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夜宴影評

夜宴影評(一)

想說的太多,但是又無從說起,光從電影上看,它確實比《無極》要好,也好過《英雄》等武俠鬧劇,但是它仍然沒逃出它本身固有的命運——又是一個沒有人性光輝和溫暖的法西斯電影。

我為什麼這么說呢?其實從電影一開場我就明白了,先不說那蹩腳的旁白——該旁白將葛優殺死哥哥,搶了章子怡的戲劇懸念完全喪失,同時為以後揭露這些暗藏線索所帶來的戲劇張力帶來骨灰盒。我一看那些帶著面具,完全看不見臉孔的殺手,心裡就是一涼,完了,完了,又來了,中國古裝片裡面的“義僕”,蟻民角色又來了,接下來,王子的樂人也是面具,所有人都看不見臉。老實說,導演根本不覺得他們需要露臉,因為它覺得一來是很酷,二來是:反正你們都是要死的,都是我編劇手裡的工具棋子,你們有什麼資格露臉?一場殺戮,結果最後只有吳彥祖,我看清是他,甚至那個武功最高強的義僕,都沒有資格看見臉孔,他們從頭到晚就像無名無姓的炮灰,只是讓主角發展劇情的鋪墊。

我想起了《影子武士》裡面,德川家康家和織田家的三個密探相會的場面,人物性格各個鮮明,讓你感覺到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性格,甚至你會覺得他們也有自己的愛人和孩子。還有那一槍幹掉武田信玄的火槍手,真實,可愛,讓人忍俊不禁。所有這些都是歷史畫卷裡面的應該有的溫暖和嘆息。

反過頭來看我們,如果我們拍《影子武士》,我前面提到的人物,肯定一律是面具炮灰,一句台詞都沒有,早死早超生,為留時間給主角唧唧歪歪而盡忠。

隨著這些義僕的死去,我的心也沉淪了,為什麼?其實還是我們民族內心的奴性所致,在奴才心裡,只有主子,只有權高位重的權貴才在歷史上有地位,也只有主子配有情感,其他人,不過是隨時可以消滅的蟻蟲而已。這就是為什麼那個賣毒藥的,接過章子怡的砒霜,一臉“我該死,我早就該死了”的表情。唉,叫我說什麼呢,拚死一爭也好,遁走塞外也好,你又不拿人工資,乾什麼一副“姐姐,我死的好委屈喔……”的表情!

於是九人暗殺小組自殺的時候,電影院的我幾乎快要暈倒,一個宦官面前,整齊的拔刀,雄壯的音樂,多角度攝影機位,要幹的事情和宦官沒什麼兩樣,生命自宮。

接下來那個被杖斃大臣,如同沙袋一樣被一群打手在空中接力的場面,也就不為怪了。為什麼要這樣拍,這樣對一個人的尊嚴的被踐踏?那群打手的變態快感和鏡頭語言的宣洩都說明了導演和動作指導的血液加速:“媽的,這段絕對是中國電影,不對,是世界動作電影的經典!來,再多掄兩圈……”根本這個大臣就沒有傾注導演的情感,前面朝堂上的大膽,無非是藉口。而這個人物也沒有任何下文。要我說把馬精武老師頂替上去,對劇情的延展是有好處的。這裡無非是炫耀而已:這個大臣也是棋子。與此同時,葛優在台上觀看,一句:真殘忍。我看不到導演的譴責和內心傾向,我相信,觀眾在笑場的時候,也不過是陪著葛優一起樂而已。

我並不是說,電影的每一場一定要表現人的善。而是說,你有沒有平衡你人物的性格和劇本的性格?在這裡沒有群臣,沒有別的人的表情鏡頭,什麼也沒有,只有皇帝和皇后。這些人上那裡去了?《角鬥士》里的角斗場面,有皇帝的殘忍,也有路西亞公主的黯然傷神,也有兒童的驚恐,也有民眾和大臣的反應。《阿拉伯的勞倫斯》裡面,土耳其人火車被炸,勞倫斯上校高高在上,以殺人為樂,也還有對他發愣的美國記者。

