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觀後感

一步之遙觀後感

一步之遙觀後感(一)

這次看《一步之遙》的感覺有些奇怪,沒看之前網上惡評聲一片,擔心是爛片,去看時心裡惴惴的。看完在影院裡覺得還不錯,等到回到家裡再細細一想,似乎影片又有很多問題,有些地方似乎差了一點,但就是這一點,就是一步之遙了。

《一步之遙》最大的問題是劇本和後期剪輯。開頭文章的那段冗長的講述沒有任何意義,和劇情發展雖然有關聯,但文章拿腔作調,有故弄玄虛之感,這時已經讓人有疲倦之感。然後又是一大段冗長無聊單片方所謂華麗震撼的外國歌舞,像春晚,唯一不同的是大腿多。影片主創本想用這段歌舞先聲奪人,殊不知觀眾早就對這樣的舞蹈不感冒了,馬走日和項飛田的主持像是在說相聲,此時觀眾的忍耐程度已經到了極限。可以說,電影開頭的半個小時是巨大的敗筆,後期剪輯出了問題,不但沒有儘快抓住觀眾眼球,反而在觀影現場就流失了一部分觀眾。

接下來的故事有些漸入佳境,尤其是在馬走日開車致完顏英死亡之後。其實影片最好看最有張力最應該占篇幅的是武六武七和項飛田決定讓馬走日演殺人過程電影這一段,這一段故事應該支撐起全片內容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多,這段故事才是影片真正的核心。而開頭的花城總統評選及歌舞完全可以不要。可惜的是,編劇沒有這麼去架構影片,而是醉心於台詞的俏皮和出彩。馬走日大量的旁白也消弱了影片的張力和緊張節奏,加上某些片段刻意的搞笑,可以看出導演在影片藝術性和商業性之間試圖找到平衡,可惜沒能做到。影片最後,武六救馬走日兩人開車那段實在勉強,尤其是武大帥老婆拿機槍掃射女兒於情於理都很狗血。馬走日最後的陳述有些長了,雖然作為結尾也可以,但以姜文的才氣來看終歸落了下乘。當時看到武大帥娶外國小老婆然後跳舞那場,武六濃妝艷抹,我以為她是把馬走日從監獄救出,梳洗打扮,然後當場宣布嫁給馬走日。然後武六和馬走日跳舞,武大帥老婆敬上毒酒,或者是安排刺客刺殺,武六也可以自殺,在悠揚的武曲中,兩個人邊跳邊離開人世,這樣的畫面想想都很激動,這樣的結尾有多種可能性。可惜,編劇不是我。

說說表演。姜文的表演不如讓子彈飛,但說的過去。葛優和王志文的角色應該互換,有些對手戲就會很好看。葛優和舒淇出演,還是姜文想用他倆的知名度確保票房。問題是,葛優還是一貫的詼諧表演,儘管吸引觀眾,但項飛田的陰險有城府展示的不夠。而王志文有些大材小用了,他要是演項飛田一定有驚喜。舒淇不談了,她不會演戲。周韻的演戲風格我比較喜歡,儘管她演的角色多有雷同,在這部戲中表現尚可。那英也可以,洪晃有驚喜。文章後面演的不錯,開頭不好,當然這不完全是演員的問題,跟劇本有很大關係。

說說什麼是好電影,這個問題確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定論。但如果一部電影播完,大家互相問:你看懂了嗎?那這部電影不一定就是不好,但一定是在哪裡出了問題。好電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整體故事是應該讓人看懂的,不能脫離故事情節,隨心所欲加上太多隱喻和伏筆,這對觀眾來說顯然不公平。電影主創講不好一個故事,不是不屑於講,而是能力的問題。我們通常認為傳統的線性故事順序最好寫,其實不然。拍電影和在街頭給人講故事說評書一樣,要想吸引人,故事要好,要有條理,要一波三折,要符合觀眾聽眾的情感脈絡和思維習慣,這些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挺難。拍電影不是拍給自己的,觀眾既然花錢買票了,你就應該拍出一部能讓觀眾看得進去還過癮的作品來,這是契約,也是責任,更是擔當。拍出一部電影賣給觀眾,觀眾感覺商品不好,還不能退貨,發幾句牢騷,商家還說你不懂商品,這就太不厚道了。

