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勵志人物

陳士駿:人要永遠站在無聊對立面

如果你對YouTube這家世界最知名的視頻網站有所了解的話,或許你熟知它的創業故事:陳士駿和查德?赫利在舊金山一個朋友家裡聚會,曲終人散,卻發現沒有什麼好辦法來和參與者分享視頻,於是他們說,「真痲煩,自己做個視頻網站吧」。

——真實沒這麼富於戲劇性。事實上這只是兩位YouTube的創始人應公關人員要求,用2小時商量之後被迫交出的作業。

2005年,陳士駿想從eBay出來做點什麼,就去剛剛創建的Facebook面試,沒找到太多感覺。他滿腦子創業想法,而正好他在Paypal多年的同事查德一家從西雅圖搬回矽谷,查德給他打電話,「嘿,不想做點事嗎?」一個工程師和一個設計師,一拍即合。

可兩人並沒想到,成功竟然這麼快就與他們碰面。2006年,當Google收購YouTube時,價碼竟然達到了16。5億美元。

漫天的報導席捲而來,鎂光燈不停在頭頂閃耀。比這更重要的是,YouTube團隊終於擺脫了連番苦戰,再也不用為頻寬和伺服器擔心,藉助自身的大事件一躍成為新的主流媒體平台,進入了一條意義深遠的快速發展通道。

現在,陳士駿和查德正忙著將美味書籤從雅虎重新剝離出來,並讓它重獲新生。這個有8年歷史的產品本身包含很多數據中心和設備,可在其基本概念和品牌之外,他們差不多要將整個產品重寫一遍。一個新版本已經上線,而他們正在對此反覆測試。

可想而知,進入二次創業的陳士駿,少不了又要恢復到一種瘋狂工作的狀態,就如2005年創辦YouTube時幹過的那樣,唯一的區別,可能只是在於他帳戶上的已有財富從百萬級變成了億萬級——可這對他的工作狀態又有什麼影響呢?

談起這一產品,陳士駿說的眼睛閃著光,看來在腦瘤問題解決之後,他已經找到了自己新的目標,也是新的興趣點。

從幼年開始,陳士駿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設立一個感興趣的目標,然後滿懷激情地完成它,之後再設立一個更大的、更有趣的目標。

在這樣結束、開始一個又一個輪迴的過程中,他做出了一項又一項對自己人生而言重要的決定,也一次次在否定中證明了自己。他越來越確信自己的性格與偏好,也越來越懂得享受這一個個過程。

該證明的已經證明得夠多了,該得到的也得到了不少。榮譽、金錢、尋找自我,當這些都隨著之前的目標完成之後,對現在的他而言,什麼最重要?

陳士駿是一個非典型工程師。他喜歡熬夜,連續工作18個小時甚至更多,然後呼呼大睡;他不喜歡嚴苛的管理制度,相信動力不是來源於管理,而是興趣;他包容力強,不到萬不得已,羞於對別人說「不」;他在不熟的人面前總是有些緊張,因為不知道談話如何進行下去;他很敏感,對重要場景的各種細節有著深刻的記憶力,有時又會跳出自身所處的狀況來觀察和分析自己,好像在看著另外一個人。

但他又是一個典型的創業者,對產品有著很好的控制,強調用戶「主導」的功能拓展,能為一個目標拚命工作並樂在其中,並逐漸能外放出來,讓這樣的研發氣氛成為整個公司的氣場。

中文並不熟練的陳士駿嘗試用中文來總結自己的驅動力,最後得到四個字:永不無聊。永不無聊的對面就是永遠有趣,而要想讓趣味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有取捨,必須獲得認同與成就。

美味書籤這個產品能大獲成功嗎?這實在已經不是個重要的問題,甚至「做這樣的產品有趣嗎?」都比它重要得多。

享受過程,創造價值,過有趣的人生。或許這才是一個以網際網路為生的人,所應該保有的最佳狀態。

對27歲的億萬富翁陳士駿來說,還有比這更美好的事嗎?

