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青春勵志

感覺自己乾什麼都不行,怎么辦?

01

有人問我:感覺自己乾什麼都不行,哪方面能力都不強,怎么辦呢?怎么找到自己擅長的地方,走向成功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一下自己的故事。

我是個文科生,沒有那些牛叉的技術技能,大學學了個新聞學專業,從大學到剛參加工作,一度覺得沒什麼用,甚至延伸到了上大學無用論的那個層次。上大學的時候,我一度很自卑,身邊的同學,要么是學霸要么是活動達人,我就介於這兩者之間,不尷不尬地過了四年,有多少人跟我是一樣的呢?

“感覺自己乾什麼都不行,哪方面能力都不強,怎么才能成功呢?怎么找到自己擅長的地方呢?”這些問題在我身上都出來了。

當然,我沒有因為迷茫,就去否定大學需要努力學習、努力參加實踐這件事情,我只是討厭自己那么早就參透了這些,甚至我一度因為覺得自己純粹是為了偷懶而什麼都不想做,而感到自責,甚至極度痛苦。

直到今天,我開始釋懷,如果找不到讓你舒服的狀態,或者找不到能引爆你動力的事情,那你做的那些事情沒有任何意義。當然,有人說努力學習考上研究生有好工作掙大錢,這就是動力啊,參加社會實踐找好工作掙錢,就是動力啊,上班了多多努力多發點工資,就是動力啊,如果你是指通過物質化的回報,當做自己的動力,那么我不予置評。

我所強調的,是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狀態,說大了就是延伸到一種使命感。

回歸到現實,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我們需要做的是在自己的生活里,找到自己喜歡的那種狀態。

02

我大學裡就做了兩件事:一是看書,二是寫日記。每個夜晚熄燈後打著手電筒,一點點記錄自己心裡的煩惱,因為當時的自己完全沒有那份耐力,去化解心裡的憂傷

甚至有段時間一度覺得自己得了抑鬱症,很厭世,什麼都不想做,但是我還是會泡圖書館,堅持寫日記,或者說不需要堅持,我是必須每夜寫上幾張紙,才能睡去。

畢業後工作了,找到了跟專業有點沾邊的傳媒公司的一份工作,進去後發現幹的事情,跟大學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其實我也是後來知道,原來大家都是一樣的,只是我當時依舊不知道罷了。

就這樣恍惚地過了兩年,工作不鹹不淡,沒啥感覺,也沒激情。

我開始覺得不對勁了,我又開始問那些糾結的終極問題了:我到底適合什麼呢?我不會就這樣過一輩子吧,萬一找不到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怎么辦?

我開始慌張了。

我只能自救了。

03

我細細地羅列一下那些生活中很不起眼的我。

在工作上,我現在所做的事情,就是寫寫文案整理一下表格,但是我寫的專題推薦跟軟文都不錯,這些就得益於我平時就愛看有意思的廣告文案,還有那些有意思的時事熱點,直到我現在換了一份工作,專做策劃。

我覺得那些脫口而出的創意點跟文案,在別人想來都是難想的東西,我說你們多看路邊廣告牌,多刷新聞,多聽聽別人講故事,同事會覺得做不來,我突然覺得,各有所長看來真的就是這樣的,我這平時愛觀察愛學以致用的性格,還是蠻有用的。

在同事關係上,我是個愛憎分明的人,遇上很奇葩的同事,就會躲得遠遠的,遇上不錯的同事,就會多多分享,一起吃喝玩樂,跟大家都搞好關係那一套說辭,不適合我。

我一開始也很糾結,但是後來我發現,當你專心做自己的時候,反而是最輕鬆的。

後來,部門搞團建聚餐活動,活動安排交給我,我也樂意接受這一切,因為我擅長出點子並去執行,我喜歡操持這個吃喝拉撒的小事情,並且喜歡井井有條地處理好。

這樣的結果是大家都很感激我,至於那些占了你便宜,最後一點反饋都沒有,甚至還各種抱怨的同事,那這一次就當作教訓,下次你再來參與,我就拒絕籌備這次活動,他也就自知之明地離開了。

在生活上,我是個吃貨更是個喜歡下廚的人,各種菜式包括拼盤還有烘培甜點,各種都會嘗試,以前我不覺得這有什麼,直到現在我才漸漸發現,會有人因為這個稱讚我很厲害。

很厲害?以前我只會笑笑,我覺得這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直到現在我發現,正是這種叫“一種生活狀態”的東西,就是讓一個人獲得內心平靜的神丹妙藥啊!

好比說有人喜歡登山、潛水、跑步,有人喜歡一個人獨處思考,還有人喜歡呼朋喚友聚會,牛叉的那些做研究實驗,程式猿們敲代碼,還有一大堆90後小孩創業賣果汁賣肉夾饃賣手抓餅,以前看記者採訪他們說,你為什麼要選擇這個,他們回答是為了開心,我總是不能理解,現在我明白了,“忠於自己的內心”是一件多么簡單而又奢侈的事情。

多少人把自己囚禁在一個程式化的世界裡,人來人往上班下班公車捷運,看到別人高喊這世界有很多種生活方式,然後想想就算了?

