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台北以前叫什麼

臺北在歷史上的名稱和含義經歷了多次變化。根據提供的信息,我們可以總結如下:

古代名稱:

春秋戰國時期,臺灣被稱爲“島夷”。

秦朝時,被稱爲“瀛州”。

三國時期,被稱爲“夷洲”。

隋朝至元朝,被稱爲“流求”。

元朝時,也有被稱爲“琉球”的記錄。

明朝時期的稱呼:

民間有多箇稱呼,如“雞籠”(指臺灣北部)、“北港”(臺灣西部沿海的通稱)、“大員”、“臺員”、“臺窩灣”(指今臺南安平地區附近),官方稱爲“東番”。

鄭成功改稱爲“東都”,後鄭經改爲“東寧”。

清朝時期的名稱:

正式更名爲“臺灣”,並設置臺灣府,隸屬於福建省。

臺北的現代名稱:

臺北之名最早見於清康熙末、雍正初藍鼎元撰《紀竹塹埔》一文:“竹塹埔寬長百里,行竟目無火煙”。

通過上述信息,我們可以看到臺北及其所在地區的歷史名稱和含義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地理和政治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