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青春勵志

還年輕,不能就這樣吧

許多人大概都有這樣的經歷。

那年你18歲,手裡拿著一紙錄取通知書,忐忑卻又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遠方那座從未謀面的大城市。

你哥們矯情地對你說,我們還有大把時間,想要什麼就拚命去追吧,人活著不是為了改變世界還能幹點什麼?

一晃幾年就這麼過去了,最初的青澀很快褪去,曾經不顧一切地橫衝直撞讓自己頭破血流,就像歌里唱的,

易碎的驕傲撒落一地,你覺得自己算是跨過了山和大海,也穿過了人山人海。

這些年,你不再把「再不瘋狂就老了」當成口頭禪了,你覺得心累,也老大不小了,不想再瞎跑了,找份安安穩穩的工作,老老實實買房、相親、結婚、生子。

可是一次朋友聚會,偶然間聽聞當年的誰誰誰還在闖蕩創業或漂泊打拚,不由得羨慕他們怎麼還能那麼有衝勁,而自己這輩子可能就這樣了。

有時你安慰自己,畢竟人各有志。

可總還是有幾個晚上你會徹夜難眠——不甘心,但又不知怎麼掙脫。

才二三十歲,不少人就覺得人生似乎已經可以一眼望到盡頭,這輩子難道就真的只能這樣了?

現在不光是80後,就連90後都開始動不動說自己老了。

於是年齡成了這代年輕人一個越來越敏感的話題,過了25就開始對年齡躲躲閃閃,要到了30就更是諱莫如深,所有人都恨不得年年都是18歲。

其實我們怕的不是年齡本身,而是年齡背後已經被社會固化下來的一整套「規定動作」——人生階梯上的每一步都被貼上了最後期限,我們就像拿著相同的劇本演戲,差別不過是誰演得更逼真而已。

可誰也不敢扔了劇本,隨著年齡漸長,連一點點改變台詞的衝動都成了一種羞恥,隨時都有被身邊的人譏為不成熟的風險。

所以我們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這些年青春懷舊的電影越來越多,票房越來越火,但去影院懷舊的主力卻是還未老去的80後、90後。

羅曼·羅蘭有過這樣的觀察,他說:「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後的餘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

其實,我倒覺得現實遠非他所描述的如此消極,但作家往往擅長以言語的機鋒,給世人以當頭棒喝。

在二三十歲的年紀上就覺得自己已經看透了人生,光是寫下這句話我都覺得可笑。

睿智如孔丘,到了四十才不惑,到了五十才知天命,身處現代的年輕人何苦早早就埋葬了自己的青春期?

年輕,不成熟並不是一種罪過,而是不急於給自己定型,是還能嘗試人生的各種可能性。現實中我們太希望自己能「快速成型」,可年輕人輕易地放棄對其他可能性的好奇,無異於殺雞取卵。

或許很多人也曾用力思考過所謂的「捷徑」是否真的是捷徑,可結果也沒得出個所以然,究其原因,大概還是因為想得太多,而經歷的太少吧。

套用句濫俗的說法,年輕本身無關年齡,而只關乎心態本身。拋開眼前這點雞毛蒜皮,放到整個一生的尺度上來看,今天的穩定未必真是穩定,而今天的冒險也未必真是冒險,結局都是要走出一段路再回望的時候才看得清。

所以還年輕,為什麼這輩子就只能這樣了呢?畢竟還年輕,這輩子還可以有些不一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