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六尺巷故事

六尺巷的故事主要涉及三個主題:忍讓、謙和、感恩。

1. 忍讓。在巷子的施工過程中,因為雙方對地基界線有異議,導致了雙方的爭吵,隨後家人書信往來,張家和隔壁吳家在很短的時間都換了主人。新主人只是一堵牆的間隔。退讓方在中間開了一個六尺寬的口子給對方。後來巷子雖歷史悠久,但在重要的事上卻總是不忍人退一步,反倒處處是六尺退讓的寬闊。

2. 謙和。清朝康熙年間,宰相張英與一位姓葉的侍郎是鄰居,兩家因院牆發生糾紛。張老夫人修書送與張英,張英深知事情原委後,給家書一首詩:“一紙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讀詩後領悟了張英的用意,主動讓出三尺院牆。葉家知道此事後深受感動,也主動讓出三尺院牆,爭執的問題得以解決。

3. 感恩。張英在回信中除了寬容的詩外,還建議家人按照自己作的詩製成條幅,懸掛在牆上,既美觀大方又寓意深遠,且知書達禮、進退得當、處世謙和、抱璞歸真、清白做人等都能體現中國禮儀之邦豐厚的文化積澱和美好的理想願望。當對方的矛盾問題解決後不僅寬容自己的煩惱之事,還能思考對方的困難,使自己心理達到平衡。還能從換位思考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見解。在以後的日子裡不管有多大的委屈總可以通過對方的理解而消失。多為對方著想有利於雙方之間的友誼發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忍讓、謙和、感恩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