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人再囧途之泰囧影評

人再囧途之泰囧影評(一)

每一年的賀歲檔不論是大公司壟斷,檔期撲所迷離還是低成本片方卯足了勁高調分一杯羹,言辭誇張,都還是總會有一部分圈內人會在賀歲檔前假設一個自己最看好的「黑馬」。不管是為了表現自己專業的眼光還是希望這個檔期更加的精彩,這樣的方式已經越來越常規化,不少的觀眾甚至根據網上的資料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參與了競猜遊戲,當然沒有什麼所謂的正確與否。儘管水軍涌動但是大多的看法還是隨了自己的喜好,這樣的現象在網際網路新社交方式的途徑上已越發全面,放大,在筆者看來這應該是好的,不是牢騷而已。

在2012年的賀歲檔顯然《泰囧》是公認最被看好的「黑馬」,不僅僅是《人在囧途》的良好口碑和3個耳熟能詳的傻瓜泰國「西遊記」式的無節操搞笑,還有這部影片是賀歲檔僅剩的標準喜劇,很難得的反抗悲傷氛圍與發洩不滿的跳板,結伴團購也就趨之如騖了。對於《泰囧》來說喜劇標籤從先導預告片的出色行銷開始一直延續到影片上映的良好口碑,相對正面的行銷和末日,3個12的良好契機很好的結合在了一起,觀眾當然也不會錯過這個輕鬆的機會,在開畫日3650萬的成績顯然是值得肯定這股力量的。

對於《泰囧》這麼高的上座率和票房,究其大部分的原因還是在於上面筆者所說。如果非要究其影片本身質量和票房的關係,我們也是可以細細分析的。

作為一部類似公路片的情感喜劇,《泰囧》有點閒庭信步,不像馮小剛那樣的純熟,矯情,這在筆者看來或許還得得力於徐崢的初次執導,與其說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還不如說是以一種觀眾唯唯嚅嚅的視角為起點,高潮勁爆台詞和煽情融入畫面都是情之所以而為之。很多細節不像是編劇規正範圍內的,加上公路片場景利用是非常依靠於現場調度和創作的,甚至從很多演員自發的逗樂方式和動作都可以看出該片從導演到演員都是一股熱情在作怪。

如果說很多細節笑點都是順其自然的,那麼《泰囧》的大框架卻是始終圍繞在徐崢所說的「除了喜劇還有很多關於人生之外的東西。」倒霉成功男徐朗為了一個更大的誘惑一路扎進了這條看似沒有回頭路的泰國之旅,一個天然呆的傻小子王寶為了很多小市民心裡的夢想乘坐了這架班機和這個上輩子也一起做過飛機鄰座的徐朗組成了「泰國傳奇」,機緣巧合下他們總是你推我迎,彼此推拿之間他們在另外一個潛在的反派高漸製造的諸多困難中明白了很多道理。3個人物,有人困頓,有人2貨,有人誓不罷休,有職場,有家庭,有親情,有旅途軼事,這些被放大了的生活在戲劇步步為營的緊張刺激與且停且戰的笑與理的緩衝下自然流暢,儘管製作在水平上仍顯一般,然而在被觀眾放大了的喜劇元素驚艷下還是穩住了觀眾的口碑,鎮住了場面。

再高深的電影也不會是觀眾口耳相傳的「好看的電影」,再喜劇的無厘頭電影也可能淪為段子秀的過場爛片。能笑能懂是大眾的基本要求,然而電影被錯解為的高端藝術總是放不下身段,好像是票房不管怎麼樣,檔次不能低,觀眾不管怎麼樣,面子不能丟。這些陋習已不是一夕有之,像《失戀33天》《泰囧》這樣的歡聚班底做的老百姓類型電影能實驗成功實屬不易,回過頭來看是試驗成功,但是製片方也只能慶幸的說一句「押對了!」。

看到這些黑馬筆者認為值得重視的是這樣的類型喜劇能在如此接地氣的劇本和低成本的投資的作用下獲得好口碑很大的一部分還是在於觀眾對電影的投射,不僅僅是接地氣的人物角色,還有情節自然流暢卻渲染的極富特徵。明顯的人物,情節和情感搬上了熒幕,觀眾在一個密閉的空間裡,一個特殊的日子裡怎麼能不有所心靈觸動。筆者記下些許希望:「投射出票房,片方需大膽。」

生活還有很多日子要過,光線明亮的熒幕上還一幕一幕的更換著電影,苦大仇深的歷史武俠大片我們已經不缺,現實已經被埋怨的夠嗆,但是正視觀眾的低成本喜劇我們卻沒得挑,不得不說內地觀眾有點「囧」。

人再囧途之泰囧影評(二)

