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婆羅門教是什麼

起源於古印度的宗教

婆羅門教是起源於古印度的宗教,也是現在的印度國教印度教的古代形式。它以《吠陀經》爲主要經典,以把種姓制度作爲核心教義,崇拜三大主神而得名。這三大主神是梵天溼婆毗溼奴

婆羅門教提出了業輪迴說和因果報應說,強調人對自身和世界的反省以及個人的修行主張。它實行種姓制度,制定了各個等級所要遵循的行爲規範。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4世紀是婆羅門教的鼎盛時期,公元4世紀以後,由於佛教耆那教的發展,婆羅門教開始衰弱。公元8、9世紀,婆羅門教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義,結合印度民間的信仰,經商羯羅改革,逐漸發展成爲印度教。

印度教與婆羅門教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其教義基本相同,都信奉梵天、毗溼奴、溼婆三大神,主張善惡有報,人生輪迴,輪迴的形態取決於現世的行爲,只有達到“梵我同一”方可獲得解脫,修成正果。因此,印度教也稱爲“新婆羅門教”,前期婆羅門教則稱爲“古婆羅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