做了。包括妻子伊莉莎白也都鬆了口氣:老公終於沒有當上國王。影片中伊莉莎白說道婚前幾次沒有答應阿爾伯特的求婚就是怕他當國王,大家不要以為是影片人物的做作,在真實的歷史中,她幾次拒絕阿爾伯特的追求,真因為此。影片中的兩位王子在繼位的問題上,首先考慮到的不是至高無上的權力,而是先從自我的需求考慮,很讓我驚訝。()在中國的歷史上,皇子都不想當王的情況,好像是沒有的,而大多的情況是,如果哥哥當了王,皇弟們首先想到的是怎麼弄死他讓自己取而代之;當王的哥哥上台後,第一件事要做的是把皇弟們全乾掉,免留後患;更甚至,皇父還沒死,皇子等不及,先把皇父弒掉的事也多的去了。

伊莉莎白是個偉大的妻子,為了丈夫的口吃病,四處求醫,在生活上、精神上給予了阿爾伯特最給力的支持。伊莉莎白找到了萊奧,這是一個把莎士比亞戲劇台詞倒背如流曾經在澳大利亞一座小城市做一名小劇員現在沒有行醫資格的口吃矯正師。萊奧的強大,是其精神的強大,他使得阿爾伯特放下王室的架子,來其簡陋的住所進行治療,要知道,為了治病,一個尋常江湖醫生要叩開王子的心門是多麼的不易,他做到了,阿爾伯特成為他的摯友,並在他的幫助下戰勝了自我,最終發表了一次抑揚頓挫的成功的戰時演講。影片把阿爾伯特淡淡的惆悵,及兩個男人之間難得的友誼,表現的淋漓盡致。影片中喬治六世的扮演者科林·費斯演的可謂惟妙惟肖,每一次喬治結巴的演講,除了讓影片中觀眾感到無比尷尬外,也讓觀看影片的觀眾尷尬無比,結巴的讓人無可挑剔。

順便查了下歷史,喬治六世---伊莉莎白女王的父親確實嚴重口吃。影片中的人物基本符合史實。喬治的哥哥愛德華八世也真的是愛美人不愛江山的主兒。片中的他,在戲份上有點反面形象,甚至還拿弟弟的弱點咄咄逼人的取笑。其女友辛普森夫人也更不用提了,據說真實的她也確是個潑婦。以我看來,愛德華八世能置國置家置倫理於不顧,與有夫之婦大膽相戀,其故事情節應該遠不止本片中描述的那麼簡單,真乃「性情中人」,對這位做了三百多天的國王於國於家的貢獻暫且不說,單從痴情這方面來講,其勇氣魄力可窺一斑。

《國王的演講》在今年奧斯卡評比中獲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在內的12項提名。也祝此片在頒獎典禮上,能全部的讓這些提名名至實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