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看焦裕祿有感

看焦裕祿有感(一)

對於他,是沒有什麼概念的。

或許是曾經課本中一個不完整的故事。或者是眾口流傳的一個名字。

知道蘭考,知道焦裕祿,知道他在病痛時用來抵住腹部的茶壺蓋。但這些根本無法串聯為一個鮮活的人物,一段感人肺腑的歷史。

不看《焦裕祿》,便不知道何為偉大,何為奉獻。一部老片子了,卻讓所有的同事都因感動而垂淚。

所以關於焦裕祿的故事都鮮明起來,螢幕上那個瘦削而堅毅的面龐感染到了每一個人。沒有豐功偉績,沒有錦衣玉食的榮耀,甚至不能給妻兒穩定富足的生活。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男人,將自己的生命都慷慨地獻給了蘭考的36萬百姓。他只是做著一些幹部不屑做的小事,他只是及時的解決百姓遇到的一個個問題。他只是將心與百姓系在了一起,他只是擁有了一雙能看到民眾疾苦的眼睛……作為丈夫,他不能讓妻子過上幸福的生活,作為父親,他連兒女想要吃一頓肉想要買一件新衣服的願望都無法滿足。我甚至懷疑起來,這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這樣的人真的存在麼?他帶動了一批幹部,讓蘭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常常將人生價值、社會價值掛在嘴邊。但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並不是你得到了什麼,而是你帶給了別人什麼。

通過這部影片,通過焦裕祿這個人物,我重新領悟到奉獻的力量。不止我們同事之間,希望在生活中,我們都能擁有風險的精神。尤其從事教育服務行業,更要對自己的學生奉獻,並將這精神傳遞給學生,讓她們在今後的美甲崗位中,為顧客著想,為顧客奉獻……

看焦裕祿有感(二)

多年以後又一次看《焦裕祿》,於再次感動的同時卻在片中發現了一位不太引人注意,但是卻充滿啟示性的人物,也就是與焦裕祿共事多年的那位縣長。這位縣長是一位典型的反面人物,舉報焦裕祿的是他,逃避抗洪的是他,延發救命糧的也是他。非常幸運的是,並沒有像大多數頌揚英雄的影片那樣,最後給他一個悲劇結局。相反,在焦裕祿死後多年,他還是風風光光地當著他的縣長。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感謝劇本的創作者,他有意無意地打開了一扇通向深刻問題的窗戶。

如同焦裕祿一樣,我們已經習慣了面對一位又一位逝去的英雄人物。似乎在和平時期如果不是為了工作、為了事業搞垮身體、放棄家庭、赤貧如洗,最後英年早逝,那麼就不能成為英雄人物。儘管我們也曾見過對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普通黨員的宣傳與褒獎,但他們的境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如果英雄人物都落得如此收場,那麼除了帶給我們一些惋惜之外,又如何激勵我們去做一個像他們那樣的人。

我們的宣傳方向應該改一改了:應該向那些品德高尚、事業成功、家庭幸福、身體健康的學習。試想一下,如果焦裕祿同志有一付鐵打的身子,那麼他也許不會成為盡人皆知的英雄,但是他卻能夠為國家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貢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並不是一種值得推薦的思路,因為它違反了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規律。

一種能夠在全社會廣泛長期推廣的東西,必然是可持續發展的。如果奉獻精神的實踐導致的是一連串的惡性循環,乃至性命不保,那麼很可能是我們錯誤地套用了奉獻精神,以至於違背了共產主義所追求的人的全面發展的目標。捨身取義在非常情況下是必要的,而在我們日常生活與工作中更需要的是能夠引導大家走上良性循環的方式。

為什麼奉獻精神會導致惡性循環?錯誤不在於它本身,而在於我們以一種拔苗助長的方式來實踐它。奉獻精神的基本依據在於個人發展與集體發展的相互關係。也就是只有集體發展好了,個人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因此,為集體的發展來貢獻力量與追求個人發展相一致。但如果集體中的每個人都優先追求個人目標,由於集體目標的不到實現,個人的發展也會受阻。在這種情況下,集體目標應該優先於個人目標,奉獻也就順理成章。

然而,這裡有一個潛在的前提假設是:個人的目標與集體目標是基本一致的,而且在實現集體目標後個人目標更容易實現。但不幸的是,在大多數情況下,個人目標多多少少都會與集體目標相矛盾。比如,焦裕祿同志如果想保持一個好身體,那麼可能就沒辦法把工作做到現在這麼好。反過來看,如果焦裕祿同志愛護好自己的身體,也許目前的工作績效下降了,但是通過延長了的壽命,長時間內的貢獻肯定會超過他生前所達到的。

這個時候就需要大家一起來奉獻,使奉獻者能夠在優先滿足集體目標之餘能夠滿足個人目標。就好像拉縴的人那樣,你的繩子松下來的時候,我把繩子拉緊,這樣大家都可以輪流得到休息。可惜,焦裕祿同志的夥伴們並沒有如同他一樣敬崗愛業,縣長就是典型。於是焦裕祿同志就像獨力前行、不知休息且孤立無援的縴夫一樣被活活累死在崗位上。

