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使副

"使副"是漢語詞語,讀音為shǐ fù,意思是副使,正使的屬官。它也可以指正使與副使。這個詞語最早見於宋代葉夢得的《石林燕語》。在官職體系中,"使副"為各種正使的副職,始見於秦、漢,北魏時置為皇帝所派使者的副手。自後凡有正使多並置,如唐、宋、遼、金之節度使、觀察使、團練使、防禦使、節度使兼安撫使以及支度、營田、招討、經略使、指揮使、安撫使、宣尉使、宜撫使等均置。明朝戶部、禮部、工部、光祿寺、太醫院、順天府、應天府諸王府長史司、各布政使司、都轉運鹽使司、鹽課提舉司所屬各局庫、倉、所、院、司、分司、關及茶馬司、稅課司、各府州縣倉、織染雜造局、批驗所、遞運所、冶鐵所等均置,位大使下,秩九品、從九品或不人流。按察使司所置為正四品,與金事分司諸道。都轉運鹽使司正使下設,為從五品,與同知、判官分司鹽務。明朝派往少數民族地區或外國的使節中亦多置副使,以他官兼領。宦官所設副使為從五品。清沿明制,並於通政司設,正四品。清末光緒三十三年(1907) 設軍諮處亦置為副職。以正參領一人充任。宣統元年(1909)于軍咨處設總務廳,廢正、副使,改置軍咨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