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土並不出產獅子,但舞獅作爲一種傳統習俗在中國大地上流傳至今。舞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中國並沒有獅子,但獅子作爲佛教中文殊菩薩的坐騎,被視爲吉祥、勇敢的象徵。隨着佛教的傳播,獅子在中華文化中成爲了神獸的代表。漢朝時期,少量真獅子從西域傳入中國,這一事件後來傳開,使得舞獅成爲了爲國爭光、吉祥的象徵。
舞獅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一種是古代有外國使節獻來獅子,但由於獅子獸性大發,宮人在惶恐中將其打死。爲了避免皇帝降罪,他們披上獅子皮模仿獅子起舞,逗得皇帝高興,從而舞獅被創造出來。另一種說法是,古代山中出現獅子,喫掉不少村民,後來村民殺死獅子並模仿其形態成爲舞獅。還有傳說,村民以紙紮獅子及鑼鼓驅走年獸,演化成爲舞獅。
舞獅不僅是一種民間藝術和傳統習俗,而且在中國文化中滲透到方方面面,成爲獨特的風景。舞獅能夠帶來好運,所以每逢春節或喜慶日子,人們都會在鑼鼓鞭炮聲中舞獅助慶祈求吉利。舞獅活動雖然由來已久,但其起源至今沒有蓋棺定論。隨着時間的推移,舞獅已經成爲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