人的善惡,只是劇本和導演藝術構思的外在表現。怎么能像夜宴那樣,一點點情感都沒有,導演和觀眾也在玩味這樣的滑稽血腥?我感覺到,導演和編劇都覺得,這個段落是有力加強了葛優的殘忍和章子怡的猶豫。那么至於那個大臣叫什麼,其他人對這個事情的反應,根本不管緊要。

再看看那個巨大的朝堂,那個跟在皇帝身後唯唯諾諾的群臣,《英雄》裡面也有類似的群臣,只有黑色衣服的移動,沒有臉,沒有任何個性,一群穿著衣服的活動屍體而已。還有御林軍,還是面具,還是如同機器般的移動,就是皇帝死去,他們也沒有任何舉動,對他們來說,只有一個新的皇帝誕生而已。他們……還是像《英雄》裡面那群被梁朝偉和張曼玉盡情殺戮的武士一樣,最多是拖延時間的炮灰。你有沒有看見,始皇帝根本沒看過他們一眼。有人肯定會大聲的說:喂,拍他們乾什麼啊!他們就是炮灰啊,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呢!章小姐的時間是很寶貴的!

《辛德勒名單》裡面的民眾,無論是猶太人還是黨衛軍,都給與了充分的筆墨,無論是猶太人在黑暗境遇里的那些光輝人性,還是在殺戮中彈奏巴赫的納粹軍官,他們無論善惡,首先他是人,是有自己思想的人,而不是一群沒有頭腦的機器。

辛德勒在最後告別的時候,對在旁邊仍然手持武器的納粹軍人說,你們應該回家了,於是這群士兵掉頭回家,軍官也優雅的放下武器,轉身離開。沒有任何猶太人乘此機會,上前群毆報復……(我知道,在中國,這樣的事情,百分之一萬會發生)。觀眾覺得,他們也是有家的,有兄弟姐妹的,這些人無論有多大罪惡,首先他們是人,他們獲得了辛德勒的尊重,也獲得了觀眾的尊重。我認為只有在一刻,才真正理解斯導的用心良苦。罪惡有多大,善良就有多大。

回到夜宴,我還是什麼也沒看見,夜宴群臣?那裡有群臣?我怎么只看見了馬精武老師和黃曉明老師呢?其他人,根本連個影子都沒有。在皇后獲得最後勝利的時候,只有那個內侍監在那裡高喊:女皇陛下萬歲!這個時候,沒有任何聲音,還是沒有人。大群的民眾演員在曝光點之外,除了黑壓壓,無詞可形容,然後轟然一句:女皇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帝在的時候是他們,不在了還是他們,所謂的效忠,說到底是沒有具體對象的,只要是主子,都可以。

心裡明白:我們的導演,根本無能力處理大場面的群戲,沒有能力搞大場面的調度,編劇也無能力為大場面寫台詞,或者說,我們的創作者根本就不具備這樣的欲望。因為對他們來說,皇帝登極,高呼萬歲,一人高高在上,已經足夠了,這個儀式就完成了。因為我們只需要這個了。或者還有個事實,我們多年的人民民眾創造歷史的教育裡面,有多少是真實的東西?民眾到底是什麼?說說幾個主角吧。

吳彥祖演的無鸞,他在整個劇情裡面的作為,簡直乏善可陳。雖然脫胎哈姆雷特,可是性格的軟弱,並不能沒有邏輯。既然武功高強,為什麼你的樂人被殺戮的時候要躲在水裡不敢見人(這個時候沒有說要保存實力的劇情)?為什麼多次面對皇帝而不動手?為什麼在塞外的經歷一帶而過?為什麼最後要給皇帝喝毒酒留全屍的機會?是真的軟弱,還是劇本的毛病,一看便知。說到底,無鸞這個角色完全可以寫的很好,這么處理無非是有意無意給葛優和章子怡讓位置而已。

