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為人處世

我們為什麼鄙視內心年輕的人

在歐洲廝混多年,發覺歐洲人的審美觀與我們恰好相反。像他們認為舊的房子是優雅的,我們則認為新的樓盤才是體面的。在這一點上,近些年我們正在部分接受他們的觀念,可參考價格體系,老房子裡的酒吧和餐廳普遍選單比較貴。但是如果有選擇,我們自己是不會願意常年住在老房子裡的。

對人的審美也是如此。他們認為人外貌上的衰老可以是優美的,人內心的衰老是可恥的。像我在丹麥的男閨蜜六十歲了還騎著腳踏車全城閒逛,寫不夠出版水準的科幻小說,其實他是個蛋糕店老闆。我在瑞典的女閨蜜快七十歲了,打算開始學中文,我鼓勵她說,中文這麼難學,但是只要你努力,九十歲的時候你就可以讀《紅樓夢》了。我在義大利的房東,身材臃腫,笑容燦爛,孩子都可以打醬油了,她打算從影,到處應徵試鏡。

還有兩位不是歐洲的。我認識的加州大叔六十六歲高齡,得了癌症大難不死,計畫在大學裡念個人類學碩士壓壓驚。其實他很多年前就已經是終身教職的文學教授了。還有另一位紐約大叔七十四歲了,前些年他辭掉終身教授的教職,出來創業,開了一個私人諮詢公司。按中國人的邏輯,為什麼不能留著這份好工作,再業餘偷偷做點小生意呢?

沒錯。中國人的標準恰好相反。人外貌上的衰老成為一種罪惡,能掩蓋就掩蓋——說心裡話,其實沒有比亞洲人在地球上看起來更不顯老的人類了。但是內心必須是一位徹底的老人,這才符合中國式審美。如果哪個孩子被誇贊,那肯定是因為他有一副四十歲男人的表情,說話比他爸還老成。如果哪個人被稱作成功人士,男人肯定是凡事不溫不火,中庸穩妥,女人肯定是趾高氣揚,說起話來有一股好為人師的氣勢。

如果哪個人膽敢表現出天真爛漫,對周圍的人與事充滿好奇,樂於嘗試新事物,不恥於經常提問,過了二十五歲還在學習新知識,那麼他被同事、領導、餐廳服務員等身邊所有人輕視的可能性達到百分之九十九。他還想要升職嗎?對不起,再夠格別人也想不起他來。

我有一位師友曾與我講起她的婆婆,六七十歲開始學法語,不久果然能閱讀法語原版書。這是知識分子的快樂,她與我們一樣熱愛閱讀。但是如今知識分子的概念也不一樣了,必須「公共」,必須出得廳堂,會教育人,會吵架,該痲辣的時候痲辣,該五毛的時候五毛。我總是詫異,他們這麼忙,還有時間看書嗎?

不放棄自己的人生只有一種,就是繼續成長。放棄自己的方法卻有一百零一種。諸如養生,絕對有中國特色的全民老年文化。諸如美容減肥奇招,這基本上就是廣場舞的室內版。諸如執著地送孩子去上遍各種班級,放棄自己人生的不安也就消失了吧。

很多個夜晚,我思量著大家為何如此排斥一個內心年輕的人,我曾以為這是一種莫名其妙的鄙視,因為不會裝而被認為無價值,後來我意識到,其實這是一種恐懼,是所有未老先衰的人對一個充滿無限發展可能的異類的恐懼。

那麼這就好辦了。對於內心依然年輕的人們,眾望所歸,大可任選一種讓別人覺得不再有威脅的方法。諸如成為一名吃貨,這就是我放棄自己的方法,把夢想寄托在食物上的人是安全的。有一天去聽講座,我把「禪」聽成了「饞」,自從這個故事傳開以後,我愛聽講座的習慣就不再被鄙視了,真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