《人在囧途之泰囧》這匹票房黑馬,可以媲美「快樂大本營」的搞笑招數,逗樂了觀眾也賺飽了腰包。讓人哈哈大笑也算調節神經的一劑藥,舒緩神經的疲憊和緊張,過後卻只算只七彩蜻蜓在記憶的湖面上一點而過,不留多少痕跡。

說到《泰囧》,就不得不回味《人在囧途》那段記憶,幽默的笑料背後那些辛辣的諷刺,發人深省。《人在囧途》中,小資產階級(老闆)和無產階級(打工仔)源於不同心理而矛盾重重,有著無法調和的觀念又能憑著人性共同部分——向善向真——而相濡以沫。老闆在養尊處優中變質的人性,總能被打工仔那善良忠厚的人性像鏡子般照出醜陋的原型,而如此深刻的主題又是根植於現實土壤之中的,並以一種幽默風趣的方式展現,於是震撼了無數觀眾的心靈。這就是《人在囧途》之所以讓《泰囧》具備超強號召力的原因。觀之《泰囧》,即有出乎意料的搞笑情節,又有引人入勝的懸念和精彩搞笑的打鬧,卻總少點了點厚重的味道,即便主題——表現人情的溫暖和珍貴——也算上了高度,而人物和故事難免有些跑偏,添了些無厘頭的寡味。再者,片中花樣百出的場景有些喧賓奪主,無論是高檔酒店,泰國寺廟,都稍顯花哨,雖然新鮮卻少了「地氣」,也就是缺乏本民族文化和社會的縮影,沒有貼近民眾的現實也便顯得輕浮了。這也是《泰囧》不能給人《人在囧途》那種平實親切感受的原因。而在人性的表現上,《泰囧》還算可圈可點。縱使王寶老實善良,也會在金錢面前迷失,最後還因這點背叛和徐朗產生矛盾。再看徐朗,即有偽善圖利的一面,翻過來又有內心愧疚並被王寶的善良和寬厚打動的一面。最後是為人冷淡的高博,也在喜得貴子之際感動涕淚,散發著濃濃的人情味。這些演員的出色而自然的演技總還算拿捏準了人性。

《泰囧》的票房足見《人在囧途》的成功,卻不見得在《三囧》或者《四···》中還能坐穩寶座,功蓋千秋。於是,我們不免對國內一些續集影視感到惋惜,無論在劇情還是製片上難逃「下滑」的怪圈,於是又該好好反思影視藝術到底是「脫俗」還是「媚俗」的問題了。

人再囧途之泰囧影評(三)

《泰囧》出來的時候,家裡還沒有網路,想起《人在囧途》時的歡樂,看到又有黃渤的加入,還有豆瓣上打出的極高分數和一片好評,不由期待,期待中也有一點懷疑,真有這麼好?

一等多半個月。湊湊合合的網路,湊湊合合的看。也許是期待太高,故事展開一多半了,還在找哪裡是笑點,哪裡有神氣,哪裡值得那8.5的高分,然後不得不認清現實,就是這個水平了。就算也時不時被逗笑,可是總覺得隔了點什麼,因為那笑是能夠預見到的,頗有些俗套的笑,而不是突如其來、情不自禁、發自肺腑、直達內心的笑,也缺少點匠心獨具、靈心慧性。所以電影結束之後,回頭又看豆瓣,發現分數已經降到了7.8,這才覺得,正常了。

如果沒有《人在囧途》的在先,不會時時感慨怎麼又是這樣編排,《泰囧》也可以多一些新鮮感;如果沒有徐錚與王寶強之間太過的裝傻充愣與刻意的插科打諢,《泰囧》也可以更自然一些。但是,如果不是如此,《泰囧》也就無法滿足大熒幕前的歡樂需求,也許也無法實現這突如其來的成功了。()竊以為,徐錚是個聰明的人,會玩會演會導會利用一切條件達成所需,刻意、俗套、裝傻充愣都無所謂,有效果就行,但也不會毫無底線,於是,小成本就完成了小成本的小品相,親切,平易近人。有些意外的是,沒有收穫期待中的笑果,卻幾乎被煽出了幾滴眼淚,雨中的仙人掌,王寶強的旅行日記,徐錚的一句「迷路了」和最後的回歸家庭,一樣很俗套,卻一樣有效果。

《泰囧》就像是在白開水裡滴了幾滴油霸,初看不融合,顏色也過了點,但很快就能蒸騰出一片蓬勃的的歡樂。也還好只是囧囧,而不是炯炯,只要展現各種窘相就好,不必有什麼神韻靈魂。作為一篇標準的扣題作文,徐錚、王寶強、黃渤,完成的已經很好了。並且,《泰囧》似乎還是適合在大螢幕看的,泰國的油油綠與小山大雨,三個主演的囧像賤像,在觀眾眼前一亮相,就不由不逗樂了。可惜自己沒有機會這樣來看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