青女,我簡直覺得完全沒有評論的必要?這就是愛?這就是強烈和至誠的愛?肉麻的話掛在嘴邊不說,整個行動都可以說像個毫無主見小姑娘。既然為愛和皇后競爭,為什麼沒有半點因為愛而帶來的智慧和成熟?被愛人強暴,跟沒有發生一樣?還是一句話,青女也是高級劇本炮灰而已。

殷隼和他父親,前面看似雄才大略,後面突然間智商和能力雙蒸發,被人擺布,一家人死於非命,最後老爺子就落的個老淚縱橫。為什麼?其實只是編劇的工具而已,要你牛X的時候,你就牛X,要你傻X的時候,你就好了,說說皇帝。最不可思議的是最後的自殺。因為導演知道,葛優的這個角色,絕對不能是十足的壞人,一定得是個有善的,有魅力的壞人。最後怎么都得找撥回來。於是就讓他自殺,自己成全自己,滿臉是淚的高尚一把。高尚是這么高尚的嗎?困獸猶鬥,吶喊而死就不可以嗎?詛咒敵人,高聲咒罵而死不可以嗎?和王子決鬥,漓血而死不可以嗎?其實,我感覺到,創作者沒有能力把握什麼是英雄。英雄首先是人,是一個有魅力的人。而我們的英雄,是什麼,是高級政客而已,是卑劣的勝利者而已。要這樣的一個人,非要高尚起來,英雄起來,就算葛優是勞倫斯奧利佛再世,拿到這樣的劇本也無能為力。因為他演的角色不是一個正常的人,而是一個主子,一個概念的主子,電影安排了大量的情節來表現他是多么的權威,一會觀看杖刑,一會關心廟堂裝修,一會解除殷氏父子的兵權。就是沒有多少戲是說明他的個性和內心。

前面對他的劇情線索,都證明了一點,他不過是個卑劣的小人而已,情慾很旺盛,理智也不高明,幾次刺殺王子都歸於失敗,他也不生氣。那么壞就壞到底,可是導演又不能這樣,最後的尷尬在所難免。

章子怡的角色,我覺得還是基本過關的。他是整個片子裡面錯誤最少的人。但是性格線索依然模糊。從前面一個小時的劇情看,她並不想當女皇,她的委曲求全只是為了報復,和保護自己的愛人無鸞。可是一個多小時以後,突然說她要當女皇,根本就是無理取鬧。試問這樣處理,除了將這個人物從為愛而生,為愛而死的境遇,急速扯回到利慾薰心的境地,又有什麼好處。我其實一開始,我覺得這樣的女人,還是可愛的,畢竟她才是真正“我有愛”(青女的那句簡直無力之極)。為了保護自己的愛人而委身皇帝,面對情人的輕視,憤怒的打他的肩膀。面對情人的軟弱,狠狠的教訓。面對情敵,她不無快感的懲罰,一切都是真實的。真是沒天理,為什麼要一定說她做一切都是要當女皇?說到底,還是編劇和導演覺得光這樣不牛X,一定要當武則天才牛X。一定要將章小姐推上這個位置,她的演技才可以發揮出來,不然光演個皇后,章子怡國際影星的位置怎么擺?

試問,做一個女皇又怎樣,做一個平凡女子又如何?只要是真實的一個女人,觀眾一定會捧場,會感動。但是一個法西斯電影,是不能這樣的,因為,民眾角色,是沒有情感的,是符號,只是為了特定的目的而設立的。而世界上真正的主宰,只有主子,皇帝,老大哥。他們才可以樹碑立傳,他們才可以動用這幾千萬的資金。

所以一切都可以解釋了。沒有感動,沒有人性的溫暖。沒有。徹底的冷。唯有片尾歌不錯。章子怡最後的那一回頭不錯,有古意。

夜宴影評(二)

在幽閉的宮廷里,充斥著的是對權力的迷戀,權力之下的孤寂,以及捨棄權力的孤傲。撇開為多數觀眾所詬病的葛優,每個人物都象徵著一種欲望,而彼此角色間的摩擦就形成一種欲望的爭鬥。