說說姜文。姜文有才華是毋庸置疑的,但再有才華的導演又不能保證每部戲都是精品,所以《一步之遙》的不盡如人意也不必太在意。但姜文應該總結和反思;觀眾到底願意看什麼樣的電影?多數觀眾的欣賞水平一定就低嗎?活著霸王別姬紅高粱光榮的憤怒讓子彈飛都是好電影,那些電影的觀眾里一定有不少都看不懂一步之遙,這不矛盾。前幾天看了印度的《一次別離》,又想起了日本的《入殮師》,沒有大場面,沒有華麗的道具和背景,沒有搭建多大的場景,沒有動用幾萬名民眾演員,沒有多少件衣服古董,就幾個演員,幾處生活場景,一個平淡的故事,就能在不經意間打動了觀眾的心。感覺現在的姜文心氣太高,高到雲霄就不接了地氣,老是想俯視眾生,想教化。這是文化人到一定程度的通病,馮小剛張藝謀陳凱歌都犯過這個毛病。彎下腰來,多接地氣,多到人民民眾中去。這話雖然有些官方,但道理沒錯。姜文一直說要和弟弟姜武合演部電影,但沒有合適的劇本。其實,姜文就和姜武就演兩個兄弟,一個在社會秩序和機器中過於正常,一個老想游離於秩序外稍顯弱智,他們之間的情感糾葛和性格衝突,細究起來是很有意思的。送給姜文導演幾句話:沉下心來,問候身邊的生活,擁抱平凡,思考偉大,因為平凡和偉大只有一步之遙。

《一步之遙》我打6分,滿分是10分,及格。有些可惜,但僅此而已。和國外電影業的差距看似只有一步,但還是很遙遠。

一步之遙觀後感(二)

三種可能,男一男二分別叫馬走日,項飛田,懂點象棋的都知道,同樣一次行棋,馬比相少走一步,類比劇種兩人同樣操辦一件事,最後兩人下場確實天壤之別,一步卻也是之遙。象棋中的相,項飛田也只能在法租界為虎作倀,出不了「漢界」的漢奸。

第二 武六與馬走日,馬曾回憶當初武六要是沒有踢段兩條腿,哪怕留下一條,也就能跟她去拍電影而不是中途下了車,走上了這條路。

第三 片名第三種解讀,馬走日曾獻策給老佛爺: 拯救我大清只需一步把腦袋後的辮子給剪了,然後馬走日一路小跑 冷 於是喝酒醉後醒來:民國了。區別在哪,就是被剪了辮子是清朝,自己剪了辮子是民國,一樣的人心,只是這一步 差距大了。姜文送「完顏」到買「出嫁」的鐘三兒(中山 請自帶口音)家裡,還是別人買了送鐘三兒(民國不是他中山兒打的?別人送的?恰巧?政治遺產?) 然後馬走日把類比與「總統」的完顏(政治資產)給「斷送」了,然後大家要「北伐」!請注意最後為什麼馬走日開車逃跑到的地方一看就是福建土樓的傳統建築,這是從上海來的啊,選這麼個地方是有地標性吧。馬走日覺是「袁世凱」,然後各大軍閥就是這電影中大帥的代表,又是娶白俄聯盟(不就是軍閥後期 各大國際勢力在華利益代表的支持麼,還記得飯桌的說日語,德語,拉丁語嗎?),唯一不懂且覺得牽強的是,武六是代表我黨嗎? 馬走日最後跳下來說的:不知道武六以後過的好嗎? 我想告訴馬走日:武六,挺好的。。。武六(5+6=11 國慶) 武七(5+7=12 )1912 民國元年。

其次來「劇透」,這基本上用象棋的簡單術語就可以概括:當頭炮(選頭「泡」美女),馬來跳(馬走日操持選美) 立馬車(馬走日與完顏兩人出「車禍」)相飛天(馬走日要救自己求救大帥,反而先救了項飛田),將出列(武六 武七 都求大帥父親致死或相救馬走日)士走斜(知己的「士」幫馬走日脫困)終!我們來聊電影本體,借用台詞:電影是看的懂的藝術。那麼對於首映後很多人口碑總結最多的是:看不懂。好,如果一個電影大家看完後都在聊其他,劇透也沒事,那說明大家都沒「看懂」,看懂不就是比如講了個什麼事,兇手是誰,最後愛了誰等等,聽懂了看過人講的故事那還有意思?正如開篇TO BE OR NOT TO BE莎翁經典開場,就像解讀作品一樣,每個人的哈姆雷特每個人的一步之遙,我倒是覺得看懂看不懂沒必要爭議。還有懂分為不懂到底自己是不是懂了,覺得自己懂了但又覺得自己這樣懂是不懂。好吧,再說我也不懂了。

