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儒林外史背景

《儒林外史》的背景:

《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現以抄本傳世,初刻於嘉慶八年(1803年)。全書五十六回,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功名富貴」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地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人物以堅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對於人性的守護,從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作者吳敬梓生活在清政權已趨穩固的時代,而科舉制度已經過興盛之期,顯露出它的弊端。文士們醉心舉業,道德淪喪。《儒林外史》主要描寫對象為儒林文士,正如魯迅所說「機鋒所向,尤在士林」。書中人物,大都有當時真人真事做影子。為避免清代統治階級的迫害,吳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說成明代,實際上描寫的是清代的社會生活,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舉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動描繪吃人的科舉制度、禮教制度和腐敗的政治體制。展現了作者反對八股文、科舉制,憎惡士子們醉心制藝,熱衷功名利祿的習尚,和對封建官吏的昏聵無能、地主豪紳的貪吝刻薄、附庸風雅的名士的虛偽卑劣,以及整個封建禮教制度的腐朽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