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人生哲理

淘汰人的從來是工具,而不是年齡

1

我的第一台電腦是1995年添置的,當時花了將近半年的薪水,同事們都覺得我瘋了。

我所服務的機構福利極好,從房子、煤氣灶到過年的大米和東海帶魚,樣樣都有的分,寫稿用的原子筆、筆記本和墨水更是隨要隨取,你這個臭小子居然會花錢去買一台“寫作工具”,一位老先生很認真地對我說,“你是在為國家寫稿子呀,為什麼用自己的錢買電腦?”

他們沒有料到的事情是,有了電腦之後,我寫字的速度大大加快,原本笨拙的剪報被錄入到了電子文檔中,取用無比快捷,更要緊的是,我成為了中國第一批撥接的寫作者,網際網路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

現在想來,我們這一代人是怎樣淘汰上一代人的?

不是我們比他們更勤奮、更聰明,而是我們比他們更樂於接受新的工具。

2

如同汽車淘汰馬車,網際網路淘汰紙媒,不是因為馬匹不夠健美強壯,紙媒不夠精緻深刻,而是因為工具的革命性疊代。

在美國,醫生被認為是職業門檻最高的,要成為一個高超的醫生,你起碼得學習三千本醫療著作、上萬篇論文和臨床報告,需要你投入十年的時間,這便是所謂的“一萬小時天才定律”。

去年,IBM研發出一套基礎於認知技術的學習工具“沃森”,學習這些知識,僅需要花17秒。一家叫貝勒的醫學院使用IBM沃森,從2,300萬份候選文獻中選出7萬篇科學文章,在僅僅幾個星期內,就準確地找到了可修改p53(與許多癌症有關的一種重要蛋白質)的七種蛋白質。在使用沃森解決方案之前,這種發現結果通常需要整個生命科學行業花七年時間來完成。

在新的工具革命面前,一切價值被重構,包括時間的意義和對能力的定義。

3

最近這幾年,我的很多同輩朋友,都開始患上了“淘汰恐懼症”。在一次EMBA的課堂上,一位從事珠寶連鎖業的70後學生哀嘆生意不好做,消費者越來越不可捉摸。

我問他,你有客戶管理工具嗎?沒有。

你知道國外新的珠寶服務DIY模式嗎?不知道。

你有鼓勵公司里的年輕人內部創業嗎?他們懂個毛。

你用過網銀和在網上購過物嗎?我為什麼要搞這些,那都是秘書的事。

我說,你把學費退了吧,快點回家洗洗睡覺。

不久前去南極,隨團有三十來位企業界朋友同行,一位JerryZhao是從紐約趕來的,已經六十多歲,穿得青山綠水。

老趙做了二十多年的襪子生意,去年,他在淘寶上賣襪子,一口氣做到了細分行業的第二名,六千多萬元的銷量,可是卻虧了幾百萬。然而他見到我,卻好像沒有泄氣的意思,今年他放緩了在淘寶上的投入,轉而與唯品會合作,還收購推出了一個新的網際網路襪子品牌。在南極的郵輪上,他纏著我讓我介紹“必要”和“名創優品”給他認識。

70後的珠寶學生老了,50後的襪子老趙還年輕。

4

有一次去一個中學講課,一位教師站起來與我辯論。

他說,不能用80後、90後來斷代,根據他十多年的教學經驗,95後才是“新新一代”,他們與90後的區別遠遠大於90後與85後的區別。

這樣的討論,時時聽到。

在60後一代,大家覺得老三屆與之後的“統考一代”是兩類人,在70後,大家覺得1976年是個分水嶺,在80後,大家覺得第一批七位數的QQ用戶才是網際網路原住民的標誌。

這樣的斷代永遠不會有定論。

一代人對一代人的淘汰,從來不因為年齡。有沒有使用同樣的工具,比年齡的差異更具有斷代的意義。

5

工具的改變,只與兩個要素有關,一是速度,二是效率。速度可以擊穿原有的成本邏輯,效率則改變利益的分配模式。

庫茲威爾的《奇點臨近》一書提出過“加速回報定律”,據他的計算,整個20世紀一百年的進步幅度,在21世紀只要20年就能達成,也就是說2000年的發展速度是20世紀平均發展速度的5倍。在2000年,只要花14年就能達成整個20世紀一百年的進步,而之後2014年開始只要花7年,就能達到又一個20世紀一百年的進步,以此計算,人類在21世紀的科技進步將是20世紀的一千倍。

這一千倍的進步速度,顯然是非線性的,其核心的動力,必來自於工具的快速疊代。在這個意義上,21世紀的工具衰老速度一定快於人的年齡的衰老。

每一次工具革命發生的時候,原有生態中的既得利益者往往無法適應,他們的思維和運作體系已在原有的工具系統中形成慣性,那太讓人舒服了,改變則意味著砸爛一切,在猶豫和恐懼中,新的競爭者已經刀逼頸部。

所以,轉型升級的成功率十分低,非有大勇氣者,不能背叛自己過去的成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