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詩詞名句

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作者毛澤東

原文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注釋

1、鐘山:《江南通志》:“鐘山在江寧府東北,一曰金陵山,一曰蔣山,一名北山,一名元武山,俗名紫金山。周圍六十里,高一百五十丈。諸葛亮對吳大帝云:鐘山龍蟠,指此。”此處用作南京的代語。
2、蒼黃:兩解:一、同倉皇,慌張,匆忙,急遽失措貌。二、變化翻覆的意思。《墨子·所染篇》:“墨子見染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後因此比喻變化不定,反覆無常。並引申為天翻地覆。此蒼黃就是倉皇,即突然的意思。
3、虎踞(jù)龍盤:形容地勢優異。三國時諸葛亮看到吳國都城建業(今南京市南)的地勢曾說:“鐘山龍蟠,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見《太平御覽》引《吳錄》)石頭即石頭山,在今南京市西。
4、慨(kǎi)而慷:感慨而激昂。曹操《短歌行》:“慨當以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剩勇,形容人民解放軍(三大戰役大量殲滅國民黨反動派部隊後)過剩的勇氣。窮寇,走投無路的敵人。《後漢書·皇甫嵩傳》:“兵法(指《司馬兵法》),窮寇勿追。”這裡反其意而為之,號召將革命進行到底,把敵人堅決、徹底、乾淨、全部地殲滅掉,不要留下後患。
5、沽(gū)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種手段獵取名譽。
6、霸王:霸王指楚霸王項羽。
7、天若有情天亦老:借用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詩句,原詩說的是漢武帝時製作的極貴重的寶物金銅仙人像,在三國時被魏明帝由長安遷往洛陽的傳說。原句的意思是,對於這樣的人間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傷而衰老。這裡是說,天若有情,見到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黑暗殘酷,也要因痛苦而變衰老;
8、人間正道是滄桑:人間正道,社會發展的正常規律。滄桑,滄海(大海)變為桑田,這裡比喻革命性的發展變化。古代神話:女仙麻姑對另一仙人王方平說,他們相見以來,東海已經三次變為桑田(見葛洪《神仙傳》)。

翻譯

革命的暴風雨震盪著蔣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軍以百萬雄師突破長江天險,直攻蔣軍苦心經營三個半月的根據地—南京城。

以雄奇險峻而著稱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時候都美麗。這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歡欣鼓舞的。

應該趁現在這敵衰我盛的大好時機,痛追殘敵,解放全中國。不可學那割據長江南岸,建立割據勢力的霸王項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會體察到興盛與衰敗這條不可改變的法則。不斷地變異、不斷地發展、不斷地前進,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賞析

此詩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毛澤東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後創作的,是一首紀念南京解放、慶祝革命勝利的詩篇。詩中既寫出了革命風暴席捲南京的磅礴氣勢,展示了我人民解放軍空前的巨大勝利,也形象地表現了一個偉大革命家、戰略家的膽識和氣魄,展示了詩人內心的激動和喜悅。

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徹底覆滅,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面對這一重大歷史時刻,毛澤東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雄才大略,縱觀歷史,透視現實,提出了狠追窮寇,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戰略思想,因為這不僅是一個戰役、一場決戰的成敗問題,而是關係著整個國家民族的未來,關係著億萬人的命運。整篇詩作從藝術上再現了這一戰略思想,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徹底打垮國民黨反動派的信心和決心,表達了解放全中國的必勝信念

第一層(第1、2句)寫解放軍渡江解放南京。這兩句是倒裝,是”百萬雄師過大江”才促成了“鐘山風雨起蒼故”,它們是全詩的總起,形象地描繪了人民解放軍強波長江攻占南京的雄偉場面,既寫出我軍渡江進軍的神速,又寫出渡江進軍的勇猛氣勢。正當敵人還夢想捲土重來的時候,我軍已浩浩蕩蕩渡過了長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搗敵人巢穴。在我大軍壓境的隆隆炮火聲中,南京反動政府猶如黃葉驚飛鳥獸走散。此詩的開頭異峰突起氣魄不凡,有如泰山壓頂,雷霆萬鈞。語言簡潔有力、形象鮮明。“蒼黃”兩宇生動地表現了革命的暴風雨迅猛異常,“雄師”兩字生動地刻畫出強大的解放軍威武雄壯銳不可當的英姿。“過大江”三字生動地描述了解放軍強渡長江那種排山倒海的英雄氣概和浩浩蕩蕩的生動場面。

