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族蠡山

族蠡山之戰是開皇十七年(597年)發生的一場戰役,是隋代隋軍擊敗突厥都蘭可汗的戰役。在隋滅陳後,隋文帝對突厥各部採取了離間和各個擊破的策略。開皇十七年(597年),突厥都蘭可汗和突利可汗都向隋請婚,隋文帝採用長孫晟的計策,乘機離間他們。隋文帝將宗女安義公主許給突利可汗,並給予他特別的厚禮,命令他率眾南徙居都斤山(今蒙古烏里雅蘇台東)。到了開皇十九年二月,都蘭可汗想要攻打大同城,隋文帝於是命令漢王楊諒為元帥,但並不臨陣指揮。尚書左僕射高熲派出3000名將士作為前鋒,這些將士在族蠡山(今山西境內)與都蘭可汗的軍隊相遇,經過七天的激烈戰鬥,大破都蘭軍。都蘭可汗的後軍隨後趕到,高熲的大軍也趕到,與都蘭軍合擊,最終都蘭可汗敗走。高熲繼續追擊,越過秦山700餘里才返回。

蠡山,位於今天的寧夏同心縣和紅寺堡區境內,有著「旱海明珠,荒漠翡翠」的美譽。歷史上,蠡山的名稱經歷了多次變更。唐代時稱為「達樂山」,因山下有泉名為「鐸落泉」,故又稱「鐸落山」。後來,因歸降的吐谷渾部族被安置在此,又稱之為「安樂山」。到了明代,慶王府長史劉昉因其山峰形狀類似「蠡」,故稱之為「蠡山」。後來,「蠡」在此處讀為「螺」,經過口口相傳,現在又轉音成了「羅山」。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太祖的十六子朱旴就藩寧夏,因當時寧夏形勢不穩定,暫時住在蠡山腳下的韋州城。朱旴的詩作《登韋州城北擁翠亭》等作品,表達了他對蠡山美景的欣賞和對家鄉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