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深度熱文

爸媽沒錢

1

這幾年,特別流行念叨原生家庭的影響,幾乎每個人都在思考自己成年後內心的黑洞與父母之間的關聯。

前段時間聯繫上了一個發小。我對她的近況並不熟悉。從談話中感覺她很焦慮,尤其對錢。經常跟我說,她有房貸,孩子還小,水果又漲價了,兩年沒去商場買衣服,最多去給孩子買雙鞋,300多塊錢呢。

起初我以為她收入很低,後來無意中了解到她的家庭收入,絕對已經達到大城市中產階級水平。

她說:「我也總在反思自己,為什麼這麼愛錢。主要是因為小時候窮怕了,現在賺錢再多,也不敢亂花。」

她小時候經常聽到父母為錢吵架,所以現在結婚以後,從不讓愛人知道自己有多少錢,兩人經濟AA 制。儘管有時候不免冷漠,但她覺得真實的冷漠比虛偽的溫情強。

「你覺得錢是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東西?」我問。

「當然。」她回答得很快,然後疑惑地問:「我記得你家那時候也很窮啊?」

其實這個問題,我也想過。

2

那時候,我們都住在甘肅金昌,父母是大型工礦企業的員工,比農村經濟情況好一點,但也是家家戶戶都窮。每家都有兩個以上的孩子,我家因為父母都是喪偶再婚重組家庭,孩子更多。

在發小不斷跟我強調當年生活窮困的啟發下,我的記憶一點點復甦。發現我父母跟她父母最大的不同是,她父母一言不合就哭窮,家裡大小事情,只要有不如意不順心,就歸結為沒錢。而印象中,我父母從沒在我們面前說過「窮」字。

我媽手巧,帶動了我大姐,用巧手裝點家裡的每一處。手工刺繡的門帘、枕套、電視機罩,勾花的茶杯墊、頭巾、外套。還有我們穿的毛衣,是母親用舊毛衣拆下來的線織成的,拼出很好看的圖案。前兩年看到米蘭時裝周秀場一件繁複的復古款毛衣,我心裡說,這不就是我小時候穿過的嗎。

物質匱乏並沒有妨礙我們一天天長成虛榮的小孩。至今記得童年最閃亮的日子,是有一年兒童節,我跟姐姐穿著小皮涼鞋走在路上。小孩腳長得快,沒人捨得給孩子買皮涼鞋。我媽不知道使了什麼招數,竟然用爸爸要扔的一雙黑皮鞋,加上我們穿破的布鞋的底,製作了兩雙一片式牛皮涼鞋。兩個小孩一路上迎著叔叔阿姨的讚美與同齡小朋友的羨慕,那是一種富足的感覺。

虛榮是個好東西,當虛榮被滿足時,人的自信,以及向善向美的意念,都有了紮根的土壤。

虛榮同時又是一頭猛獸,它的胃口是被餓大的。年少時克制欲望的人,成年後內心深處,往往有著膨脹巨大的虛榮心。

3

二姐是我們學校最時髦的女生,我以穿她的二手衣為榮。她國中開始發育以後,我媽給她做的衣服,會刻意把腰收得細細的,選粉色或紫色的布料,夏天的衣服還會在領口做一個蝴蝶結。

二姐還經常把同學的漂亮衣服借回家,我媽當晚就比畫著那件衣服,用報紙剪樣,大身、領口、袖子,一點點比,一點點剪。第二天早晨,姐姐還衣服。我媽下班順路,就去市場上找合適的布料,經常買回布頭,有破損或污漬,很便宜。但成衣以後,都看不到了。最多三天,姐姐就穿著新衣服去上學了,我也美滋滋地穿上她淘汰下來的某件衣服,袖口有蕾絲花邊,領口有蝴蝶結。

我總覺得,一輩子沒穿過裙子的母親、喜歡黑白灰的母親,心裡其實住著一個小公主。她以最大的熱情,投入滿足我與姐姐青春期旺盛的審美需求與虛榮心上。她給我們的審美教育是,美是不需要花費太多錢的,但一定要花費很多的精力與巧思。

成年後,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我很少購買奢侈品,也並不覺得背一隻名包,自己就變得更美更自信。我心裡沒有個「因為有錢,所以美麗」的黑洞。

我父親的拿手好戲是用最便宜的食材做最美味的食物。印象最深的是一道名為「酥白肉」的菜。好吃到無法形容。父親得意洋洋,一直不告訴我們是用什麼做的。成年後我才知道,它的原材料是豬油膘,對,就是市場上賣得最便宜的「板兒油」。

有一次,工廠福利社進了一批海魚。因為運輸路途長,魚不新鮮了,賣得非常便宜。大多數人不敢買,不知道怎麼吃。我爸大手一揮,買了500斤,把家裡所有的大盆小罐都拿去醃魚了。魚曬乾以後,被收進儲藏室。此後的一年,我家每個星期可以吃一次魚,這在當時絕對非常奢侈。

一個同學來我家做客,對醃魚讚不絕口,從此認定我家很有錢。大學以後,說起我們小時候都很窮,她說,你家不是啊,經常有魚有肉的。魚是臭魚,肉是板兒油,

但我爸有一雙回春手。媽媽會做衣服,愛臭美;爸爸會做飯,是個吃貨。成年以後,我才知道這對於一個家境貧窮的孩子是多麼幸運。

4

王安憶說自己的母親茹志娟,是上戰場扛槍,也要在槍筒里插一束野花的人。這就是貧窮時期的審美。不是建立在有錢與奢侈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有心與情趣的基礎上。

因為有錢,見過很多好東西,水到渠成地明白要善待自己,這個境界不難達到。真正難的是無論貧富,都不窮生活,從不把自己對於生活的無知與粗糙, 全部推給「 沒錢」。這兩個字背的鍋,已經太多了。

回到原生家庭的話題。作為一個樂觀主義者,我傾向於每個家庭都有補丁,所以每個人其實都帶著原生家庭的陰影長大成人。

在原生家庭的各種問題中,父母情感失和與不懂生活,是最大的兩塊傷疤。同時,不懂生活的人,更容易情感失和。

5

香江傳奇寶詠琴坐擁十億資產,錢完全不是問題。但除了賺錢、購物,她不知道世間還有什麼事情既可愛又可做。離婚後,她寄希望於新任男友,愛得轟轟烈烈,同時狗血飛濺。她會做生意,卻不會生活,49 歲,在病痛與寂寞中香消玉殞。

寶詠琴的故事,值得所有覺得自己「過得不好,就是因為沒錢」的人,一次次複習。

教育的本質,是教一個人會生活。無論將來,你做什麼工作,賺多少錢,結婚或者不結婚,最終的落腳點都是生活,這是任何人沒辦法為你負責,也沒辦法替你完成的,甚至連錢都幫不了你。

一個人,年輕時要與他人相愛,中年時與生活相愛,晚年與智慧相愛。這些,不需要很多的錢,但需要有很多的精力、耐力以及好奇心。需要你對生活上癮,不偷懶,不逃避,精心準備一飯一蔬。

當你做到這些,就不必擔心會給孩子一個促狹的原生家庭,無論你是否能賺到很多的錢。

來源:2017年《讀者》第23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