正如姜文那句:電影是看得懂的藝術,首先《一步之遙》就不是個「電影」,是以借電影包裝的「陰謀。那我「看懂」了什麼:主要在項飛田(法辦,代表政府顏面) 王天王(導演,代表如何導向意識形態和口碑)武七(政府後面的財閥,要洗錢的那種)武六(改革派 道德高點 「政協」),當這幾個團體的人湊在一塊也就抉擇了任何人的生死,是劇中的「兩條腿才能改寫歷史」(德先生和賽先生)正像他們想讓馬走日故意演一次「重返現場」相當於是承認自己是兇手,然後才能放了他,最後聊到電影上說以後不叫選花魁叫選影帝影后,叫金蔥金雞獎,啊哈哈,那我們來聊一下1964年放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後來還的了後來金雞獎的某項吧。電影故事是這樣的:三年自然災害後,龍梅和玉榮姐妹為生產隊放羊時遭暴風雪,為了挽救集體財產最後被窩凍傷截肢。那現實的故事是:兩小姐妹放羊遇暴風雪,最後被在當地被打成「右派」的人所救,應政治需求被改成了獲獎那種。

這是我所理解的一步之遙,人永遠與真相有一步之遙。

一步之遙觀後感(三)

先講我不喜歡的地方。《一步之遙》有太多的隱喻,這是我不喜歡的地方。要講的東西太多,都擠在一起了,所以觀眾大談看不懂。從表現形式上,太過舞台化,就像是看話劇,讓我感覺非常不自在不舒服,相信這也是很多人討厭的原因。(順便可以展開一下,看過幾次話劇,都覺得不太舒服,演員說話太假了,說話哪有這麼說的?這就是我喜歡電影而不喜歡話劇的原因。)

在我看來,本片的意義就在於借古諷今。大家肯定認為花國大選誇張了,那春晚誇張嗎?罪犯移交整得和香港回歸一樣。四個人小房間一商量,就把馬走日的命運給決定了。藝人添油加醋,隨口亂噴等。這些都是現實中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只是全部湊到一起,觀眾覺得太荒誕。

姜文的電影,就是想赤裸裸地表現自己及其思想,對於當前的思想文化宣傳工作來說,太過激進了。很多地方講得太過隱晦。連這樣觀眾直呼看不懂的影片,審查的時候也碰到了問題,你說這該怪誰?相信《小時代》永遠不會有這樣的困擾。

影片最大的基調就是權貴要達到自己的目的,順民意而為要槍斃馬走日。這本來是很淺顯的故事,但姜文夾帶了太多私貨(當然,不一定每個人都理解,歷史以及「真實」,未必就是真正發生過的事情)。在這裡我並不想解讀每個故事。稍微講一下比較明顯的吧。一步之遙,從小見大。人生以及朝代都是這樣。馬走日一念之差,出車禍自己跑了,變成殺人犯了。求大帥幫忙,說不出口,卻幫了後來抓他的項飛田。喝了酒睡過頭,沒及時割了清朝自己的辮子,就讓別人革了命。可以說他在每個人生的關口都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講到這裡,我的想法是,恨當年校長太不努力。

至於馬和象的區別,除了一步或者四步之遙,我覺得還有一個意義,就在於象永遠不會過界,他只會守著固定的路線,護著大帥。馬就活絡太多,當然,在這個故事裡(特指那個時期)結局不太好,但在姜文別的電影裡可就不一定了。有些影評解釋了每個隱喻,有些太深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豆瓣。不過,影片最後為何去到了福建,我是沒想出來有啥深意,難道預示了下部電影的地點嗎?

最後,姜文在電影中被「民意」槍斃了一回,沒想到電影在現實中又被類似的民眾又槍斃了一回,這是悲哀,還是印證了他的才華?()在《小時代》能做票房冠軍的一個市場,這一點也不丟臉。

另外,姜文說道,每段感情都應該當第一次對待。哥笑了,早幾年就和身邊同學分享了這個理念,人以為是說笑呢。當時還有個同學是每一段都當最後一次對待。都是深情的人啊。

總而言之,當年我黨到人民民眾身邊宣傳先進理念,是花了很長時間很多功夫的。當前也一樣。而如果只為求個樂呵,那麼這部電影肯定不適合看。當年,《大話西遊》也是票房慘敗。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