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兔死狗烹的故事

兔死狗烹,源於《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指事成後,終被誅殺,多用來比喻臣子功成身退,獨享利益。該故事主要講述的是春秋末年越王勾踐困頓時不忘雪恥,執著地報仇雪恨,臥薪嘗膽,終於滅吳,使得越國成為一方霸主。而范蠡作為越國的謀臣,在越王勾踐成功之後,自請隱退,最終卻招來了殺身之禍的故事。

范蠡字少伯,出身楚國宛陵(今安徽宣城)一帶的世家子弟。他一生富有四海,淡泊名利,忠於友誼,擅長治理國家,幫助朋友成就大事。當吳越國之間發生戰爭時,他獻策幫助越王勾踐,深得勾踐信任。但當他為君共患難時,盡心盡力策劃出奇計良謀;當勾踐成功後,他功成不居、激流勇退、全身而退、深藏不露。

范蠡認為“大名之後難再久居”,因此急流勇退、不貪權位,被後世譽為智士、謀略大師和財商教主。但遺憾的是他沒有將眼光放得更遠,“識盈陽之末局”,急流勇退還不足惜,在矛盾中維持越國的統一(只是名義上),實則力量不濟了反而興兵與吳交戰失利致使最終滅亡,更是生不逢時、天不假命也。因此“兔死狗烹”這一典故出自於范蠡的典故。

總的來說,“兔死狗烹”的故事告誡人們凡事要適可而止,不要貪得無厭;要審時度勢、深藏若虛、急流勇退;要有自知之明,認清形勢,否則會招來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