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人生感悟

不要像明天就要死亡那樣去生活

不知你有沒有讀過這么句話—— “把今天當成是活著的最後一天,像明天就要死亡那樣去生活 ”。這話據說是鼓勵人們珍惜當下,投入生活的。可我琢磨,倘若我確定無疑地知道明天我要死,那我今天八成會躺在家裡床上。親友樂意陪我說話最好,沒人理我,我就吃喝打滾,讀閒書看電視玩遊戲,特別 “頹” 地度過這最後一天。我才不會在“活著的最後一天 ”去學習鍛鍊做好事呢——就剩24 小時,何必費那勁呢?

有一陣子,說不清是幸運還是不幸,反正我有了一段閒散時光,可以每天都隨心所欲,不必考慮生計成績,想幹啥就幹啥——於是乎我過了一段既“爽”且 “頹” 的日子。然後我回首一看,發現儘管在那陣子的 “每時每刻” ,我都是“快樂 ”的,但總體而言,我對那段日子的滿意度並不高。為什麼 “無數個好時刻”,不能積分成“大段的幸福時光”呢?

大概十年後我才明白,我的一個基本假設—— “幸福= 積極情緒 ×時間” 是錯誤的。如果快樂是人的終極追求,那么只要有足夠毒品供應,保持大腦始終情緒高昂,就能成就一段 “好人生” 。但事實是,好人生,絕不只是快樂而已。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發現,真正的幸福,至少包含五個獨立要素( PERMA),除了能感受積極情緒( Positive emotion),還要能專注投入(Engagement),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Relationship),明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Meaning),以及,能夠有所成就( Accomplishment)。

在這五個要素中,許多都需要長期投入。短期內的 “幸福最優解” ,或許是追尋快樂,但長期的 “幸福最優解” ,卻往往需要犧牲短期內的快感,以達成長期目標。以“成就”為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研究者安吉拉 李 達克沃思 (Angela Lee Duckworth)提出了一個公式,“成就= 技能 ×時間” 。時間是最關鍵的變數 ——一般來說,隨著時間不斷投入,技能也會不斷提升。一個人如果堅持每年比一般人多投入 10%的時間,每年比一般人技能多提升 10%,十年後,他的成就至少是一般人的 6倍,可算是出類拔萃了。

而這種面對長遠目標時,可以保持熱情並堅持投入的能力,達克沃思定義為堅毅( grit)。達克沃思發現,堅毅往往與才華無關。許多敏贍悟捷的人,卻不具備堅毅的品質,結果往往浪費了自己的才能。

堅持一個月還不算堅毅,真正的堅毅是年復一年,努力不懈,不斷投入時間與精力,直到實現遙遠的目標,直到抵達理想的未來。這種堅持最需要的,是一種信念,堅信努力可以帶來提升,堅信投入可以換來回報,堅信人生是場漫長的馬拉松——終點雖遠,必將抵達,而明天,不會是自己人生的最後一天。(來源/科學松鼠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