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勵志文章

積累的力量

據說,香港海洋公園裡,有一條大鯨魚,雖然重達八千六百公斤,卻不但能躍出水面6.6米,還能向遊客表演各種雜技。面對這條創造奇蹟的鯨魚,有人向訓練師請教訓練的秘訣。

訓練師說:在最初開始訓練時,我們會先把繩子放在水面之下,使鯨魚不得不從繩子上方通過,每通過一次,鯨魚就能得到獎勵。漸漸地,我們會把繩子提高,只不過每次提高的幅度都很小,大約只有兩厘米,這樣鯨魚不需花費多大的力氣就有可能躍過去,並獲得獎勵。於是,這條常常受到獎勵的鯨魚,便很樂意地接受下一次訓練。隨著時間的推移,鯨魚躍過的高度逐漸上升,最後竟然達到了6.6米。

訓練師最後總結到,他們訓練鯨魚成功的訣竅,是每次讓它進步一點點。正是這微不足道的,一點點積累起來,天長日久,便取得了驚人的進步。

在計量單位上,有一個較小的質量單位叫盎司。它經常會被引用,來借代微不足道的事情。然而,正如剛才說的訓練師培訓鯨魚的方法那樣,哪怕是每次進步一盎司,到了一定的程度,也會創造出偉大的奇蹟!

每次進步一盎司,貴在每次,也難在每次。相傳,古代蒙古人在訓練大力士時,也採用這個辦法。具體是這樣做的:他們會讓小孩子每天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小牛犢上山吃草,小牛犢,這時往往不過十多斤重,孩子們,完全能輕鬆勝任。這樣,隨著牛犢的,一天天長大,孩子們的力氣,也越來越大,最後,當牛犢長成幾百斤的大牛時,孩子們也練出了力能舉鼎的神力!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積累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讀了袁鷹的讀《胡世宗日記》和明朗的《二十世紀詩詞選萃》後,不能不對積累重新審視,不能不對積累的力量所驚嘆。

袁鷹說,面對胡世宗先生的幾大包八大卷近四百萬字日記,我先是驚愣,繼而讚嘆,終於不由得衷心敬佩了。從十幾歲的學生,直到如今年過花甲,四十五年來,能夠一天一天堅持下來,鍥而不捨,點點滴滴匯成大河,沒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恆心,是難以做到的。

明朗說,我從小喜歡古典詩歌,年齒漸長,對時人的作品也感興趣,往往把認為較好的篇章,打上標記或剪裁下來,年復一年,積累了不少。活到世紀末,已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了,想找點事做消磨時光,於是,在積累的那些材料的基礎上,在瀏覽一些力能找到的書刊,嘗試編一本選集。經過四年多的努力,幾經取捨,終於完成了這個選本。

一位是四十五年堅持不懈寫日記的勤奮耕耘者,一位是八十多歲的耄耋老人的持之以恆、苦心孤詣。面對兩位老人,日積月累凝結著心血和智慧的佳作問世,我感覺在欽佩兩位老人的,治學潛學精神之餘,更為他們的重視積累、善於積累、長期積累的功夫嘆服。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這無數的典故,從古至今都在演繹著,因積累而成功的神奇故事。縱觀成大事者,無一不是勤於積累的典範。「處處留心皆學問,事事洞達皆文章。」

無論是在知識、學業,還是在道德、品行方面,只要是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讀書學習,就可以增智、有所作為。雖然有時,可能不被賞識,但只要是金子,不論在哪裡,遲早都會閃光的。歐陽修說:「餘生平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靠得是「三上」來積累素材,成就了千古美談。(勵志文章 )古人積累文脈的方法無不是「手不倦披於百家之編,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這恐怕是他們對「積累」二字的最好詮釋了。有一位朋友,在工作之餘非常勤奮,可以說是研究哲學的楷模,長期對哲學的思考感悟延伸了,他對人生和事業的獨到見解,《學哲學,用哲學》,《辯證法隨談》就是他學習積累的智慧結晶。

居里夫人窮四年之力,從三十噸鈾礦渣中,提取出0.1克鐳,成為科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愛因斯坦在給居里夫人近六百字的悼詞中,只用了三十多個字,談到居里夫人的科學功績,其它都用來讚揚她的品德力量。居里夫人用道德的力量,點燃了科學的火種,用人性的光輝,照亮了人生的崇高。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當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這就是質量互變規律。它要求我們要重視量變,要注意,在循序漸進的量的積累上,下功夫。乾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因為量的積累,是永續的,只有起始,沒有終點,就算引起質變,還要在質變基礎上,進行新的量的積累,以便達到新的質變,而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認識事物、感知事物的過程,無不遵循這一規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要想在工作事業上有一番作為,不妨就從積累開始。積累的力量,會給每一位善待它的人,一生享用不盡的「精神富礦」和「知識寶庫」,讓你厚積薄發、妙筆生花、左右逢源。

為了成功,趕快可著勁兒地積累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