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大禹治水的典故

大禹治水的典故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著名的治水故事。傳說在堯帝時期,黃河流域發生了嚴重的水災,為了治理洪水,堯帝召開了部落聯盟會議,並決定派崇地的部落首領去治理洪水。鯀採用了築造堤壩的方法,但因為洪水過於猛烈,堤壩一次次被衝垮,治理效果不理想。後來,舜接替堯成為部落聯盟首領,認為鯀的能力不足,便讓鯀的兒子禹去繼續治理洪水。

禹吸取了父親的教訓,採用了疏導的方法來治理洪水。他帶領工人勘察地形、做標記,並確定了治水方案。禹從黃河壺口開始,一路向北連開了9條大運河,平息了水患。禹的治水方法不同於父親,他率領百姓挖渠排水,疏通河道,將洪水引到大海中去。在這個過程中,禹表現出了極大的犧牲精神,他三過家門而不入,即使妻子塗山氏生下兒子,他也沒有時間照顧家庭,全心投入治水。

大禹的治水工作歷時13年,最終成功治理好了水患。因為治水有功,舜死後,禹便擔任了部落聯盟的首領。在他的治理下,部落和平,九州安定。禹還鑄造了象徵九州安定和平的九鼎,並有一棵柏樹因他當年休息時靠著而得名神柏。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承了他的位置,標誌著氏族公社時期的部落聯盟選舉制度正式被廢除,王位世襲制度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