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內存頻率

記憶體頻率,也稱為記憶體主頻,是指記憶體所能達到的最高工作頻率,通常以MHz(兆赫)為單位來計量。記憶體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記憶體的數據傳輸速度。記憶體頻率越高,理論上記憶體的數據傳輸速度越快。記憶體頻率的選擇主要取決於主機板支持的記憶體頻率規格以及CPU的記憶體頻率需求。

DDR2記憶體:頻率有667MHz800MHz和1066MHz。

DDR3記憶體:頻率有1066MHz、1333MHz和1600MHz。

DDR4記憶體:頻率有2133MHz、2400MHz、2666MHz、2800MHz、3000MHz、3200MHz。

在選購記憶體時,例如8G DDR4 2400MHz,這裡的2400MHz就是記憶體頻率,可以理解為記憶體的數據傳輸速度。理論上,記憶體頻率越高,速度越快。但是日常使用中,性能差距並不明顯,只有在跑分測試時才能感受到明顯的提升。此外,記憶體頻率也會受到主機板和CPU的限制,例如主機板支持最高DDR4 2666MHz,而使用3000MHz頻率的記憶體時,實際運行頻率會降至2666MHz。如果主機板支持3000MHz,但記憶體頻率只有2133MHz,可以通過主機板的XMP模式將其調至3000MHz。

在多根記憶體條同時使用時,記憶體頻率會按照其中頻率最低的來統一頻率。例如,如果電腦中有兩根記憶體,一根2400MHz,另一根是3000MHz,那麼這兩根記憶體都會按照2400MHz來運行。因此,在升級記憶體時,如果之前有一根2400MHz的記憶體,就沒有必要考慮更高頻率的記憶體條,購買同頻率的記憶體條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