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親職教育

寫給兒子的第一封信

寫給兒子的第一封信

親愛的兒子:

  自從到了高中,就很難從你那獲取你學習和思想上的信息,這讓我們對你的關心教育和幫助無從下手,突然想到就給你寫信吧,請你認真看完這封信,如果可以,以後我們就用這樣的方式交流。

  在爸媽的心目中,你是一個聰明、善良、聽話、樂觀、節儉的孩子,這讓我們感到很欣慰。一直以來我們在學習上都沒有像別人家長那樣給你壓力,因為我們認為,學習雖然很重要,但那不是生命的全部,只要你能盡力而為,我們不會過分要求你做你不能達到的事情,只要你樹立遠大的理想,並為之努力,我們就心滿意足,我們要的是一個體能心理都健康健全的你。你也很不錯,無論學習還是人品都表現的很優秀。

  雖然中國的應試教育讓你們這些孩子們都成了考試的機器,扼殺了你們的純真、好奇、創造……但是,人要存在,就要適應存在的條件,不能犧牲自己為代價,所以只有隨流而動。現在已經進入了高中,高考是人生的轉折點,雖然不情願,雖然很無奈,但是在這個學歷為王的就業機制下,高考成績優異意味著能就讀一所好的大學,這在大學畢業踏入社會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份出色的學歷意味著有更多更好的職位可以選擇,有更高的薪水……所以請你在這三年內勤學苦練、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不要害怕阻力,阻力就如你玩遊戲,遇到兇狠的對手,你會勇敢的想盡辦法與之拼搏,氣勢上嚇倒它,最終對手會被你打敗。( )不要害怕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要有取勝的決心,要有戰勝困難的毅力,什麼事都是事在人為。不要害怕競爭,適者生存,我們只有通過競爭才能展示自己的實力,才能更堅強,更自信,才能更有意義的生存。請時刻銘記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誰也不能隨隨便便地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你十五歲了,已經長大了,是個成熟的小伙子了,所以現在對你的要求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上,還要學會做人學會處事,這在你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學會感恩。知恩圖報,是一個人有道德的行為,是一個人有良心的表現。要感謝父母對你的養育之恩,感謝親人對你的愛護之恩,老師對你的教育之恩,同學對你的幫助之恩,甚至一花一草給你的奼紫嫣紅、蓬勃旺盛,山山水水給你的千姿百態、氣勢磅礴……哪怕是你的敵人,你也要感謝他給了你堅韌、鋒芒、從容……只要你心存感恩,你就不會有太多的抱怨,你就會覺得這個世界多么美好,你就會活的很快樂。

  其次要學會自信。不要否認自己,世界第一永遠只有一個,但不要忘記你自己也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我們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每個人都有缺陷,所以不要害怕自己的缺點,要敢於發現自己的缺點並逐步改正。再說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兩面性,比如你不愛說話說明你內斂穩健,膽小說明你遵章守紀、珍愛生命,不善於表現自己說明你不淺薄輕浮……缺點在別人看來有時候也是優點,所以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在這裡悄悄告訴你建立自信的幾種方法,誠懇的希望你試試:

   (一)挑前面的位子坐
   (二)練習正視別人
   (三)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
   (四)練習當眾發言
   (五)咧嘴大笑
   (六)怯場時,不妨道出真情,即能平靜下來
   (七)如用肯定的語氣則可以消除自卑感
   (八)自信培養自信
   (九)做自己能做的事

  再就是要學會自理。媽媽心疼你不讓你做事,一來是因為你小不會做,二來是想讓你有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現在看來是錯了。一直以來讓你養成了懶散、不愛收拾、不愛勞動的習慣,產生了較強的依賴思想。( )所以從現在起要學會合理的安排時間處理好自己的事情,不要用沒有時間和不會做來當藉口,想做的事總找得出時間和機會,不想做的事總找得出藉口。

  最後是要學會交流。如果沒有交流就會失去學習的機會。通過交流,可以鍛鍊你的表達能力,可以培養你怎樣說話,怎樣有效表達以及表達的技巧;通過交流,你可以讓別人認識你、接納你、認可你;通過交流,你可以學習到別人好的經驗,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通過交流,可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所以不要封閉自己的思想,敢於表現自己的思想。還要和不同層次的人交流,那樣你才會更有利的捕捉到別人的內心,豐富的你閱歷。同時還要學會傾聽,就是多聽少講話,認真聽別人講話,給別人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這同樣是一種深層的尊重。

   最後一點,要學會鍛鍊,很重要,人生有四個存摺:健康、事業、婚姻、金錢,如果把健康丟失了,那么其他的三個存摺都會過期。所以請加強鍛鍊,有了健康的身體什麼都會有。

  以後你要學的東西還很多,我們會慢慢讓你明白。學會做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會用我們的行為來感化你,用我們所學到的知識來灌溉你。最後希望你開開心心的學習,踏踏實實的做人,盡最大的努力完成高中三年的學業。請相信自己,我行,我一定行。  

愛你的媽媽

二00八年十月二十四日

推薦閱讀:[最優秀的親職教育] [親職教育應遵循的十個心理規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