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必汪

必汪是一種藏族弓拉弦鳴樂器,具有悠久的歷史。它的形制與漢族二胡基本相同,發音明亮且音色優美。必汪在藏語中因方言不同而有多種稱呼,如必庸、必央、巴汪、日阿雜、則則、扎尼等。在漢族地區,它也被稱為弦子、牛角胡或胡琴。必汪廣泛流行於西藏、四川、雲南、青海、甘肅等省區,尤其在四川、西藏、雲南三省區交界的巴塘、芒康和德欽一帶非常盛行。

必汪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西藏,當時它還包括彈弦樂器,類似於胡琴早期的情況。在元代藏族學者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的《樂論》中已有記載,公元1037年建於西藏薩迦縣的薩迦寺壁畫中也有其圖像。另外,《五部遺教》和《王統世系 明鑑》等文獻中也有關於必汪的記載,顯示其在7世紀至9世紀的西藏已經存在。到了近代,必汪成為了專指拉弦樂器的名稱。

必汪的結構包括琴筒、琴桿、弦軸、千斤、琴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形制無固定規格,多為民間藝人自製自用。琴筒可以是牛角、木或竹製三種材質,最早的必汪多採用野牛角製作,後來因材料難以獲取,逐漸改為木製或竹製。必汪的裝飾工藝精湛,尤其是四川巴塘一帶的必汪,其外表裝飾精美,常在琴頭飾以彩雕,琴筒和琴桿上繪有鮮艷的民族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