馮導拍此片就表明了劇本是由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改編的,這無怪乎演員明星們誇張的台詞表演。從劇本的起源就已經定性了角色,但可惜的是導演沒有將這定性扭轉,反而任之保留。這也是葛優在當中被質疑其演技的主因。還有的就是觀眾對演員本身已經有了個定格,演員在觀眾心中已經是一種形象了,葛優就只能是個耍皮子的小人物,當上皇帝說起正兒八經的台詞就會形成反差。從這點上是觀眾約束了演員。但從演員本身也是有問題的,葛優的容貌確實不具有王者之氣,而既然選角是他,他自身友應該會有角色所需要的本色。

葛優本是瘦削的,但若要具有王者之風,就從衣著化妝來修飾。()黑色,沉穩而壓抑,美指葉錦添就以大量的黑色來烘托這個角色,也支撐起了葛優的表演。層層的黑色,盔甲的黑色,宮廷里的黑暗,黑壓壓的群臣,以這“黑”來壓住場面,形成一種威嚴之勢,儘可能削弱觀眾的經驗心理。角色的容貌就加上鬍子,使之確實有權臣的相容。但演員本身確實有問題,之前就提及劇本明顯的舞台痕跡,這也從葛優身上體現出來,動作明顯的生硬誇張反映出演員拿不穩角色。而其實從角色塑造上,導演是為他度身設計的。葛優演的皇叔是陰險而盲目鍾愛皇后,這陰險沒有表現在情慾之中,而是演變成隱忍。對皇后的一切他都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這種隱忍就是為了由葛優過去的“冷幽默”的風格塑造出來的。

黑色並非只專屬於葛優這個皇帝,而是整個朝廷的代表。而紅色,則專屬於皇后的,代表的則是鮮血,欲望,一種強烈的複雜的欲望。她深愛太子,在強權之下她只有無奈放棄愛情,但她又無法割捨這愛情,她希望以篡奪權力來得到愛情。但命運的捉弄讓她無辜成為了下一個權力的犧牲品,她知道權力的誘惑,她也沉湎於權力當中,但那曾經的青梅竹馬的愛情讓她保留了一份真摯,但這真摯是無奈的。紅色,也只是無奈流出來的血紅而已。對章子怡的面容特色是最多的,當她獨自一人褪去妝容時是清淨的;當她繪上彩色,花上眼影則是陰沉冷漠,導演總想在她身上表現出皇宮權欲的鬥爭,正如皇后內心的複雜,她的妝也是複雜的,濃艷的。

與之相比,則是綠色的青女。她的一切都是乾淨單純的。乾淨的容貌,簡單明潔的宮女侍服。一如她對太子的愛,是乾淨單純,沒有雜質的。而太子則是白色的,這白色只是相對而言的。要論單純,他不及青女;但要論複雜,他又遠不如皇上、皇后那樣玩弄心計。白色只是在於他對權力的欲望,他對朝廷與愛情都只想保持清白,但殺父之仇以及皇叔的追殺讓他無法保留這種潔身自好。本是竹林中的隱世,逃避在歌樂之中,是九人眾的追殺打破這幽靜,是潔白染紅。白不再白。直到青女那暖心的綠的感染,才使白色潔淨。而這時的白則是對青女的一心一意的愛,以及坦誠,只有青女才能體會到太子的面具之下的真實。

莎士比亞原著當中的戀母情結在這裡是有所差異的,甚至並非這么回事。皇后與太子之間的感情是建立在自小的青梅竹馬情誼之中,而並非母子情誼。

電影以大量的寬鏡頭來表現宮廷里的幽暗,為了體現宮廷當中無盡的欲望,則以宮廷內的高空搖鏡來拍攝全景。這些大範圍的鏡頭就是以氣勢來吸引觀眾。而從平面而言,皇宮當中對稱的布景立體的光源則是從美來吸引觀眾。這些鏡頭語言絕對是舞台無法表現的。

電影當中巧妙的場景以及譚盾沉穩的音樂絕對是片子的亮點,演員的表演說到底就是個符號,導演為表現主題的符號而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