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勵志人物

揚子江藥業徐鏡人:一生只做一件事,將小作坊打造成700億醫藥帝國

徐鏡人一生只做一件事:製藥。他心無旁騖,篤定前行,將一個小作坊打造成700億醫藥帝國。

從軍隊退役後,徐鏡人決定進入製藥行業,於是創建了一個作坊式的製藥廠,即揚子江藥業的前身。

創業初期,條件艱苦,全部資產只有六間平房、幾口大缸、幾台簡易的設備和數名工人,舉步維艱。

徐鏡人身兼數職,既當廠長,又當泥瓦工、建築工、搬運工。為了解決技術問題,他和職工一起動手研製、改造設備,並且到其他製藥廠學習製藥工藝,製藥廠慢慢有模有樣。

1981年,“國務院國發179號”檔案規定,“嚴禁鄉鎮一級開辦製藥廠”,一個縣只能保留一個藥廠,沒有規模的藥廠實行關停並轉。徐鏡人的製藥廠面臨關廠的危機。

幸運的是,當時徐鏡人生產的板藍根沖劑已經小有名氣,為了保留這個成果,他將製藥廠改為縣辦,“改頭換面”成“泰興藥廠口岸車間”,化險為夷。

4年後,車間產值達到一千六百萬,徐鏡人重新掛上了揚子江製藥廠的牌子。

1988年,上海爆發嚴重的A型肝炎,市面上的板藍根乾糖漿供不應求。徐鏡人和工人加班加點,生產出385萬包板藍根乾糖漿運往上海,他由此獲得了“板藍根大王”的稱號。

1990年之後的3年,徐鏡人遭遇變故離開了揚子江製藥廠,1993年重返時,製藥廠已經虧損兩百多萬,處境艱難。

深思熟慮之後,徐鏡人決定堅持做好中藥。他認為,中藥是祖國民族醫藥的瑰寶,要將它發揚光大。

他發現,一些知名的老中醫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許多良方,但能得到這些良方的病人卻很少。他由此制定了“請名醫掛帥,讓絕技顯靈”的中藥開發戰略。

徐鏡人拜訪的第一位名醫是“中醫泰斗”董建華。董建華在數十年的臨床經驗中積累了一個治療胃病的處方——“胃蘇飲”。為了拿到這個處方,徐鏡人數次北上,終於打動了董建華。

同年,徐鏡人在“胃蘇飲”處方基礎上研製出胃蘇顆粒,成為揚子江藥業開發出的第一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藥新品。

胃蘇顆粒一經推出,就迅速受到患者和醫藥市場的青睞,年銷售額以一個億的速度迅猛飆升。

之後,徐鏡人又向其他老中醫“取經”,陸續推出香芍顆粒、蘇黃止咳膠囊、雙花百合片等一系列中藥新品,為患者帶來福音。

到了1996年,揚子江藥業成為江蘇省綜合效益第一的醫藥企業。

在製藥路上,徐鏡人一直非常注重產品質量的管控,特別捨得在質量管控上投資。

早在1989年,徐鏡人就斥資40多萬購買了日本島津的高效液相儀。在他看來,質量不能馬虎,必須用最好的儀器檢測。

上世紀90年代初,當大部分企業還在觀望時,徐鏡人就率先決定申請歐盟GMP(國際製藥工業質量生產管理規範)認證。

儘管耗時長,成本高,徐鏡人還是決定投入3億元技術改造資金,按GMP要求,將揚子江建設成一座現代化的中藥生產基地。

2010年,揚子江的固體製劑生產車間順利通過歐盟GMP認證,拿到進軍歐盟市場的通行證。

2012年,揚子江藥業生產的80萬粒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正式發往德國,徐鏡人終於撬開了歐盟市場的大門。

“任何困難都不能把我們打倒,唯有質量”,這是揚子江的標語之一。徐鏡人說,揚子江要做的,就是保證產品質量,保證好人民民眾身體健康這個最大的民生。

一直以來,徐鏡人堅持不上市、不合資、不負債,穩步前行。2017年,徐鏡人在年終工作報告中指出,揚子江藥業集團產值、銷售雙雙突破700億元。

“一個人一輩子能做幾件事?做成功一件就不容易了。”

來源:南財專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