可是生命無常。死神似乎要用自己的風格來提點一下這位年輕人。2007年7月25日,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某機場,陳士駿和查德正要趕回矽谷。此前,美國總統大選通過YouTube網友提問進行電視辯論,因為連番工作,陳士駿幾乎三天沒睡。飛機晚點,他在候機大廳沉沉睡去。

在失去意識的前一刻,陳士駿感覺耳邊有風聲划過,不知從哪兒傳來隱約的音樂聲,而他則在一片五彩斑斕而又看不清晰的風景中不斷下沉。

醒來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在病床而不是飛機上,而查德正守候在旁邊。他想了一下,問道:「飛機怎麼了?」「飛機沒出問題,問題在於,你的腦子……」查德尋找著措詞。這時他才知道,自己腦袋裡長了一個腫瘤。

如果飛機沒有晚點,陳士駿就會在一萬米高空暈倒,後果也許不堪構想。在丟失過時間和意識後,他第一次覺得後怕與恐懼。想到自己無數日夜的努力,數不清的代碼,錢,各種糾結與幸福的心情,都可能在瞬間化為泡影。忽然之間,他心灰意冷。

「那麼罹患腦瘤對你來說是一場噩夢,還是一份恩賜?」

他想了想回答道:「是的,我認為這是一種恩賜。這個想法有點怪,可我覺得當你踏到30歲的坎,忽然遇到這樣一件對生活衝擊巨大的事,它給你一種刺激,讓你重新看待自己周圍的整個環境。」

對陳士駿而言,最大的現實改變是,他戒了煙,終於決定辭去在Google的工作,和查德一道從雅虎手中買下了美味書籤,一個書籤收藏與分享工具,開始第二次創業。「我本以為自己將一輩子都在Google工作下去,安逸、穩定。」可現在,他已經決定讓自己的人生走出另一條截然不同的路,雖然這也意味著更大的風險和更辛苦的工作。

1978年,陳士駿生於台灣,他的童年與別人沒什麼不同。但在以優異成績進入美國伊利諾伊數學和科學學院後,區別產生了,與以學業為重的弟弟不同,陳士駿只要遇到感興趣的點子,就算不吃飯不睡覺也要完成它。發現愛好,使得他避免了在住校失去父母約束後完全的失控與放任自流,而他的愛好無疑正是編程。

對陳士駿而言,與其說編程是一種天賦,不如說是興趣以及對興趣鍥而不捨的性格讓他在這條路上能越走越遠,而在此背後,則是父母給予的寬容程度——實際上也管不了他,以及美國學校自由的氛圍。

從16歲進入一家網路安全公司實習開始,陳士駿已經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了。不斷的實習、學習,以及必然的嚴重偏科,直至20歲,大學四年級休學進入Paypal。

即便在他父母看來,這樣的決定也不可想像,但對於目標明確的陳士駿而言,遇到好機會,做這個決定並不困難。再之後,Paypal上市,陳士駿分得200萬美元,成為百萬富翁;eBay收購Paypal,他由此進入eBay,直至2004年。

在此期間,工程師是陳士駿幾乎唯一的角色。這樣的角色,在工程師文化主導的公司自然如魚得水,但當eBay以一種更加精確嚴格的管理風格自上而下實施之後,不適應逐漸產生。

一方面是新的創意點子不斷出現,刺激和「折磨」著他;另一方面,eBay的工作則保證了他的生活質量,可又像一個坑牢牢束縛著他。這樣的矛盾在陳士駿負責的中國PayPal項目暫緩之後得到了爆發,他隨手打開網頁為自己訂了一張飛往歐洲的旅行機票,整整一個月在歐洲閒逛,同時陷入迷茫。

2005年,陳士駿和查德終於開始自己的第一次創業,買下了youtube點com的域名。他們的視頻網站因為各種新聞事件,用戶量一次次向上提升;與此同時,整個YouTube團隊不斷加班,每周工作超過100個小時,運營成本也快速上升,財務上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大。

