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喔呵腔

喔呵腔,早期名為迓戲,後被稱為東腔,也是東路子花鼓戲的當家腔,1958年定名為「東路子花鼓戲」,1974年更名為「東路花鼓戲」。它是一種湖北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主要流傳於陽新縣富河北岸的太子、潘橋、白沙、三溪和大冶縣的小箕、湖山以及鹹寧市的幕阜、通山縣的黃山一帶農村。

喔呵腔的唱腔源於鄂東民歌中的「畈腔」和「薅草歌」,其特點包括男女分腔、高亢委婉,音域寬、起伏大。演唱時有特定的鑼鼓伴奏(稱「十三鑼」)和程式嚴格的人聲幫腔,其語音韻味具有鄂東「喔呵」的典型特色。喔呵腔漁鼓的曲目大多是以章回小說、民間故事等為題材而編成的,如《趕壽桃》、《鳳儀亭》、《羅成叫關》等計有100篇。

在演唱時,聽者可以和聲伴唱,演唱現場常出現演員和聽眾一起沉浸在一片「喔嗬」聲中,甚是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