為什麼奉獻者總是孤獨的呢?這是因為,通常具有較高思想覺悟的人總是少數。這也說明高覺悟者追求的遠遠超出了其同伴群體的平均水平。這樣固然體現了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但如果帶不動那些落後的同伴時會怎樣?縣長同志就是這樣的好例子。他追求的個人目標雖然會因為集體目標未能實現受到影響,比如蘭考縣搞不好縣長就不容易提升,但是他卻避免了步焦裕祿同志的後塵。這樣說也許聽起來挺自私,但是如果縣長的覺悟提高了,那麼他很可能成為第二個焦裕祿,因為其他人的覺悟還停在原地呢。

從這一點來看,提高全體黨員的思想覺悟的確是非常必要的,否則先進者會失去組織的支持。但僅僅提高覺悟就可以奏效嗎?這非常類似於我們對誠信的提倡。現在誰都知道,在沒有相應機制支持的情況下,講誠信的人會遭到不講誠信者的嚴厲懲罰,不知道這種示範效應算不算良好。誠信的推廣必然要建立在堅實的社會基礎之上,這種基礎往往需要許多年的積累完善才能建立。單方面倡導誠信不如告訴大家在目前的機制下何種的誠信行為是受到保護的。

倡導奉獻精神也是一樣,為其高唱頌歌,而不注意實施它的前提和後果,必然會導致鞭打快牛的情況。相對於無限拔高奉獻精神,不如告訴全體黨員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何種程度的奉獻精神是可行的,然後隨著社會基礎的日益牢固和不斷完善,逐步提高奉獻精神的水準。否則,不知會有多少焦裕祿式的人物會因為受到誤導而累死在崗位上。

如此說來,解救焦裕祿們的方案就非常清晰了:從目前的社會情況出發提倡有限奉獻精神,而非一昧吹捧無限奉獻,從而緩解奉獻者的孤獨境地;在大家都樂於奉獻的情況下,大家同舟共濟才能讓奉獻者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並形成愈奉獻愈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的奉獻模式。這樣我們就有希望看到某一天人們傳頌的英雄人物是由良性循環所塑造的全面發展的人,而非孤注一擲的為理想獻身者。他們的示範效應會帶動越來越多的人進行奉獻、關心奉獻,從各個方面改善社會環境,使奉獻精神的實踐基礎更上層樓。當我們發現奉獻精神與它所依賴的社會環境相互促進時,大量的英雄就會從各行各業中湧現出來。更為重要的也許是:我們再也不用為焦裕祿式的英雄們扼腕嘆息了。

看焦裕祿有感(三)

焦裕祿這個名字,從小就很熟悉,他的先進事跡可謂人人皆知,他那種對崗位的熱愛,對人民民眾的深厚感情。通過這次學校組織觀看影片《焦裕祿》,使我的心靈得到了洗禮,當影片中出現的親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術員、送回一桶魚、雨夜抗洪、治沙栽桐,每一幕都讓人流下了感動的眼淚。觀後有如下淺薄感受:

一、要勇於「照鏡子、正衣冠」。影片中,焦裕祿在走訪途中,看見一名民眾被捆綁著邊走邊挨打,在了解清楚原因後,果斷讓村幹部放人,民眾稱它為「青天大老爺」,而焦裕祿卻說「是我們工作沒做好,對不起鄉親!」他沒有將百姓吃不飽肚子歸因為天災,而是怪自己工作沒做好,這是勇於從自身找原因,進行自我批評。

二、要勇於擔責任。焦裕祿為了給基層幹部解決溫飽問題,決定購買高價糧,被人檢舉後,果斷地承擔所有責任,()這一點值得當今很多黨員幹部學習。在實際工作中,尚存在個別幹部在遇到困難或問題時,不是怕前怕後、畏首畏尾,就是想盡辦法先推卸責任,往往會貽誤問題的最佳解決時機或者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我們要向焦裕祿同志學習,學習那種敢辦實事、幹大事,敢作敢當的大無畏精神,加強幹部凝聚力,贏得民心所向。

三、要勇於自我奉獻。焦裕祿在身患嚴重肝臟病後,仍然奮戰在抗災搶險第一線上,到最後生命垂危的時候,依舊關心「三害」的治理情況,這種精神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蘭考人民。他取消領導幹部物資的特殊供應,與老百姓一樣購買口糧,沒有一絲一毫的官僚主義、享樂主義,一直保持艱苦奮鬥的樸素作風,與百姓同甘苦。我們年輕一代要時刻以焦書記的這種精神警醒自己,堅決反「四風」,樹清廉。

四、要活在當下珍惜眼前。對比上世紀60年代,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們要時刻牢記,正是因為有很多像焦裕祿式的好乾部、王進喜式的好工人等等的無私奉獻,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加倍珍惜眼前所有的,不要苛求不屬於自己的,知足才能常樂。

五、要著力均衡發展經濟。近年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但卻仍存在著地區發展不均衡,貧富差距過大等問題,只有加快落後地區經濟發展,逐漸縮小貧富差距,才能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使「中國夢」夢想成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