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柯式音法原理

柯式音法,也稱為柯氏音血壓測量法,是一種測量血壓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工作原理基於以下步驟:

準備階段:使用血壓計,將袖帶綁紮在被測者的上臂或腿部的大腿上,袖帶內部由無彈性纖維覆蓋的橡皮囊構成,袖帶與壓力計及充氣球相連。

加壓階段:通過充氣球給袖帶充氣,當袖帶內壓力超過動脈收縮壓時,動脈血管封閉,血流不通。

減壓階段:打開針形閥使袖帶內的壓力以2~3mmHg/s的速度緩慢放氣,當收縮壓高於袖帶內壓力時,部分動脈打開,血液噴射形成渦流或湍流,它使血管振動並傳到體表,形成柯氏音。

聽診階段:使用聽診器放在袖帶下、動脈上的位置,聽到柯氏音的變化。柯氏音的變化分為五個相,最初聽到的「砰」音(稱為柯氏音I相)代表收縮壓;接著柯氏音聲音增高(II相),達到最大聲強(III相),由於湍流在低沉的雜音後可出現「砰」聲(IV相),隨後聲音變得輕柔無力,最後聲音完全消失(V相)。無聲時的壓力,即提示為舒張壓。

柯式音法由俄國醫生Korotkoff於1905年提出,很快被國際醫學界公認,並成為國際檔案、診所測壓、高血壓分級標準、教科書等所稱血壓的標準測量方法。