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為人處世

關於教養,父母影響我的一些事

最近看到的一些文章,身邊碰到的一些事,都有提及教養這個問題。雖然對“教養”這個詞很是熟悉,但是我還是好奇地百度了一下“教養”這個詞,出來的解釋是: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是社會影響、親職教育、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尤指在家庭中從小養成的行為的道德水準。

好吧,對於這樣全面的詞義解釋,還是讓我覺得自己以往對“教養”的認知還是不夠的。在我心目中,所謂教養就是來自父母的親職教育養成的習慣及品德。當然百度也是強調了的,教養尤指在家庭中從小養成的行為的道德水準。從這一點可以看出,親職教育其實是一個人教養程度最重要的因素。

我的父母沒什麼文化,唯讀過一兩年的書,大字也沒認識多少,但是他們從小就教育我養成了一些習慣並一直影響著我。比如他們反覆跟我強調的一些餐桌要注意的行為:自己想吃多少飯就盛多少,不能剩飯;飯碗必須吃乾淨,不能有米粒粘著;喜歡吃一盤菜也不能光吃一盤菜;不能把自己喜歡的菜全部堆到自己面前;不能用筷子在菜盤中翻來翻去,挑揀自己喜歡吃的;吃飯的時候人要坐好,不能把腿抬到椅子上放著。當然除了這些,我的父母還教了我好多,他們對我的這些教育潛移默化中早已成了我自覺養成的習慣。

去年我結了婚,大年初二那天我父母家宴請親戚,我和老公也在,叔叔姑姑一家都來了,滿滿的一大桌。席間,老公喝了點飲料,稍微吃了點菜,就輕輕和我說他要去盛飯吃了,當時剛上菜不久,大家也才沒吃多少,還在喝著飲料聊著天。我覺得他這樣子先去盛飯不是很禮貌,但是餐桌上又不不方便直接告訴他,於是用腳碰了他好幾下,老公好像沒明白,過了幾分鐘又跟我說他要去盛飯了,無奈我只能隨他去。他到廚房盛飯碰到正在燒菜的老媽,老媽告訴他飯還沒燒好,讓他等會兒,他只能坐回座位。後來老媽告訴我,飯其實已經燒熟,但是她是故意這么說的,希望老公不要失了禮儀,陪客就是陪客人吃一會兒。老公作為我家的女婿,相對於姑姑叔叔一家來說,他也算是主人,客人還在喝著飲料,主人卻開始吃飯,這確實不是禮貌一舉。當然,我知道老公並不是故意而為之,後來我和他提這事,他說因為從小他的父母沒有告訴過他這些,所以他對餐桌這些日常禮節不了解。

去年我考進了一家單位,和我一起考進同一個系統的還有另外一個女孩,分配在另外一個單位。但是,入職不久後,我就入入續續地聽到關於她的一些“奇葩”事跡。比如,領導讓她找下資料她說自己忙沒空;她對年長很多的同事直呼其名;單位司機好心送她去外出辦事,她辦完事自己直接回單位也沒告訴司機,讓司機等了她好幾個小時;有老同事熱心傳授她工作經驗,她說自己本來就會,人家影響她思考了… …有次剛好碰到她單位的同事,說起這個女孩,滿是不滿。她的這個同事,直接當著一眾人的面說這種人就是父母教養不好。相比於這個女孩子,對於我來說,剛進入一個新環境,真所謂是“如履薄冰”。 對於領導老同事,都用敬稱“您”;領導交代的事情一分鐘也不敢耽擱;老同事能對我指點一二,我都銘感五內… …回家告訴老媽單位的一些事情,她總說,那你要記著人家的好,好好工作。

我二伯家,住的和我家很近。二伯家有兩個女兒,我的堂姐和堂妹。這兩姐妹,從小就不太叫人。有次,有個鄰居氣沖沖地跑來跟我媽說,說我那個堂妹看到她當沒看到一樣,叫都不叫一聲。其實,我的這兩個堂姐堂妹不僅不跟鄰居打招呼,我媽說碰到她都不叫。在農村生活,鄰居間都是很熟悉的,相處往來也密切。小時候碰到長輩,老媽就讓我叫人,所以從小就知道這個叫伯伯,那個叫叔叔,這個叫伯母,那個叫嬸嬸。當然也有幾個老媽沒告訴我該怎么叫,我也分不清楚按輩分該怎么稱呼,碰到的時候我就跟他們笑笑,然後說出去啊什麼的話語,算是打招呼。人家也不會計較你叫了他什麼,有時候他們看到我,也會先跟我打招呼了,說回來了之類的話語。

其實,我的父母教我的這些事,都是他們日常自己在做的一些平常事,只是他們用語言告訴了我,還用行為影響了我。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縮影。對呀,從孩子身上,我們總能窺見其父母的身影,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天然的榜樣。一個孩子最初的行為品德,無不折射出父母的教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