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不忍人之心原文

不忍人之心的原文出自《孟子·公孫丑上》,其內容可以概括為:

孟子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認為人們在與生俱來的道德感中,會對他人的苦難產生同情和惻隱之心。

他進一步闡述,這種惻隱之心是等德行之端,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質屬性。

孟子認為,如果人們能夠擴充這種不忍人之心,就能夠成就各種德行,如仁、義、禮、智等。

孟子強調,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是治理天下的關鍵。

具體的原文段落如下: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