04

我也是一個普通的上班族,我也沒有那么多的資本高喊旅行冒險,去見識外面的世界,我做了什麼呢?

因為第一份工作是國企,安逸舒服的生活,不能讓我內心平和,所以我跳槽到了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每天寫策劃出方案,這一切工作要求,使得我每天刷微博逛知乎刷新聞網站,甚至開淘寶京東天貓,都成為了一種找創意點的方式。我一邊幹活,一邊吸收在網上獲得的知識,每天一點點,我有的是耐心。

我自己經營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叫“她在江湖漂”。一開始目的很簡單,因為我找不到喜歡的質量高的微信閱讀號,那些純粹為了吸粉的標題黨,一度綁架了我睡前的時間,最後一無所獲讓我氣得胃疼,所以我就自己弄了這個微信公眾號,專注於跟我一樣迷茫而又尋找出路的女生們。

一開始我就挑自己喜歡的文章推薦,心情好了還寫點自己的感悟,一大堆赤裸裸的麻辣反雞湯,看得我舒服也高興,直到後來決定自己寫東西,結果發現有好多姑娘跟我留言分享自己的難點,我開始覺得,幹嗎要去改變這個世界啊,你看我能夠讓這些女生每天后台給我留言,“找到了同類中人”,這種愛分享的性格與能量,也成了我快樂的一種源泉。

我一向愛折騰,各種手工嘗試的蛋糕甜點,會帶到辦公室跟大家分享,同學同事隔三差五來家裡蹭飯。我認識公司里一個年長的姐姐,跟她出去吃飯會探討這個菜式的做法,還有餐具的擺設、餐廳的裝修風格,翻桌率、人力培訓成本控制都慢慢地聊開了。我就是這么無聊而較真,吃個飯,也會用自己的想法去思考,這些能不能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手段。

直到今天,那個大姐每天都念叨著,你要哪天開餐廳了,我一定會跟你投資,不光是你愛好擅長這件事,我覺得你這個人就是有生活味道的。

我笑著,餐廳開不開得成另說,我這個人漸漸變成了別人覺得有意思的人,其實這一切的前提,是我自己過成這樣的,而不是為了別人的期待或者願望才要去做什麼的。

05

囉唆了這么多,至今想來,自己所做的這些,貌似跟大學沒啥關係,其實關係大了去了。

我現在遇上難題,就會翻大學的日記跟讀書筆記,覺得那時的自己真是幼稚荒唐,想那么差的問題。但是想想要是沒有那時的糾結,今天的我也不會懂得利用身上這些特質,去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一些。

比如寫作,分享,成為各種閨蜜情感問題的垃圾桶,遇上餐廳的美食回家動手實驗一番,同事跟朋友的衣服搭配顧問,跟年長的人聊人生哲學,跟外向的人聊美食電影跑步健身,跟內向的人聊能量法則,聊一個人獨處的舒服感。

也正是因為一個人把很多問題都糾結過了,所以當我現在意識到“感覺自己乾什麼都不行,哪方面能力都不強,怎么辦呢?怎么才能成功呢?怎么找到自己擅長的地方呢?”這種狀態時,我已經學會梳理自己的情緒,然後一點點自我分析,進行自救,也可以一點點敲下這些文字。

或許答不對題,我不能技巧性地告訴你要多讀書、多參加聚會、多找牛叉的人學習、多投資自己,因為一旦從這個角度回答,你就會有下一層問題,讀什麼書好?怎么才能找到聚會圈子?如何認識牛叉之人?怎樣投資自己比較好?甚至還會問,同樣的價錢,同樣的條件,去學管理技能課程好還是報一個PPT培訓課程好?

我們這一生伴隨著問題而來,我開始明白這一點,同時我明白自己的境界太低,但是這不妨礙讓我在這條尋找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的路上,繼續前進,我也需要牛奶麵包,我更需要找到人生意義之所在。

很多人問我最喜歡的電影是什麼,我從來都不會說是《三傻大鬧寶萊塢》,這不是大片,卻是最打動我的一部電影。

可笑的是,多年前在大學宿舍看這部歌舞印度片的時候,笑得前仰後翻,跟舍友各種吐槽,而現在,上個月再拿出來看,大半夜哭到不行,蘭徹的那一句“追求卓越,成功自然而來”讓我一夜無眠,多少人是把這句話反過來過這一生,還要抱怨人生的意義找不到的,殊不知,我們要的卓越,其實是自己喜歡、擅長並且還能堅持的東西。

或許你已經知道了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但是你不願意把它釋放出來,因為,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離開舒適區去做出改變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識到,即使現在還沒有物化呈現的轉折狀態,但是已經開始慢慢去挖掘並默默積累的。

馬雲離開舒適期之前,默默做了六年英語老師,可是這個默默的過程,真的只是純粹的上課下課而已嗎?

時間看得見,願你我共勉之。

作者簡介:達達令,電影策劃人,時尚雜誌撰稿人。微博@彭小玲達達令,微信公眾號:她在江湖漂(id:tazaijianghupiao)本文選自達達令新書《為什麼你總是害怕來不及》, 在這匆忙焦慮的世界裡,試著為你闡述一段不慌張的活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