即便是再有激情的鐵人,也無法承受這樣長期的壓力。碰巧在這一時機,雅虎、Google與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先後表現出了對YouTube的興趣。賣掉公司的決定不難下,困難的是賣給誰。

陳士駿說,如果雅虎還是楊致遠占主導,說不定雅虎就會成為最終買家,又說不定雅虎由此在產業中獲得了更大的媒體話語權,改變之後網際網路的格局。

在其中,新聞集團是最先被否決掉的,而與生俱來的工程師基因,讓YouTube與工程師文化的Google而不是職業經理人主導的雅虎更親近。再加上Google開出的可保留辦公地點、職員無需進行二次招聘等「優厚」條件,使得陳士駿很容易做出了選擇。

縱向分析陳士駿這一個個決定,它們實際上有著類似的判斷標準,並源自同一種本質:技術的力量,工程師文化,以及網際網路信仰。

不行

雖然年紀並不大,但「腦瘤事件」使得陳士駿多了一份對生死的感悟,他有時難免反思自己這一生。「當時同事還取笑我,喲,現在就出自傳?」

在他33歲的人生中,有過好幾次,不同身份的對象直接對他說「不行」。有些直接關係到最重要的選擇。

第一次是個算命先生,在他小時候嚴肅地預言了他的命運:「你這輩子都不會成功,不會有錢。」雖然大多數時候他對此並不在意,他的經歷也證明了這句話的無稽,可當面臨最關鍵的時刻、內心忐忑時,這句話就會像咒語一樣浮現在腦海中。(名人名言  )比如,在Google收購YouTube之前,他會擔心這件事是否能成真;在知道腦瘤手術困難程度很高時,他又會想,「那句話應在這兒了嗎?」

之後是大學四年級,因為有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同學關係,陳士駿有幸在ICQ上接受了PayPal公司的面試。PayPal讓他立即去工作,而這時候他還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大學學業。他的選擇是馬上去矽谷加入PayPal,可打電話給父母時,得到的答案是「不行」。父母當時很生氣,他媽媽說:「我們不覺得這是好主意,你應該讀完。」

2005年創辦YouTube時,陳士駿和查德找周圍富有經驗的朋友們諮詢意見,這次對他說「不行」的,是他的前老闆、PayPal公司創始人,「不,我認為視頻播放平台這個點子現在看起來並不是很成熟,如果不這麼開放,做更私人一點的圈子會不會更好一些?」

而2007年的腦瘤,說「不行」的是陳士駿自己的內心。他當時問醫生,如果要做摘除手術難度有多大,醫生回答說:「如果最簡單的是1,最困難的是10,那你這個手術的難度就是6。」簡單的一個數字讓陳士駿糾結良久,他有時會想,自己無法面對手術萬一失敗的後果,何況機率還那麼高!

構想一下,如果當面對這些「不行」的時候陳士駿選擇服從,結局會怎麼樣?如果相信了那個遊方道士的話,將種種失意歸咎於天意,陳士駿的性格中就會少了如現在的激情與執著,並影響之後的追求;如果聽從了父母之言,在大學中順利畢業,他也許就永遠失去了在早期進入PayPal的機會,不會見識到工程師主導的網際網路企業有多迷人,也根本碰不上查德;如果聽信權威之言,YouTube變成一家更加場景化、圈子化的視頻網站,它就無法真正與美國最熱點的新聞事件聯繫在一起,更無法憑藉自身引來如此多、如此快的關注,進而無法如此迅速的成長;如果在腦瘤上一再猶豫,陳士駿則可能在死神的陰影下,戰戰兢兢過完一生,一邊在Google享受安逸的工作與生活,一邊長期與抑制腦瘤的藥物為伴。

勇氣的表現並非在哪一次將它們駁倒,而是在於能夠每一次都堅定地駁倒它們。陳士駿的經歷與面對質疑時的表現,表現出了他激情向上、敢於冒險,以及在做事時不過多考慮後果的一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