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孔子嘉語

《孔子家語》是一部記錄了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儒家類著作,原書二十七卷,今本為十卷,共四十四篇。該書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由孔子門人所撰,其書早佚。現存的十卷本是由三國時期的魏王肅在東漢時期的基礎上收集並撰寫的,王肅是著名的經學大師,他綜合了秦漢諸書所載的孔子遺文逸事,以及《論語》《左傳》《國語》《荀子》《小戴禮》《大戴禮》《禮記》《說苑》等相關內容,借孔子之名加以闡發,形成了《孔子家語》。

歷代以來,對於《孔子家語》的真偽存在爭議。宋代的王柏、清代的姚際恆、範家相、孫志祖等學者認為它是偽書,而宋代的朱熹、清代的陳士珂錢馥等學者則持有異議。儘管存在爭議,該書仍廣為流傳。《四庫全書總目》中提到:「其書流傳已久,且遺文軼事,往往多見於其中。故自唐以來,知其偽而不能廢也。」這反映了儘管存在爭議,《孔子家語》仍因其獨特的文獻價值而被廣泛關注和研究。

近年來,隨著簡帛文獻的出土,如1973年河北定縣八角廊西漢墓出土的《儒家者言》和1977年安徽阜陽雙古堆西漢墓出土的簡牘,與《孔子家語》內容相近,為該書提供了考古學的支持,增強了其真實性和文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