第二層(第3、4句)謳歌南京的解放。

這裡的“今勝昔”三字,凝結著愛與恨的深邃感情,想著過去百孔千瘡的“帝王州”,人們對反動統治極端的仇恨;南京,這座龍盤虎踞的歷史名城,在軍事上自古就是那么形勢險要,今天已經掌握在人民解放軍的手裡,更加顯得雄偉壯麗;在政治上,過去這裡是反動統治者統治根深蒂固的地方,今天它成為人民的英雄城市,換了人間,出現前所未有的嶄新面貌,真正顯示出其雄姿秀色,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雄偉,英姿勃發。

南京的解放,宣告蔣家王朝的覆滅,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中樞的摧毀,標誌著中國革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終了被推翻。這的確是一次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渴望勝利的全國軍民都在為這旋轉乾坤的巨大變化和空前偉大的歷史事件而慷慨激昂、鼓舞振奮。

“天翮地覆”這成語既寫出變化的巨大,又顯出事件意義的偉大。“慨而慷”一方面讚揚了人民解放軍的壯志和英勇,一方面表達舉舊歡鴨聞風而起的豪情。這些語言剛健有力,豪情奔放。

上面四句是歷史紀實,著重敘述,寫得有聲有色,氣勢雄壯,凝聚著讚美歌頌的深情。

第三層(第5、6句)指出要將革命進行到底。這兩句是毛澤東“將革命進行到底”偉大戰略思想的集中表現,址個詩的核心,是全詩的靈魂。詩篇借用了兩個典故來表達詩人的戰略思想。南京解放後,是“追窮寇”還是“窮寇勿追”呢?是將革命進行到底,還是使革命半途而廢呢?這是兩條路線的鬥爭。在人民解放軍渡江解放南京的前夕,國內外都有入主張劃江為界,南北分冶,以免惹起帝國主義的干涉。他們的主張無異是使革命半途而廢。毛澤東當時在《將革命進行到底》一文中嚴肅地指出:“如果要使革命進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堅決徹底千淨全部地消滅一切反動勢力,不動搖地堅持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封建主義,打倒官僚資本主義。在全國範圍內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主體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廢,那就是違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國侵略者相中國反動派的意志,使國民黨贏得養好創傷的機會,然後在一個早上猛撲過來,將革命扼死,使全國回到黑暗世界。”在這關鍵時刻,毛澤東主張的堅持革命的正確路線戰勝了錯誤路線,使革命沿著正確的航道勝利前進,不僅渡江解放了南京,而且乘勝前進解放了全中國。

“宜”字用得特別好,不但指出應該“追窮寇”,而且指出在適當的情況下應當追窮寇。否則就會重蹈楚霸王的覆轍。這裡使用典故是要我們注意接受歷史教訓,並有力地批判了當時出現的錯誤傾向,這樣就把歷史典故和現實情況天衣無縫地結合起來,既達到“占為今用”的目的,又使議論達到形象化的藝術境界。

第四層(第7、8句)揭示不斷革命、不斷改革、不斷前進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規律。

“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原是唐代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小的句子,相傳金銅仙人因被從漢宮移往魏都而“臨載乃潸然淚卜”。李賀原句的含意是:天如果有情感,看到因辭別漢宮而哭泣的金銅仙人,也一定會因悲傷而衰老。這是渲染“仙人”遷移的極度悲哀,正是表現出李賀眼看人間如此滄桑變化的無限感慨。毛澤東借用它寫在這首詩里賦予了新的意義:自然界四季變化,運行不息,使天地萬物新陳代謝水不休止,這是符合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而不斷向前發展,不斷的革命和改革,正是人類社會的正常規律。這裡清楚指明了前面所描述的歷史事件,即蔣家王朝的覆滅和中國華命的勝利,是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的規律,()揭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制度,這是一個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不僅這佯,而且也指明了前面所提出的“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論點是完全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真理。革命人民回響毛洋東的號召,將革命進行到底,徹底消滅國民黨反動派,正是行天下之“正道”,是完全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

後面這四句是議論說理,但不是概念的理論,而是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和語言來表達。

正如毛澤東當時所說的那樣:“中國人民將會看見,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裡,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洗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

此詩氣勢恢宏,語言鏗鏘有力,它表現了人民解放軍徹底打垮國民黨反動派的信心和決心,表達了解放全中國的必勝信念!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